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金
色
花
作者:泰戈尔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难点)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重点)
学习目标
泰戈尔 (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1913年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走近作者
背景资料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郑振铎译,略有改动。此诗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字词注释
《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字词注释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3.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整体感知
1.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以“假如……”开篇,表明全文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把孩子想象成美丽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同时为下文的想象做铺垫。
整体感知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回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3.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整体感知
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妈妈
我
沐浴后做祷告
黄昏时拿灯去牛棚
中饭后读书时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跳到妈妈面前, 恢复原形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整体感知
结合4-7段的时间顺序描写,说说“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
第4段写第一次嬉戏
这是一次对母爱无私的回报。孩子想为正在祷告的母亲做点什么,于是悄悄开放花瓣,并散发香气让母亲闻到。这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整体感知
第⑤段写第二次嬉戏。
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为了不让正午的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而将自己的影子投在书页上,从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整体感知
第⑦段写第三次嬉戏。
这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整体感知
默读第八、九自然段: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话语体现了孩子淘气、顽皮的性格,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母子的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深情。
整体感知
泰戈尔为什么要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来比喻孩子呢?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而且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同时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
精读探究
请按照下面的格式,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你对母亲的爱。
妈妈,我想变成……
当你……的时候,我……
当你……的时候,我……
当你……的时候,我……
课后作业
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