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4 14: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
A.酷热(kù)    厌倦(juàn) 灼人(zhuó) 附和(hé)
B.呻吟(shēn) 抽噎(yē) 犹豫(yù) 闪烁(shuò)
C.突兀(wù) 边缘(yuán) 怦怦(pīng) 严禁(jìn)
D.滑稽(jì) 嘲笑(cháo) 晕眩(xuàn) 挪动(nuó)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凌乱 冷不妨 天旋地转 犹豫不决
B.雀班 成就感 神情恍惚 惊慌失措
C.畏惧 矮树丛 气喘吁吁 畏缩不前
D.既使 臭椿树 变化莫测 良辰美景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强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班级课本情景剧表演时,他那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D.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市内不同的小学,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D.通过朗诵古典诗文,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是名词,“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则不是。
D.“迈”“踩”“扑”都是动词。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C.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D.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 )
(2)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
(3)“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 )
8.古诗文名句填空。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游子旅途的无尽孤独与思乡之情。
(5)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解他,让他明白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9.名著阅读。阅读名著《镜花缘》,完成下列问题。
(1)唐敖把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当作人生头等大事,最终失去功名,抛妻弃子,寻仙而去。作者通过对该人物的刻画揭示了什么?
唐小山是个典型的“孝女”形象,书中对小山的智慧才能做了大量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寓意?
10、请介绍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③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 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④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⑤“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⑥“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⑦“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⑧“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 ”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 ”他大声问道。
⑨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⑩“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⑾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⑿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⒀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⒁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讲述的故事。
12.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13.选文中的哪句话与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照应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走一步,再走一步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①____
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②____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③____
14、在文中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15、本诗的寓意是什么?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爱的防弹衣
陈学长
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妻子开始埋怨我了,说,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啊。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竟也有了担心。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里放心不下。
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平时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今天竟然冷冷清清,买菜的比卖菜的人还少。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大叫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他的前面,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粘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苹果、橘子、香蕉等围成的半圆形摊位内,里面站着一位穿着蓝色围裙的中年男人,年纪约莫三十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可能是卖水果需要熬夜的原因,眼袋很大,眼圈略微发黑。他双手按在摊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道。
“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倒了。”儿子说。
“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嘛捡啊?”
“我是帮你啊。”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
“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还很不诚实。”
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人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接受点挫折教育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对我的主意不太赞同,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
“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子从半圆形摊位内走了出来。
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她一下子就冲到胖男人面前,指着胖男子嚷道:“我们说话都要讲道理呀,你凭什么说是我儿子撞的,我儿子说他没撞,我相信我儿子。”
“哎哟!”胖男子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找不到头儿呢!”
“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可不一定就和我儿子有关系啊?他帮你捡,你不能赖上他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人伸出的胳膊拦住。胖男人说:“继续捡吧,我不会错怪任何一个好人!”
我走过去拍拍胖男人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儿子摔烂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喔!”
“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不能白摔。”胖男子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的一位老人帮他看摊,拉着我就去监控室。
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橘子筐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他只是恰巧经过。
“师傅,看清楚了吧?”我撇着嘴说。
“对不起,小兄弟,怪我没看清。”胖男子给儿子道了歉。
回家的路上,妻子问儿子:“孩子,那人骂你笨蛋,骂你乞丐,你心里难受吗?”
儿子仰着头回答说:“我不难受,我只是气愤。”
妻子很纳闷,问:“那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么就伤不到你呢?”
儿子咧嘴笑了笑,说:“爸爸给我穿了防弹衣呢,爸爸经常夸我是一位聪明、善良的孩子。”
(选自《安徽文学》2019年第6期,有改动)
16、根据语境,发挥想象,描摹画横线句子中“我”所“琢磨”的内容。(不超过60字)
17.赏析下面的句子。
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18.文中的父母用哪些教子之道为儿子织就“爱的防弹衣”?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
19.文章以《爱的防弹衣》为题,有何妙处?
