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9.1《陈情表》(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9.1《陈情表》(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3 22: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陈情表
【李密】
忠则《出师》,
孝则《陈情》
父兮生我,母兮鞠jū我。
拊fǔ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hào天罔极。
——《诗经·小雅》
3000年前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2000年前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陈情表》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1000年前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
前言导入
陈情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奏章
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如《出师表》。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讲练
文言知识归类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五尺之僮 (同“___”)
2.零丁孤苦 (同“_____”,___________)




伶仃
孤独的样子
二、一词多义
1.当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
(4)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 )
动词,任、充当
动词,应当
动词,把守
动词,对着
2.特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 )
(2)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 )
(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 )
3.矜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
(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
副词,特地
副词,特别
副词,只,不过
动词,怜惜
动词,自夸
4.薄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
(3)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并序》) ( )
(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 )
动词,迫近
形容词,浅薄
形容词,少
形容词,轻视
5.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
(2)谨拜表以闻 ( )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
(4)日以尽矣(《荆轲刺秦王》) ( )
(5)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 ( )
(6)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 ( )
介词,因为
连词,来
介词,用
副词,已经
介词,按照
连词,表修饰,不译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
(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不能走路。文中指柔弱
2.零丁孤苦,至于①成立②
①至于
古义: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成立
古义:________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一直到
成人自立
3.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4.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奔跑,这里指赴京就职
申诉(苦衷)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6.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清科举称生员为秀才。




辛酸悲苦
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四、特殊句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
3.则告诉不许。( )
4.今臣亡国贱俘。 ( )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
判断句,“非……”表判断
状语后置,状语“于星火”置于“急”之后
被动句,无被动标志,语意表被动
判断句。无判断标志,句意表判断
固定句式。“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知识点归纳
1、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5、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10、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6、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
8、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五 、文中成语
1.下列句子中标注的字与句子“刘病日笃”中的“日”字,用法不同的是?()
A.谨拜表以闻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A
2.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B.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临近死亡。
C.急于星火:比燎原的星星之火还要急切。
D.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去。
C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职:职务。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渥:优厚。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审察。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听任。
A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①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D.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②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D
动词,怜悯
动词,看重,推崇
副词,过度
名词,过错
动词,接近
形容词,少、不厚
所字结构
5.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D

内容梳理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如何陈情?

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期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后,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研读第一段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研读第二段
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
本段明确提出忠孝难以两全的难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二层
叙朝廷征召之殷
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研读第三段
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以“孝治”大理为依据,明确提出“辞不复命”的原因。
研读第四段
本段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
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
“陈”什么? 如何“陈”?
“陈”的内容:
“陈”的方法:
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的忠情。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
曲折委婉。(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拓展阅读
1、关于孝文化
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
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
2.关于“孝”的名句
1.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6.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7.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0.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11.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3.你是如何理解“孝”,践行“孝”的?
4.资料拓展: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晋代琅砑临沂人。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好,他仍很孝顺。有一年冬天,朱氏病了想吃鱼,他来到冰河上解开衣服,裸出胸膛,趴在冰上,用体温将冰融化,这时,从冰面的缺陷口处跳出两条红色的大鲤鱼,王祥将鱼带回家为继母做了可口的鱼汤。朱氏感动了,从此,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仅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他想: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吴猛的孝心感动了天下,孝名千古流传。
扇枕温衾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九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
卖身葬父
董永,东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南)人。因家贫困,父死后无钱安埋,便卖身葬父。在去富翁家途中的一株老槐树下,遇一仙女主动要嫁给董永为妻,于是同至富翁家。富翁命其夫妇织绢三百匹,那女子心灵手巧,一月织成,得以提前偿债赎身。夫妻归家途中在老槐树下,其妻告诉董永:“我是天帝第七个女儿,奉命助君还债,请勿留恋。”说完告别董永而去。从此,槐荫这个地方,改名为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