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材料:据不完全统计,至4月15日,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500多人,失踪5000多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4月9日就被秘密杀害了。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人陈延年、赵世炎等在“四一二”后相继被杀害。
——王檜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第123页,201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分道扬镳 再见陌路
新课导入
对峙 抉择 自信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任务】
(1)了解国民政府在全国的建立及其性质;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及感悟长征精神。
第一篇 对峙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VS 共产党武装反抗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一)政治:
汪精卫和蒋介石
国民党的统治是专制统治吗?请结合教材,从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举例说明国民党统治情况如何?
东北易帜“通电”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
形式上统一全国
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以前,如果允许各种主义,各个党派,在国里面活动,我们真正革命党—国民党就一定要失败!……不能够再许第二个党起来攻击国民党,使国民党失败。
——高军、李慎兆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
国民党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1929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三大中规定国民党对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独负全责。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
一党专制统治
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外交:
对外妥协,软弱外交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三)经济:
黄金十年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但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是专制统治?
政治:形式上统一;一党专制
外交:对外妥协,软弱外交
经济: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是专制统治
史料史证
二、共产党武装反抗
(四一二事变后)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第二篇 抉择
道路抉择 战略抉择
起义名称 起义目标 结局
南昌起义 城市南昌发动起义 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秋收起义 进攻中心城市长沙 受挫
广州起义 攻占中心城市广州 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
一、道路抉择
工作重心: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起义目标有何特点?其原因何在?
材料2: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效仿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城市
农村
特点:集中在大城市;原因:向苏联学习
中共领导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材料3:兹经本会没收商城县安区乡地主冯润亭房屋十间、稞一石斗升分给商光边七区二乡六村农会会员刘运亭耕种。—1931.7.9
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
农民政治、经济上翻身;支持革命
内容:
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一、道路抉择
结合教材归纳共产党在农村的革命实践活动?
古田会议
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
爱国奋斗
时代主旋律
爱国奋斗
时代主旋律
爱国奋斗
时代主旋律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武装斗争
八七会议:土地革命
秋收起义: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唯物史观
一、道路抉择
二、战略抉择
1929-1932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一)背景:
星星之火逐渐有燎原之势,革命武装达力量十几万人。
反围剿次数 结果 红军指挥 战略战术
第一次 胜利
第二次 胜利 第三次 胜利 第四次 胜利 毛泽东
中共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游击战
运动战
第五次 失败 博古、李德 全面出击
二、战略抉择——长征
(二)过程:
1934.10长征开始
(初期受挫)
1935.1遵义会议
(历史转折)
1936.10主力会师
(长征胜利)
时空观念
二、战略抉择——长征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组领导军事。
意义:
政治上:结束了“左倾”在中央的统治;
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思想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 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初期失利
最终胜利
(三)意义:
二、战略抉择——长征
对长征的评价如是说: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 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1.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准备了条件,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3.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播撒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三篇 自信
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苏联:城市中心论
一、道路自信
小组探究 根据所学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第一、工农武装割据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
第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实事求是)
第三、工农武装割据开辟的革命新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86000 6500
长征路上红军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路上红军两年里一共只休息了44天;
长征路上红军每日平均行军37公里;
长征路上红军每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路上红军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
长征路上红军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共计约两万五千里
二、文化自信——长征精神
数字里的长征
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的士兵浴血奋战走过漫漫征程?
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家国情怀
回顾长征路
长征精神在黑暗前行的脚步声;是奔向光明的凯歌
属于红军的长征路已经走完
我们的长征路才刚刚开始
请铭记先辈们用生命书写的长征精神
昂扬踏步……
坚持文化自信,铭记长征精神
对峙 抉择 自信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一篇 对峙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VS 共产党武装反抗
第二篇 抉择 道路抉择 战略抉择:长征
第三篇 自信 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