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3 18:42:58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抛开(pāo)  搜查(sōu)  骤雨(zhòu)
B.布置(zhǐ)  挖掘(jué)  倾斜(qīnɡ)
C.洞穴(xué)  卫生(wèi)  比较(jiǎo)
【答案】A
【详解】B.布置(zhì)
C.比较(jiào)
2.“爬山虎的脚__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_成小圆片,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一把,使它紧____在墙上。”按顺序填写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触 变 巴 拉 贴 B.巴 变 拉 爬 贴
C.触 变 挨 拉 贴 D.触 形 粘 拉 爬
【答案】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识记和填空。本题主要节选《爬山虎的脚》,学生要掌握具体的细节。依据文章进行填空即可。所以选项为A,学生也可以用排除法,首先把B给排除,因为ACD 选项第一个答案是相同的,只有B不同,根据排除法排除B,然后再看第二个空,同理把D排除,只剩下A和C选项,只需要比较第三个空即可。
3.下列词语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舒服的住宅 温和的阳光 倾斜的隧道 现成的洞穴
B.研究蟋蟀 搜索巢穴 抛出泥土 搬掉土块
C.工具简单 天气温柔 墙壁光滑 住所简朴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搭配的方法1.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意义上能不能配合。2.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A形容词+名词,形容词一定要符合其后名词的特点。
B动词+名词。两者要搭配得当。
C.“天气温柔”搭配错误,温柔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应该使用天气温和。
故选C。
4.朝代、作者姓名、诗题、诗句相配的是( )
A.唐—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B.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
C.唐—白居易—《暮江吟》—唯见长江天际流
D.唐—孟浩然—《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
【答案】A
【详解】B项,王维是唐朝诗人。
C项,《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项,《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故选A。
二、填空题
5.爬山虎的叶子。
(1)叶美:填空。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就变成 的,长大了的叶子 ,看着非常舒服。
(2)叶密:填空。
我从文中“ ”可以看出叶子非常茂密。
(3)叶匀:理解,判断正误。
A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叶子长得非常整齐。( )
B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是因为叶子要尽可能获取更多的阳光。( )
C爬山虎的叶子长在墙上,视觉上看起来很均匀,实际上并不均匀。( )
【答案】 嫩红 嫩绿 绿得那么新鲜 不留一点儿空隙 √ √ ×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1.由课文内容“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知答案。
2.文中“不留一点儿空隙”可以看出叶子非常茂密。
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1)本题叙述正确。
(2)本题叙述正确。
(3)本题叙述错误。由“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知,爬山虎的叶子长在墙上,视觉上看起来很均匀,实际上也很均匀。
6.形近字组词
菱( ) 慎( ) 择( ) 良( ) 穴( ) 专( )
委( ) 镇( ) 泽( ) 浪( ) 空( ) 砖( )
【答案】 枯萎 慎重 选择 良好 洞穴 专心 委员 镇定 光泽 风浪 天空 砖头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故答案为:枯萎 慎重 选择 良好 洞穴 专心 委员 镇定 光泽 风浪 天空 砖头。
7.先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再写出整句诗的含义。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 缘:
诗句的含义: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
诗句的含义:
【答案】 认识,辨别 因为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可爱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的“ , 。”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正如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含义是: 。
(3)《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把蟋蟀比作 ,把它的巢穴称作 。
(4) ,把扇丢。 ,乱穿衣。夏雨 ,秋霜 。
(5) ,雁儿脚上带霜来。
(6) ,十场秋雨要穿棉。
【答案】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凡事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人 住宅 立了秋 二八月 少 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 一场秋雨一场寒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谚语俗语的默写、修辞手法的理解,注意不写错别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卢梅坡《雪梅》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蟋蟀的住宅》是法国昆虫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日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运用拟人的手法,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文中作者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
4.“立了秋,把扇丢”意思是立秋后后,天气转凉,扇子就用不上了。
“二八月,乱穿衣”意思是初春和初秋时人们在室外时衣着的厚度差异。
“夏雨少,秋霜早”意思是形容夏天的雨少,秋霜就来的早,比喻秋天来到了。
5.“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意思: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南迁,大雁飞过的时候霜降就要来临了。
6.“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意思为立秋之后差不多两个半月的属时间就是立冬了,在这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若是下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而十场秋雨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不一定非得是十场雨。
9.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nèn lǜ jūn yún
( ) ( ) ( )
chóng dié kòng xì kū wěi
( ) ( ) ( )
【答案】 操场 嫩绿 均匀 重叠 空隙 枯萎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操、嫩、绿、叠、隙、萎”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0.这段话主要围绕着第 句在写。
11.从“巴 贴 触 拉”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文中( )里。
12.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13.用“ ”勾画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观察 。
14.从“原先”和“ ”两个时间词,看出叶圣陶先是 观察的。
【答案】10.3 11.触 巴 拉 贴 12. 弯 直 原先 现在 1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细致 14. 现在 连续
【分析】10.本题考查了对中心句的辨析。中心句能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本语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爬行过程,中心句是“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1.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所给动词都是对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准确描述,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抓住了爬山虎的结构特点。可以根据原句作答。
12.本题考查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通过阅读与理解本片段,可从文中可找出:弯——直;原先——现在。
13.本题考查从文字找重点句子和对句子理解。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知,因为作者对爬山虎观察的特别细致,所以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爬行的过程写得如此详细。
14.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读通,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从“原先”和“现在”两个时间词,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时间是持续。
读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爱书如命的人
