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幸福的歌》
《乃哟乃》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音乐作品的旋律、意境、形象等音乐要素进行,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水到渠成地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审美体验活动之中,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扎实、高效。
强调音乐实践是音乐教育基本理念之一,《乃哟乃》是一首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土家族民歌。教学中,感受、体验、模仿、想象、探究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化繁为简,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歌曲,并在理解歌曲的过程中获取欣赏音乐的方法,习得音乐知识技能,提升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
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解并初步感受土家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逐渐学会理解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音乐。学会尊重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形形色色的人。
学生在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后,通过演唱、律动、编创等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生们通过体验和模仿认识、了解1.3.5三个音,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听辩1.3.5三个音的音高,在拓展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三个音进行编创演唱。
三、教学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拍,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了1.3.5三个音,每个乐句句尾的最后一小节都是5.3.1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旋律简单而不单调,欢快而热烈。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烈的民族风格。
二年级学生适合在参与活动中学习音乐,本节课,学生们从“音高游戏”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体验、模仿、想象、探究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化繁为简,变枯燥为生动,深入浅出地理解乐曲,并从中获取欣赏音乐的简单方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以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听辩1.3.5三个音的高低,唱准1.3.5三个音的同时,自由组合三个音并进行演唱。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截图) 设计意图
【一】 游戏 导入 【一】 音阶游戏
师引导孩子们进行“音阶游戏” 师分别唱5.2.1三个音,孩子们分别作出相应的动作 学生听到师唱5时,将手高举过头顶;听到师唱3时,将手放至胸前;听到师唱1时将手放至大腿前 孩子们对三个手势产生兴趣,并积极尝试配合老师进行游戏 通过手势对1.3.5三个音的音高有初步了解
师随机演唱5.3.1三个音 学生根据老师唱的音,将手放到相应位置 当学生能够很好的用手势配合老师时产生的成就感,使孩子对后续的内容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加深对1.3.5三个音的音高认识。
师准备1.3.5三个头饰邀请多组三位同学分别扮演1.3.5,并邀请他们根据老师弹的三音组合进行排列 学生带上头饰,听老师钢琴上弹出的音,进行排列 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1.3.5三个音的印象,巩固“音阶手势”游戏的结果,并通过钢琴,加深学生对1.3.5.的音准概念
【二】 新课 教学 初识歌谱
准备多组1.3.5音符贴纸请学生根据老师弹的音符组合,将贴纸贴上黑板。 学生聆听老师弹的1.3.5.三音组合,将贴纸贴上黑板。通过多组学生上来聆听并排列,师生合作一起将《乃哟乃》的完整歌谱呈现在黑板上。 用1.3.5排列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将歌谱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对歌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将学生个人和多小组的形式进行以小节为单位的唱谱接龙 学生根据老师的分组由个人及小组多次进行唱谱接龙 学生通过多次,多形式的接龙游戏,加深对歌谱的印象。
走进土家
师播放土家族短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视频对土家族及摆手舞有初步的认识。
师提问学生,在视频中,土家族小朋友们参加“赶年”这个盛大的节日盛会时,他们在干什么呢?请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将老师准备的字卡贴到黑板上 学生将老师准备的“唱起歌儿”和“跳起舞来”的字卡贴到黑板上 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土家族的民族盛会“赶年”,以及在“赶年”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摆手舞”
由初识到熟悉
师简介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背景,引导孩子们猜一猜歌词中的“乃哟乃”和“乃哟嗬”分别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乃哟乃”为快快来的意思。“乃哟嗬”为我来了的意思。 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土家族的民族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快快来”和“我来了”体会歌曲当中想要表达的期待雀跃的心情
师完整播放歌曲 生第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学生通过完整充分的聆听,感受和体验土家族歌曲的民族风格
师完整范唱歌曲,请学生在老师范唱过程中将歌词字卡贴到黑板上歌谱下面相应的位置 生第二次完整聆听全曲的同时,根据老师的范唱,将歌词字卡贴到黑板歌谱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通过完整聆听,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并跟老师配合,将歌词完整的贴在黑板上。
师唱歌词 生唱歌谱 学生通过师生合作,歌词和歌谱对应演唱这一形式,复习先前对1.3.5的学习,再次加深对歌谱的印象。
师唱歌谱 生唱歌词 学生通过跟老师的配合和交换演唱这一形式,熟悉歌谱并了解歌词。
师弹伴奏 师弹伴奏,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将唱歌谱唱出来 学生完整的演唱全曲 学生通过“开火车”形式将歌谱唱熟,并通过钢琴一再加深对1.3.5三个音的音高和音准的印象,为后面的拓展打基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全曲
师弹伴奏,引导学生边有感情的歌唱,并自由编创符合歌曲的动作并进行分组表演 学生在老师的伴奏下进行演唱并进行自由编创,并边唱边表演 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已经受到歌曲兴趣的感染,手舞足蹈。给予他们自由创编的空间,让他们从歌曲和肢体律动中更加充分的感受歌曲的情绪,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应 用 拓 展
拓展 升华 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三名同学分别扮演1.3.5,组员们集体讨论,进行1.3.5自由创编,并唱出来跟大家分享 学生根据老师的分组,选出同学扮演1.3.5,自由创编1.3.5旋律,并进行演唱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1.3.5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1.3.5的音高和音准也能够较好的把握,通过自由创编,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
一、“玩”与学并重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尤其适合运用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兴趣,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体验的度没有把握好,那对于课堂上打好音乐知识技能基础,又多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体验和学习知识如何并重,笔者通过《乃哟乃》这堂课进行了多次的尝试。低年段的孩子,在课堂上大多通过视频、图片等很快能够对歌曲进行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很快学会演唱歌曲,课堂充满趣味性,但专业技能方面却有所欠缺。但是有时候单一带领孩子们学习唱谱,二年级的孩子们未免会觉得有点乏味。通过几个班的尝试,我将1.3.5的音符、音高认识设计成多个简单短小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形式不同的游戏中认识音符,了解音高,加深对音符的印象。同时在游戏中通过多种形式把歌谱加入其中,让歌谱通过游戏慢慢渗透,潜移默化的加深孩子对歌谱的印象。解决了课堂音符和唱谱的音乐技能学习的问题,又没有让孩子们对音乐技能的学习产生重复性和单一性的反感。
二、情到深处,请给予足够的空间
在课标中提到“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有的时候备课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自由编创这一过程,但我也会根据各班不同的课堂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有些班级孩子们相对腼腆,对于肢体律动比较害羞,但他们喜欢唱,那我就会根据课程进度尽量调整给予他们歌曲编创的时间和空间。但有些班级比较热情,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就已经手舞足蹈,那我就给予他们肢体律动创编的自由。
总而言之,课堂以学生为本,老师只是课堂中,音乐知识的引导者,如何让孩子们音乐课堂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在我看来,就是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所向,根据他们的想法调整我的课堂步骤,给予他们最大的空间,去探索音乐世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