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
一、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kè gǎn wù gē da kē tóu
( ) ( ) ( ) ( )
jǔ sàng wēi fēng lǐn lǐn wā kōng xīn sī
( ) ( ) ( )
二、用“√”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zuān zuàn)一对小眼,供(gōng gòng)装手臂(bèi bì)用。
2.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féng fèng)里掉下去了。
三、选择正确的选项。
1.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靡(mǐ) 一哄而散(hònɡ)
B.挨揍(zòu) 一模一样(mó)
C.俨然(yǎn) 悻悻而去(xìnɡ)
D.一绺(liǔ) 赫赫伟绩(hè)
2.对文章《竹节人》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统领全文。
B.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C.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说明老师让自己玩有私心。
D.“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表现了老师威严的形象。
四、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头( )脑 叱咤( )( )
( )( )有味 全( )( )注
( )( )所以 化为( )( )
1.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曾经是一位( )的人物。
2.这场暴风雨毁坏了他的谷物,他全部的劳动成果都( )了。
3.弟弟刚取得一点儿成绩就( ),到处显摆,一点儿也不谦虚!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窗外没找到竹节人。我们一点儿都不沮丧。(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仿写比喻)
3.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改为反问句)
六、口语交际。
星期天,小明在家里看《鲁滨逊漂流记》,爸爸看见了,责怪小明说:“你学习不用功,看起这些闲书来倒起劲,做作业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向爸爸解释,请用上一句名言。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还有同学别出心( ),想技高一( ),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2.这些别出心裁的同学想出了什么点子?
3.“挺像是那么一回事”指的是什么?
4.“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是哪里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