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眼”中的明朝
现代中国大体是由明开始的,可惜的是西方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至少就政治制度来讲,是大大退步了。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壹
“庙堂之高”皇帝
贰
“江湖之远”英雄
叁
“化外之地”教士
“眼”中的明朝
立:政治体制之变革
性格:多疑、专断,迷恋权力
出身:佃农、出外乞讨
“李善长”案
洪武初任左丞相,“韩国公”,被誉为“萧何”。洪武十八年,有人告李存义父子实胡惟庸之余党,诏免死,发放崇明。后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被编入《奸党录》。
材料一: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 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
——《明史》卷 127《列传第十五·李善长》
大臣的质疑
朱元璋诛杀李善长有何深层原因?
皇权
相权
立:政治体制之变革
材料二: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Q:思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根本原因
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历代相权过重,尤其元朝废行省后相权扩大
胡惟庸案
朱元璋记实
洪武十七年(1384)
9月14日至21日 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披被。
立:政治体制之变革
明太祖
奠基
侍从
顾问
明成祖
确立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明宣宗
发展
票
拟
权
明神宗
全盛
大
权
尽
归
内
阁
任务1:梳理内阁演变过程
票拟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批红
内阁大臣 “票拟”后,皇帝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批红高于票拟。
Q:内阁与皇权关系如何?
实质是什么?
立:政治体制之变革
Q:司礼监的设立,对内阁有何影响?导致怎样的问题?
外朝
内廷
内阁
(票拟)
司礼监
(批红)
厂卫组织
(特务机构)
材料三: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对柄机要。
——《万历野获编》
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贰
“江湖之远”英雄
“眼”中的明朝
兴:七下西洋之壮举
材料四: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任务2: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目的
特点
目的
时间早,规模大,范围广…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朝贡贸易体制”
兴:靖平倭患之战绩
材料五: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促,转而从盗。
——【明】照文华《嘉靖平倭衹役纪略》
Q:明代倭寇为何猖獗?
明朝残余敌对势力
东南沿海倭寇侵扰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海禁政策
断绝沿海百姓生计
日本海盗
中国海商
兴:靖平倭患之战绩
材料六: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又以南方多薮(sǒu)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均摘自《明史》
◎戚继光平倭
兴:经略边疆之策略
东北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西南
土司制度
蒙古
长城防御时战时和
西藏
行都指挥使司
任务3:根据课本p74-75
概括不同地区边疆政策,分析其特征与实质
羁縻政策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衰:海疆内陆之忧
海疆:西方殖民扩张
内陆:东北女真崛起
台湾
澳门
女真
材料七:红毛夷自古不通中国,亦不知其国何名,其地在何所……辄以平日所持火器遥攻之,第见青烟一缕,此即应手糜烂,无声迹可寻。徐徐扬帆去,不折一镞,而官军死者已无算。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葡萄牙
荷兰
1616
1636
16-17C
1644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
明朝灭亡
亡:明清易代之因
材料八:寒冷期,游牧区的面积扩大,农耕区萎缩,使得游牧民族更加强盛。一般大规模游牧民族南下都发生于寒冷期。(美)布雷特· 辛斯基《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材料九:“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远者二十余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天灾人祸
明末气候骤冷,自然灾害多发
吏治腐败,土地兼并
任务4:根据材料,多角度探究明清易代的原因。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1644年明朝灭亡
相比于前代,明朝变了吗
唐朝
明朝
三省六部制
废丞相设内阁
永乐盛世
开元盛世
羁縻府州
经略边疆
郑和下西洋
张骞通西域
平定倭患
抵御外辱
改朝换代
局限于封建体制框架内
相对于中国,世界变了吗
叁
“化外之地”教士
“眼”中的明朝
世界视野:明朝的变与不变
利玛窦
谨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经一本、珍珠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钟二架、《万国图志》一册、西琴一张,奉献于御前,物虽不腆,然从极西来,差足贵异耳。
(明代)坤舆万国地图
Q:利玛窦为何要改动地图?该地图反映了16-17世纪的西方正发生怎样的剧变?
世界视野:明朝的变与不变
明朝士大夫
直欺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检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Q:明朝众多的士大夫们如何看待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地图》,这反映了什么?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明朝不变
世界剧变
如何看待以及应对挑战?
纵向视野
横向视野
未能突破原有体制框架
仅为局部调整
历史轮回
走出中世纪
步入近代化
资产主义发展
新航路开辟
启蒙运动
全新挑战
废丞相设内阁
经略边疆
郑和下西洋
平定倭患
明朝
永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