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集思广益 时效课堂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猫》 郑振铎
学习 目标 能掌握作者是如何续写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揣摩生动的描写。
学习 重点 1、能掌握作者是如何续写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能揣摩生动的描写。
学习 难点 1、能掌握作者是如何续写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能揣摩生动的描写。
学习 方法 阅读 探究研讨
课时 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学科组共案 用案人创新
激趣导入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完美无缺的,一是时钟,一是猫。 ——爱弥尔·奥古斯特·夏提埃 猫除了做猫不想成为任何别的,每只猫都是一只纯粹的猫。 ——聂鲁达 人类指着猫说,你看,猫多快活啊。猫只道,谁又要求你们人类非得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 ——夏目漱石 有人说忘记烦恼的方式有两种:音乐和猫。许多我们熟知的文人大师都与猫有着风趣的故事。比如,帮猫儿一起打架的钱钟书、最爱爬在丰子恺头上的猫咪,苦苦等候夏衍八年的老猫……而今天,我们聆听一个与猫有关的忧伤的故事。 作者介绍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等。有《郑振铎文集》。 字词学习 1、字音认读 污涩(sè) 红绫(línɡ) 懒惰(duò)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叮嘱(zhǔ) 倚着(yǐ) 虐待(nüè) 屋脊(jǐ) 惩戒(chénɡ) 妄下断语(wànɡ) 畏罪潜逃(qián) 怂恿(sǒnɡ yǒnɡ) 词语解释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若无其事: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叮嘱:再三嘱咐。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潜,偷偷,暗中。 四、课文感知 1、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说一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突出了三只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以及最终的结局。 2、课文分为几部分,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第1 2段):写第一次养猫的情景,突出描写小猫的活泼可爱。 第二层(第3- 13段):写第二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更活泼,更可爱。 第三层(第14-34段):写第三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不讨人喜欢,最后受到 冤枉死去。 默读课文,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我的情感变化和结局几个方面,完成下表。 默读要求: “三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划 “三到”:眼到(一目多行);心到(边读边想);手到(边读边画)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要来的要来的捡来的外形可爱可爱不可爱性情活泼有趣更活泼更有趣不活泼家中地位喜爱宠爱讨厌结局病死(天灾)被偷(人祸)冤死(己过)
4、抓住关键要素,从猫的特点、人的感受和猫的结局等方面,给猫“起名字”。 第一只 “白雪球”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第一只猫“很活泼”,“我”看着三妹逗猫玩的融融洽洽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当猫无故病死后,“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并为之酸辛。 第二只 “皮皮黄”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在周围邻居冷漠的观望中被那些“过路的人”捉走后,我“怅然”“愤恨”“诅骂”。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 ”小可怜“ 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它伏着不去。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5、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起止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关键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喜爱 酸辛、难过 承上启下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宠爱 怅然、愤恨 承上启下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冷漠、愤恨 深深的悔恨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作用: 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 来做铺垫。 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次程度加深了,在结构 上有总结上文的作用。 “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开拓 深意,呼应开头。 文中只有三只猫吗?它的出现又有什么作用呢? 第四只 “黑猫” 黑猫的出现揭示了真相,如果没有黑猫出现,三猫会永远被冤枉。 7、说一说:黑猫出现前,主人们是怎么判定是三猫吃了芙蓉鸟的? 张妈发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一定是猫, “我”看见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 一定是三猫! 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为什么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 9、能不能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 “似乎”和“好像”表明这是“我”的猜测和主观判断,并不能十分肯定这是事实。如果去掉这两个词语,就表明“我”能肯定是猫吃了鸟,从后文中得知并非如此,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相符合。 10、说一说:①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猫?②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① 得猫 养猫 亡失 再得猫 再养猫 ② 再亡猫 复得猫 复养猫 复亡失 永不养猫 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五、品关键句,悟作者情 1、默读全文,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三次因为猫死(丢)“我”内心感受的语句。 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2.我也怅然地,愤然地,在诅咒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2、对于三只小猫的亡失,“我”难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天灾 人祸 己祸 3、文章着重写了第三只猫,这同表达中心意思有何关系?作者写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有何作用? 文章着重写第三只猫,是因为文章的中心意思与第三只猫有直接的关系。 “我”的过失、自责、惨痛教训都是由养第三只猫引出的,写前两只猫的目的是在于用它们对比衬托第三只猫,使读者觉得对第三只猫的待遇似乎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正是这种感情用事,才产生了主观粗暴的做法,造成“我”终生的悔恨。 对于“第三只猫”: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了它,没过多久猫死了,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上的伤痛,永远愧对于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5、作者想表达的,仅仅是对一只猫吗?有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和命运和猫相似? 妻:“......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由第三只猫想到了张妈这一底层人物,张妈的地位与第三只猫一样,被人责骂也不能辩解,在偏见中苟活。 背景介绍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正、民主、博爱的思想。 六、课堂小结 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应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一视同仁,否则容易犯错。我们要关爱动物、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同情和关心弱小。 请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七、作业
板书 设计 猫 第一只:活泼 第二只:更活泼、更有趣 第三只:忧郁、肥胖 第四只猫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