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4 12: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10年前,一根烟头如何改变中国命运走向?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
何以救亡图存:
改良vs革命

改良之路:清政府的自救
材料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节选自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2:左图为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的“皇族内阁”,其中汉族官僚仅4人,满族9人中,皇族成员又占了5人。
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革命之路:革命者的抗争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905年,同盟会成立
为革命党积累了经验,沉痛打击了清政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国民更加坚定了通过暴力革命打倒清廷的决心。
革命之路:革命者的抗争
材料2:……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申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1905年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革命之路何向去?
问题1:武昌起义的爆发到底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呢?
革命之路何向去?

旧邦新造:
中华民国
袁世凯
清政府
列强
大势已去
依靠
依靠
施压
局外中立
扶持
支持
打压、诱使
工农群众
推波助澜
资产阶级
立宪派
革命派
旧官僚
主要力量
无法真正领导
倚靠
力量博弈下的政治抉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3: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注:新疆省在二十二行省里面)。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领土完整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问题2:为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称为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后续开展
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3: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注:新疆省在二十二行省里面)。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2:为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称为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内容本身
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亚洲历史上第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宪法

辛亥成败
谁来说?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自救运动 领导者 指导思想 结果
太平天国
洋务新政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问题3:辛亥革命与以往的救亡图存运动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呢?
辛亥之功
明确的革命纲领
统一的全国革命政党
正确的斗争道路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之功
北京故宫皇城的中华门
整个逻辑系统的转换
帝制的终结
共和政体的建立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之功
整个逻辑系统的转换
社会风俗、文化
材料4: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社会经济
辛亥之败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材料5: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辛亥之败
启发: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政治依然那么黑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所束缚,需要更深层的思想文化革新
辛亥之败
革命纲领不够科学,无法长久获得广大下层工农群众的真心拥护
革命党内部派系纷争,组织松散
无法真正领导中国革命
历史也在呼唤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 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到来。
辛亥之思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925年 孙中山遗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