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4 12: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民众街头欢迎“民族救星”蒋介石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战与和的博弈
1.重庆谈判
2.政协会议
二、生与死的较量
1.前线溃败
2.后方吃紧
三、胜与负的思考
1.共产党胜利与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2.胜利的意义与启示
一、战与和的博弈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举杯共饮。
1.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8月14日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
2.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8月20日
3.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8月23日
丰子恺漫画
“炮弹做花瓶 万世乐太平”
国民党为什么要和谈?
重庆谈判期间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与国共领导人的合影
斯大林:“中国不能打内战,否则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
1945年,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访问苏联
国际:美、苏均不赞成内战,支持国共和谈
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则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华君武“漫画磨好刀再杀”
“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将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1945年9月27日)
共产党为什么要和谈?
“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赴重庆谈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讲话
为国为民 弥天大勇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基本方针,避免内战,承认共产党等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承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双十协定”
1945.10.10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
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议案反映了当时人民和平民主愿望。谁要破坏政协路线,谁就不得人心,就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 3月16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否决。
二、生与死的较量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
兵力 共产党 127万人 1:3.4
国民党 430万人 统治面积 共产党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
国民党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
占据城市 共产党 464座(中小城市) 23%
国民党 1545座 (大中城市) 77%
人口 共产党 13606.7万人 28.6%
国民党 33893.3万人 71.4%
比一比:共产党和国民党,谁更有胜算?
1946年5月蒋介石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共果不就犯,一年期可削平之”。“我们有空军、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高华《革命年代》
1946.6-1947.6
1947.6-1948秋
1948.9-1949.1
1949.4-1951.5
粉碎重点进攻
粉碎全面进攻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战争(1946.6~1949.4)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最终胜利
战略防御 第一年(1946.6 ~ 1947.6)
(1)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
毛泽东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
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诱敌深入 各个歼灭
毛泽东:以劣胜优、以弱胜强
共产党
国民党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具体指出:“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毛泽东选集》
100元,1937年买一头牛,1947年买1/3盒火柴。
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国民党:滥发纸币 卖国求荣 货币贬值 物价飞涨
第二条战线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共和民盟等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真面目。
国民党:一党专政 独裁统治 VS. 共产党: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公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李济深等联名致电毛泽东“密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
孤立无援
民主党派拥护
毛泽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1946.6-1947.6
1947.6-1948秋
1948.9-1949.1
1949.4-1951.5
粉碎重点进攻
粉碎全面进攻内战爆发
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战争(1946.6~1951.5)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最终胜利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战略反攻 第二年(1947.6~1948.秋)
“下决心不要后方,
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武汉
南京
延安
山东
大别山
毛泽东: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共产党
国民党
310
万人
290
万人
1948年秋
敌我兵力为何发生巨大变化?
使1亿农民获得了土地
兵、粮、战勤服务的充足来源
共产党:土地改革 耕者有田 平均分配
毛泽东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美)埃德加·斯诺
《旅行于方生之地》
陈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军80%的装备和粮草是由88万辆小推车运送的,543万群众奋勇支援前线。
毛泽东: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VS. 共产党 正确指导,上下一心
抓壮丁与克扣军饷
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
爷去投八路。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下决心不要后方,
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大别山
毛泽东: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大量投降中共
毛泽东: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1946.6-1947.6
1947.6-1948秋
1948.9-1949.1
1949.4-1951.5
粉碎重点进攻
粉碎全面进攻内战爆发
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战争(1946.6~1951.5)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最终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
追歼残敌
解放南京
渡江战役
北平谈判
战略决战
第三年(1948.秋~1949.9)
作战计划:
先辽沈 攻下锦州 关门打狗
再淮海 防止南逃 分割包围
后平津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北平协议、和平解放
国民党
五个战略集团
分布态势
东北:卫立煌集团,48万
华北:傅作义集团,60万
华东:刘峙集团,60万
中原:白崇禧集团,75万
西北:胡宗南集团,30万
北平
沈阳
武汉
西安
徐州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辞职,由李宗仁代理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希望能够“划江而治”。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1949.4 北平和谈
最终胜利——1949.4.21 渡江战役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最终胜利——1949.4.23 解放南京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和谈时期
战略防御
反 攻
决 战
渡江战役
1945 .8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9
内战时期
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政协
会议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千里跃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胜利
中原
三大战役
追歼
残敌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1946.6
1921
1949
1927
1937
1945
1931
产生
国共十年对峙
十四年抗战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挫折与发展
壮大
决胜之局
中国共产党成长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前
1949年后
屈辱
独立(自主)
专制
民主
分裂(割据)
(基本)统一
两半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胜与负的思考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
兵力 共产党 127万人 1:3.4
国民党 430万人 统治面积 共产党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
国民党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
占据城市 共产党 464座(中小城市) 23%
国民党 1545座 (大中城市) 77%
人口 共产党 13606.7万人 28.6%
国民党 33893.3万人 71.4%
想一想:共产党为什么胜?国民党为什么负?
19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拥有的装备精良的正规军430多万,所有优质武器都在国民党军手中。此时,共产党的全部正规军总计127万,武器依旧是土制枪支和大刀长矛,而且,共产党没有一艘军舰和一架战机。……
1946年,当外国记者问作战能否取胜时,毛泽东同志甚至连“军队”这两个字都没有提到,他只是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因为对于苦难的中国来讲,最大多数的人是谁,是占总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
——王树增《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
⑴政治协商,多党拥护
⑵土地改革,人民拥戴
⑶毛泽东思想指导,团结一心
共产党胜在
⑴一党专政,孤立无缘
⑵滥发纸币,经济崩溃
⑶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国民党败在
政治
经济
军事
失民心
得民心
毛泽东在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
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习近平: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习近平:“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