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讲义)(含答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讲义(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讲义)(含答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讲义(沪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04 08:53:37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基础讲义(答案)
第9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
巩固练习
1.D 2.A 3.C 4.C 5.A 6.C 7.B 8.C 9.D 10.C 11.A 12.B 13.A 14.B 15.C 16.A 17.C
18.高度;中央;大于70;光屏
19.同一;中央;DE;变大
拓展提高
1.C 2.C 3.B
5.20;15
20.利用作图法画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
4.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SB是一条光路,试作图求出另外两条入射光线SC的折射光线。
(a)八年级物理基础讲义
第9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
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_________、________和火柴。
实验设计: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的成像情况。
实验步骤:
实验前先记录凸透镜的________。
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和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2倍焦距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与像距,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相比较。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小于凸透镜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与像距,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相比较。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小于于凸透镜1倍焦距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与像距,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相比较。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大小 像正、倒 像的虚实 应用
u>2f 照相机
u=2f
fu=f
u思考分析:
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当物体从远处靠近透镜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像的大小又怎么变?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
例1.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如果在距透镜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那么( )
A. B. C. D.
例2.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16厘米
例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将同一发光体置于凸透镜前某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然后在电脑上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及大小。他们多次实验后记录的结果如图(b)所示。
(

7
(a)
A
B
C
D
E
F
G

7
(b)
A
B
C
D
E
F
G
)
① 分析图7(b)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知:当__________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② 分析图7(b)中物距变化量和像距变化量的大小关系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结构如图所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能看到了物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视角:物体两端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
人眼要看清物体,除了要求成在视网膜上的像足够明亮,还要能够清晰地分辨物体的各个部分,当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小于1分(1/60度)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会落在同一个感光细胞上,整个物体看上去就缩成一点,无法分辨。只有当物体的两部分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视角大于1分时,这两部分才会落到两个不同的感光细胞上,从而被人眼所分辨。
人眼的调节
物体一定要落在视网膜上,眼睛才能看得清楚。人眼所观察的物体的远近是不同的,而人眼成像的像距是一定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人眼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曲率半径)来看清物体,这叫做眼的调节。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距离眼睛约10厘米。正常情况下,当物体距离眼睛25厘米时,晶状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可以长时间看物体,眼睛不易疲劳,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前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利用凹透镜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前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时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凸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人们上了年纪以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近、太远的物体都看不清楚。
巩固练习
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镜头都是透镜
B.光通过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光通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
D.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如果在距透镜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那么( )
A. B. C. D.
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则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 )
A.一定是25厘米 B.一定是15厘米
C.可能是18厘米 D.可能是8厘米
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光屏上能成一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16厘米
在光屏上已接收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后,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重新获得清晰的像,必须把光屏( )
A.稍向透镜移动 B.稍远离透镜移动
C.不管如何移动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D.停在原处,像会逐渐清晰
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若将物体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则( )
A.可成放大实像 B.可成缩小实像
C.可成放大虚像 D.无法成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的放大的像,若只将透镜向光屏移动厘米,则在光屏上又能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
A.2厘米C.2厘米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分别为6厘米、18厘米与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f为( )
A.6厘米C.9厘米凸透镜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缩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透镜与蜡烛及光屏的距离分别为20厘米和16厘米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厘米 B.一定小于8厘米
C.一定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 D.一定在10厘米到16厘米之间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放映幻灯时,幻灯片一般放在镜头的( )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花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在马路拐弯处,常安装一个大型的凸透镜
D.穿衣镜和近视眼镜都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着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本身
B.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虚像
C.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点,人应该站得离照相机近一些,同时镜头应向底片移动
D.放映幻灯片时,屏幕上出现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如图所示的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入射.若在虚框内放置一块厚的矩形玻璃砖,则其会聚点的位置在焦点的( )
A.左侧
B.点
C.右侧
D.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是凸透镜的主光轴、、、是在主光轴的三个位置,把一物体放在处,像成在处,把物体放在处,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像成在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 )
A.的左边 B.、之间
C.、之间 D.的右边
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B.
C.
D.
在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_________,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____;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35厘米”刻度处,则应在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42厘米”刻度处,则在_________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像(选填“蜡烛”或“光屏”)。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m
)
18题 19题
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置于光具座的C点处,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________。将蜡烛置于A点,应在________间移动光屏找像(选填“CD”、“DE”或“EF”),直至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将蜡烛移至B点,移动光屏找像,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利用作图法画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A
B
) (
A
B
) (
A
B
)
拓展提高
透镜成像公式:
放大率:
巩固练习:
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与S′连线方向。
C.沿F2与S′连线方向。
沿F1与S′连线方向。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 图中I 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B 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C 图中Ⅱ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D 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
一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成一虚像S’,则图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SAB是一条光路,试作图求出另外两条入射光线SC的折射光线。
如图,把一个凹透镜A放在一个凸透镜B的前10cm处,能使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这两个透镜后,会聚在光屏P上的一点S;已知光屏P距凸透镜30cm,现保持光屏和透镜的位置不动,把凹透镜拿走,将一点光源C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处30cm,也能使C点的像成在光屏上的S点,则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