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2.3课《峨日朵雪峰之侧》(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2.3课《峨日朵雪峰之侧》(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4 07: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昌耀
导入课文
读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的高原油画长卷。那雪山、草原、河流、戈壁,恢弘大气,摄人心魄。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人的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他就是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的昌耀。
目录
1
作家作品
2
初读文本
3
研读文本
4
拓读明理
01
作 家 作 品
作者简介
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
写作背景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峨日朵” 是现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而“峨日朵”则应该是当地老百姓“峨堡”的发语词。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镇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了。想来,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它们只是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新边塞诗歌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新疆的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杨牧、周涛等。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质。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深沉浓郁的当代性色彩。
新边塞诗是中国西部豪放派的歌唱,诗人们崇尚的是阔大的含蓄与恢宏的悲壮,他们的诗发展了唐代的边塞诗风,不仅具有苍凉、慷慨、浓厚的特点,而且具有明朗、刚健、朴实的风格。
02
初 读 文 本
初读文本
1. 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
字词点拨:嚣:xiāo,喧哗。
揳:xiē,捶打。
罅隙:xiàxì,裂缝;缝隙。
但有:只有。
2.听名家朗诵,师、生范读展示,把握诗词情感,有感情的齐读诗词。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诗人前期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节制、内敛、沉思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如果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首诗的风格,你会想到什么词语?
理智、冷静、清醒
太阳
石砾
滑坡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雄鹰
雪豹
蜘蛛
诗人心中的物象
03
研 读 文 本
视听合一,表明“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决非
易事。
视觉——“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
视听合一
描绘画面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听觉——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就是从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来的。
特写镜头
描绘画面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研读文本
诗歌首句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怎样理解“此刻”和“仅”两个词的含义?
探究: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04
拓 读 明 理
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
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今
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
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
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
,走向成功的彼岸!
请在这里输入标题
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
研读文本
总结文章脉络

峨日朵雪峰之侧
所见
所听
所感
太阳
石砾滑坡
渴望与雄鹰或雪豹为伍
蜘蛛
山海
追求光明
憧憬未来
呼唤生命
挫折
追求光明
平等
征服
海拔高
情况急
第02课 致云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句诗给了处在寒冬的人一个美好的希望,尽管现在是寒气凌冽、寒风萧瑟的冬天,但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到时大地复苏、春风和煦xù、春光明媚,充满了阳光与希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雪莱的另外一首诗歌——《致云雀》。
导入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诵读感悟
02
文本研读
03
拓展练习
04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他同时也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艺术上的特色有: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

雪莱简介
文化身份
经历创作
文学特色
雪莱
在1822年,雪莱的《希腊》出版,并且移居到斯贝齐亚海湾的近勒里奇镇居住。在1822年6月,他开始创作长诗《生命的凯旋》。这首诗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他就去迎接好友利·亨特。在同年7月8日,两人乘坐雪莱的“唐璜”的船只回雪莱的家。但是斯贝齐亚海突然刮起了大风,风暴刮翻了他们的船只。
最后两人都落入海中,直到几天后,人们在海边发现了已经浮肿的尸体,还是依靠他口袋中未完成的诗才辨认出这具尸体就是雪莱。
就这样,一代大师雪莱死在了一次意外事故。鉴于雪莱文学上对英国的影响和私生活上的糜乱,雪莱的死在英国人得知后,普天同庆。
虽然现在英国以雪莱这个诗人为荣,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雪莱是极度被英国人排斥的,以至于他的死讯还能让英国人欢呼。
人物轶事
写作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拜 伦
云雀是一种鸟,形如麻雀儿稍大,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展翅飞行时鸣唱,接着做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栖息于草地、干旱平原、泥沼及沼泽。因其在地面营巢又性喜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直飞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因而云雀经常被诗人选做讴歌的对象。
了解“云雀”
第二部分
诵读感悟
1.明确字音
酣畅淋漓(hān) 雕琢(zhuó) 蔚(wèi)蓝
犀利(xī) 甘霖(lín) 花蕾(lěi)
醇酒(chún) 迸涌(bèng yǒng)
倦怠(dài) 真挚(zhì)
摈弃(bìn) 憎恨 (zēng) 炽热(chì)
2.给全诗标出节奏和重读,诵读全诗。
饱含深情, “啊”上扬, “精灵”上扬,拉长


整句渐高
“衷心”拉长
“飞翔”上扬

渐高,“轻云”读出轻盈感
饱满激昂
“飞翔”“歌唱”高亢,上扬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诵读指导
《致云雀》全诗共21节,篇幅较长,但围绕一个核心意象“云雀”,整体中心明确,但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住情感线索,注意体会围绕一个核心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表达。在朗诵的时候,要把握住欢快的基调,停顿以二三顿、二二顿为主,因为节奏欢快,所以结尾多做轻盈、上扬、渐高这样的处理。
学生朗读。
注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及体会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诗歌解读
1.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2.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3—4.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致云雀》思路梳理
“欢乐的精灵”,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神圣)
5—7.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8.把云雀比作诗人。
9—11.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
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12.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三个形象作比。)
视觉形象描绘听觉。
拥有思想的明辉,唤醒人间的爱。
默默散播爱、光明与芬芳却不露形影。
欢乐的形象
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
诗歌解读
13—15.探讨美的根源。
18—20. 不能快乐的根由
21. 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16—17.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欢乐的源泉
欢乐的理想
——对爱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尘世的丑恶和人的不幸。
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思考1】读完雪莱的《致云雀》,请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 它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形象,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诗中模仿云雀高飞的节奏,云雀一边高蹿,一边歌唱,愈唱愈亮,愈飞愈高。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边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致云雀》中的“云”被描写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它从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后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问题探究
【总括】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问题探究
【思考2】鉴赏手法
问题:诗人是怎么样塑造“云雀”欢乐的理想形象的?
明确 ①“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②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问题探究
【思考2】鉴赏手法
问题:诗人是怎么样塑造“云雀”欢乐的理想形象的?
③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④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问题探究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
明晰主旨
第四部分
拓展练习
拓展训练
西风颂(节录)
剽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
因你无形的存在,枯叶四处逃窜,
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

那些枯叶,有黑有白,有红有黄,
像遭受了瘟疫的群体,哦,你呀,
西风,你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

飞落到黑暗的冬床,冰冷地躺下,
像一具具尸体深葬于坟墓,直到
你那蔚蓝色的阳春姐妹凯旋归家,
【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这句诗,说说西风在毁坏着什么,又在保藏着什么。
明确 毁坏着:使枯叶四处逃窜,纷纷躲避。保藏着: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
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
催促蓓蕾,有如驱使吃草的群羊,
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

剽悍的精灵,你的身影遍及四方,
哦,听吧,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