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
2、知道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3、知道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欧姆定律及并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4、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2、知道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欧姆定律及并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教具准备
1、辅助教具:无。
教学媒体与资源
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问题。
维修师傅在修理某电子仪器时,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是手边又只有一个100欧和几个50欧的电阻,能否用它们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的电阻呢?
本节就让我们来学习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1、知识回顾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3)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2、实验
(1)实验:用“伏安法”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2)实验原理:R=U/I。
(3)实验器材:5Ω、10Ω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 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
(4)实验电路图。
(5)定性研究:电阻串联的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
(6)理论推导。
(7)实验总结: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各分电阻之和;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
问题1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5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
思路:
问题2如图所示,电阻R1为12Ω,将它与R2串联后接到8V的电源上,已知R2两端的电压是2V.请求出电路的总电阻。
思路:
知识点二 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实验
(1)实验电路图。
(2)定性研究:电阻并联的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
(3)理论推导。
(4)总结: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的电流会变化,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不变。
问题3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12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4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
思路:
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是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学习时要注意和之前电学知识的连续性,要注意对之前的知识的复习,之前的知识掌握好了本节学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在之前的知识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及知识点有系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抓住重点、游刃有余,本节的重点是知道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知道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欧姆定律及并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原理的讲解,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情况,接受困难要再进行细致讲解,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设计及分析总结中,多进行例题应用,让同学们能学以致用,牢牢掌握方法。学完一章,要注意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知识。
2、完成教材P85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