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4 12:1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百年变局之源起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至八单元(中国近代史时间分期)
1919
1840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个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后变为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后变为主要矛盾);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
一个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
四个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三条线索:屈辱、抗争与探索
“半殖民地”:形式上有自己独立的国家政府,但实际上各种主权遭到列强侵犯;
“半封建”: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晚清时期
1840年——1912年
一、迷梦:战争的背景 ——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二、噩梦:战争的过程与结果(影响) ——鸦片战争
三、寻梦:战争后的反思 ——开眼看世界
四、梦碎:战争的延续与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难点:多角度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百年变局之源起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相隔万里,缘何而战?
必然?VS偶然?
一、迷梦:战争的背景
世 界(英国) 中 国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外 交
综 合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顶峰;封建制度衰落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自然经济占主导,资萌缓慢发展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武器落后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一)19世纪中期(战前)的世界与中国对比
近代先进的工业文明
传统落后的农耕文明
阅读教材第90-91页第一子目,完成下表。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自足自给型
自然经济
扩张型
资本主义经济
茶叶、生丝等(很畅销:顺差)
呢绒、布匹等(不畅销:逆差)
鸦片(P91页)
白银外流、加重负担
吏治腐败
残害身心、威胁国防
林则徐虎门销烟
2、直接原因(导火索、战争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想打开中国市场。
三元里人民抗英(教材P94《学习拓展》)
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表现了中国人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战争经过概述
二、噩梦:战争的过程与结果(影响)——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840年6月,英军攻击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割地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 赔偿2100万银元 加剧了中国人民负担
协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开口岸 开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 门户洞开,便利列强的商品输出,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名称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内容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居留等特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便利列强侵略,租界由此产生
其他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思考:最能体现鸦片战争本质的条款是哪条?
中英《南京条约》
1.割地:香港岛
2.赔款:2100万银元
3.协定关税
4.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传教权
内容
影响
领土主权遭破坏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关税主权遭破坏
贸易主权遭破坏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二)从条约内容看战争的影响
商品输出
文化侵略
加剧列强的侵华野心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噩梦)
(三)多角度总结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革命史观)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倾销市场,加重人民负担;客观上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近代化进程。(现代化史观)
出现了西学东渐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逐步近代化。
4、对外关系:
客观上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全球史观)
唯物史观
三、寻梦:鸦片战争后的反思——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开眼看世界
汇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系统介绍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1、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即通过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2、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禁锢,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爱国性:抗击外来侵略,强国御辱
局限性:
对西方的认识并不全面,且未付诸实践,本质上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大多数官僚则仍沉醉于暂时和平的表象。显然,鸦片战争并没有使得中国人从迷梦中真正苏醒过来。
材料三:在中国:《海国图志》可谓应运而生......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因为它辑录“异邦蛮夷”的情况,有违中国固有的学问之道,受到主流社会的攻击和排斥。士大夫认为,这本赞美西方“奇技淫巧”和“政治制度”的著作实属大逆不道,应该坚决封杀,甚至有人主张把它付之一炬。 ——马国川《影响日本近代史的两本中国书》
四、梦碎:战争的延续与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等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等列强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与结果概述
四、梦碎:战争的延续与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以185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签订了 和
《天津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延续:
目的:
为了扩大中国市场,使其成为原料产地、倾销市场
本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签订方 条约名称(时间) 主要内容
英法美俄 VS中 《天津条约》(1858) 公使驻京、十口通商、赔款、内河航行权、传教权
英、法 VS中 《北京条约》(1860) 割九龙半岛、赔款、天津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
俄 VS中 《瑷珲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土地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延续:
扩大:
目的:
为了扩大中国市场,使其成为原料产地、倾销市场
本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侵略国家:
侵略范围:
影响: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由一国到多国)
由长江以南沿海到深入内地
主权进一步丧失,通商口岸由沿海深入内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练习册P103《认知扩展》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英国
中国
走私鸦片
继续扩大: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深刻变化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领土与主权完整被破坏
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开眼看世界
课堂小结
近代先进的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传统落后的农耕文明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自给自足、闭关锁国
打开市场
梦碎之后,
梦在何处?
继续寻梦!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来了;它(战争)不过是……决定东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 ——英国马士《中华帝国的对外关系史》
思路参考:
观点:马士认为战争源自双方的国际、贸易关系上的冲突
评析:此观点将战争简单的归因于中国的禁烟运动和双方的贸易冲突这些偶然、片面因素,回避了这场战争的本质是:英法等列强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而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即使没有禁烟运动,他们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综上所述,马士的观点不对,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华战争是必然的。
问题:请指出马士对鸦片战争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习题训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2021.1·浙江高考·9)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数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
①首倡经世之学 ②推崇民主革命
③主张“师夷长技” ④关注世界史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2.(2019湖南株洲一模)鸦片战争前后,在广东任职的林则徐积极关注西洋动向,提倡“师夷长技”。回到福州后,他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这表明( )
A.林则徐具备较强的国家主权意识 B.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
C.列强入侵激化了沿海地区的矛盾 D.开明士大夫仍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
D
习题训练:辩证看待地主阶级抵抗派
感谢各位同学的聆听;
感谢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