①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②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③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16.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17.照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和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
(4)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
18.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答案】15. 平凡 稀罕 贫穷 富有 破裂 凝聚 喜好 讨厌 16. 浩如烟海 经久不忘 得益匪浅 历久常新 井井有条 17.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鲁迅爱书就像爱自己的命一样。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18.我爱书。鲁迅先生,您不仅喜爱读书,还十分爱护书,怪不得您的知识如此丰富,我要向你学习,多读课外书,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解析】15.本题考查近义词反义词。
学生根据积累作答即可。
平常:普通,不特别。近义词“平凡、普通”等,反义词“稀罕、稀有”等。
清贫:生活贫困寒苦。近义词“贫穷、贫困”等,反义词“富有、富足”等。
破散:破败散失;挥霍浪费。近义词“破裂、零散”等,反义词“凝聚、完整”等。
爱好:指人的兴趣。近义词“喜好、喜爱”等,反义词“讨厌、厌恶”等。
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根据词语含义从文中找出符合的词语即可。
(1)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2)经久不忘,意思是印象非常深刻,过了很长时间也无法忘记。
(3)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
(4)历久常新,经过很长时间仍然很新。
(5)井井有条,形容有条理,丝毫不乱。
17.(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中心句是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者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这句话最能概括文章的主旨。这句话的意思是:鲁迅爱书就像爱自己的命一样。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相照应”就是互相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的意思。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根据这一定义,文中“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是相互照应的。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前后文的联系作答即可,从“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可知答案。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可知答案。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向读者展示了鲁迅先生爱读书的个侧面。开篇点题,说先生人送外号“爱书如命”,主体部分写先生“爱书”的具体表现,年幼时期用“压岁钱”买书,抄书,修书。最后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先生藏书的丰富,表现他爱书之深。
联系短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即可。
例如:我爱书。鲁迅先生,您的爱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后也要好好爱书,不仅爱读,还爱惜它们。
四、书面表达
19.妙笔生花。
在你的周围,有环境优美的村庄,有景色秀丽的公园……请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答案】例文:
美丽的公园
我们学校旁边的醉观公园,虽然不大,但是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
春天,柳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了。紫玉兰开花了,朵朵鲜花像一个紫色的小碗挂满枝头。地面落英缤纷,像铺了一层美丽的地毯。杜鹃花欣然怒放,有大红的﹑纯白的,美丽级了!成群的鸽子时而在天空飞翔,时而停满了醉观公园大门屋顶。
夏天,大榕树葱葱茏茏的,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烈日,把夏天的炎热赶跑了。阳光透过树叶间,在地上照出点点金光。草地绿油油的,像一块绿色的地毯。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
秋天,树上的叶子变黄了,秋风吹来,树叶像黄蝴蝶在空中飞舞。小朋友有的捡树叶当标本,有的去湖边扔树叶,看着树叶像小船在水里飘荡。花坛里的菊花绽开了笑脸,有紫红的,淡黄的,美丽的菊花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冬天,南方的树木依然苍翠。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树下练太极,下棋,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小朋友在玩自控飞船,吹泡泡……,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醉观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我爱美丽的醉观公园!
【详解】话题作文,写景。先点出你要写的景物是什么,其次写它的景色如何,最后写你对它的感情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抛开(pāo)  搜查(sōu)  骤雨(zhòu)
B.布置(zhǐ)  挖掘(jué)  倾斜(qīnɡ)
C.洞穴(xué)  卫生(wèi)  比较(jiǎo)
2.“爬山虎的脚__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_成小圆片,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一把,使它紧____在墙上。”按顺序填写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触 变 巴 拉 贴 B.巴 变 拉 爬 贴
C.触 变 挨 拉 贴 D.触 形 粘 拉 爬
3.下列词语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舒服的住宅 温和的阳光 倾斜的隧道 现成的洞穴
B.研究蟋蟀 搜索巢穴 抛出泥土 搬掉土块
C.工具简单 天气温柔 墙壁光滑 住所简朴
4.朝代、作者姓名、诗题、诗句相配的是( )
A.唐—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B.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
C.唐—白居易—《暮江吟》—唯见长江天际流
D.唐—孟浩然—《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填空题
5.爬山虎的叶子。
(1)叶美:填空。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就变成 的,长大了的叶子 ,看着非常舒服。
(2)叶密:填空。
我从文中“ ”可以看出叶子非常茂密。
(3)叶匀:理解,判断正误。
A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叶子长得非常整齐。( )
B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是因为叶子要尽可能获取更多的阳光。( )
C爬山虎的叶子长在墙上,视觉上看起来很均匀,实际上并不均匀。( )
6.形近字组词
菱( ) 慎( ) 择( ) 良( ) 穴( ) 专( )
委( ) 镇( ) 泽( ) 浪( ) 空( ) 砖( )
7.先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再写出整句诗的含义。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 缘:
诗句的含义: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
诗句的含义: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的“ , 。”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正如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含义是: 。
(3)《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把蟋蟀比作 ,把它的巢穴称作 。
(4) ,把扇丢。 ,乱穿衣。夏雨 ,秋霜 。
(5) ,雁儿脚上带霜来。
(6) ,十场秋雨要穿棉。
9.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nèn lǜ jūn yún
( ) ( ) ( )
chóng dié kòng xì kū wěi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0.这段话主要围绕着第 句在写。
11.从“巴 贴 触 拉”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文中( )里。
12.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13.用“ ”勾画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观察 。
14.从“原先”和“ ”两个时间词,看出叶圣陶先是 观察的。
读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爱书如命的人
①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②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③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16.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17.照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和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
(4)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
18.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四、书面表达
19.妙笔生花。
在你的周围,有环境优美的村庄,有景色秀丽的公园……请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