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能够灵活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1、辅助教具:乒乓球、热水、烧杯、锥形瓶、气球、简易风车、酒精灯。
教学媒体与资源
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问题。
同学们,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做一个风车,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本节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寻找答案。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 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
(1)乒乓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为了让它恢复原状,可以用热水烫。过程中,空气受热膨胀,空气的质量未改变,体积变大,空气密度变小了。
(2)观察锥形瓶口绷紧的气球先后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形状变化。
(3)由此可见,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影响。
2、风的形成
(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2)由于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3、水的反常膨胀
(1)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里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我们发现,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了,而水管受冷收缩,导致水管被冻裂。这就是水的反常膨胀。
(2)在0-4℃之间--热缩冷胀;在4℃以上--热胀冷缩。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4℃水的密度最大,因而在水的最下层,即最下层的水温最高。即使水面结冰后,水底温度仍为4℃,利于生物存活。
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总结密度的相关规律。
思路: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知识点二 密度与物质鉴别
1、鉴别原理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2、公式运用
(1)从密度的公式ρ=m/ V可以得出m=ρV。对于不便称量的庞大物体,利用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求出它的质量。
(2)从密度的公式ρ=m/ V可以得出 V=m/ρ。对于形状不规则或不便测量的较大物体,利用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求出它的体积。
(3)密度的公式ρ=m/ V。鉴别物质。
3、鉴别步骤
(1)先求出物质的密度。
(2)查密度表确定。(此方法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真伪)。
(3)若不同物质的密度相等的情况下用其它方法来鉴别物质。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等。
4、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ρ=m/V可以求得:物体的密度。应用:鉴别物质种类、物质纯度、是否实心。
(2)根据 m=ρV,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应用: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3)根据V=m/ρ可以求得:物体的体积。应用: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知识点三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和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2)在麦场上,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对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进行分拣。
(3)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
(4)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
(5)水的密度变化保护了冬季的水下生物。
(6)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
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我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再通过观看本节课PPT课件,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知识。
2、完成教材P123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