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初步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3、探究色光以及颜料的混合,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4、了解色散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2、掌握色散现象及光的三原色。
教具准备
1、辅助教具:三棱镜。
教学媒体与资源
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课件,展示美丽彩虹视频。
同学们,当雨过天晴时,天空上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光的色散,从中来寻找答案。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 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
(1)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2)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3)结论: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活动1、请同学们按小组领取三棱镜,跟着老师一同进行三棱镜使太阳光色散的实验探究,看看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从中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思路:
太阳光中的红光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
问题1、学习了光的色散,同学们抢答,谁能总结一下彩虹的形成?
思路: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发生色散,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因此,有时我们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建造起的彩虹。
知识点二 色光的混合
1、光的三原色
(1)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靛),红+绿+蓝=白。
(3)电脑屏幕RGB:红光、绿光、蓝光按照1:1:1的比例得到的是白光,那么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
(4)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颜料的三原色
(1)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按不同的比例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1、可见光谱
(1)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2、红外线
(1)太阳光的光谱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特点: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3)应用:①红外线诊断病情(用红外胶片拍出的“热谱图”图中的颜色是制作时加上的,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②红外线夜视仪(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③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④红外线还可以用来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烤食品、红外线烘干仪、红外线理疗仪
)。
3、紫外线
(1)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2)紫外线特点:化学作用;荧光效应;生理作用。
(3)应用:①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②紫外线消毒灭菌(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它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③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原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
(4)危害: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问题2、登山运动员都要戴特制的黑色眼镜,炎炎夏日人们撑起遮阳伞,这是为什么?
思路:紫外线的危害。
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及知识点有系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抓住重点、游刃有余。本节的重难点是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掌握色散现象及光的三原色。上课时,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从生活中挖掘的现象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的理念,这样学生太能有直观的认识;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能力,也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一点点爱上物理,学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知识。
2、完成教材P87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