20.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防弹衣”在本文中指对抗委屈和挫折的能力。
B.“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这句话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柔弱。
C.选文表现出家长的鼓励、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内心强大。
D.本文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得结构圆合,故事流畅合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独木桥
荆 歌
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它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他心情好的时候,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
③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他跳得很轻松,居然还跳了一个“双飞”。但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自己的身子在不由自主地晃动。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掉进河里——虽然是条小河,桥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
④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因此我感觉木桥也在移动。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
⑤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他就是我的桥栏,他就是我的扶手。拉着哥哥的手,我就不那么害怕了。
⑥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有一天,河对面的一个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竟也走到了桥上。
惨了惨了!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一步往前挪。我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我的脑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件事将会是什么结果。我们将如何在独木桥上交会 这么窄的桥,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况且对面再过来个人,要在桥的中间错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⑦“退回去!”我听到对面的人凶狠地说。
⑧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⑨“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感到绝望。但有什么办法 我们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听天由命了。
⑩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儿把我撞下去。
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
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哥哥到了那一边,而对面过来的人,出现在了我和哥哥之间。接下来,我所面临的,就是要和这个人交身而过。
⒀天哪!没有了哥哥的搀扶,我连在独木桥上站稳的能力都没有。而要和这个凶狠无礼的人交会,我不掉下河去才怪呢!感觉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我蹲下身子,没出息地哭了起来。
⒁ 我蹲在桥面上,一边哭,一边闭上眼睛。我不敢看周围,不敢看对面的人,更不敢往河里看。我等待着那个人将我一顶,我就会像一块石头,笨重地掉下去,掉进河里,发出很响的声音。
⒂我蹲着,两只手死死地抓住那两根粗笨的木头,我希望那人顶撞我的时候,我的手能抓紧木头,不至于被他拱进河里,这一刻,失去了哥哥的保护,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就像钢铁做的爪子,手指几乎抠进了木头里。
⒃结果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身上跳了过去。他就像学校里大家玩跳山羊一样,双手在我背上轻轻一按,两腿一分,就过去了。
⒄我这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
“过来拉我呀!”我带着哭腔喊哥哥过来。
⒆ 他一边嚼着鸡蛋,一边若无其事地说:“你自己走过来吧!”
⒇我颤颤地说:“我不敢。”
哥哥说:“有什么不敢的,你刚才都没有掉下去,现在一个人轻松地走,没几步了嘛!”
我终于壮起胆,慢慢站直了身子,尽量不看桥下的河水。我看着前方,调整自己的重心,然后迈开腿,走了起来。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走独木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
(摘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2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交代独木桥是“我”上学路上的必经之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后文写“我”独立通过独木桥做铺垫。
B.文章第③段具体描写哥哥过独木桥时轻松自如,花样翻新的动作,是为了衬托“我”过独木桥时紧张害怕的心情。
C.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哥哥的依赖。
D.哥哥在桥中间故意松开手吓唬“我”,还不顾“我”的求助,坐在对岸悠闲地吃鸡蛋,这让“我”对他的幸灾乐祸耿耿于怀。
22. 细读文中第⒂段,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本文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你从两篇文章中发现的共同点。
答案
B 2.C 3.B 4.A 5.A 6.B 7、(1)环境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8、(1)落花时节又逢君 (2)风正一帆悬 (3)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9、(1)这是作者对女性才能的颂扬,同时也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的批判。
(2)这是作者对女性才能的颂扬,同时也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的批判。
10、画面:在一个写有“课后服务”的钟表圆盘上,三个孩子分别在拉小提琴、绘画、打篮球,神情悠闲而愉悦。从画面的左上方伸出一只胳膊,胳膊上写有“河南”二字,手里握着写有“严禁”二字的指示牌,指向在表盘边缘写有“集体补课”字样的由书本变形而成的小人,小人神情紧张,马上就要跌落到表盘外面。
寓意:河南出台政策,严禁在课后服务中集体补课,更加注重对孩子体音美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11.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脱险的经过。
12.景物描写。作用:烘托出“我”当时的恐惧和孤独感。
13.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14、海洋 春天 成功
15、只要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再走一步,就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16、示例一:十一二岁的孩子了,难道不应该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吗?不过,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吧?外面下这么大雨,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示例二:凡事都会有第一次嘛,当然,孩子毕竟要独自横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呢。这都走了一个多小时,按理应该早就回来了呀
17、示例:用一个拟声词和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大雨倾盆的情状(1分),创设了特定的场景,也为后面写自己的担心和故事冲突做了必要的铺垫(2分)。
18.放手锻炼儿子劳动(独立)能力;经常鼓励夸奖儿子;有意让儿子经历挫折;在儿子有困难时,适时出手相帮。
19、示例:①“防弹衣”比喻新奇,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1分)。②这一标题也很好地表现了文章主旨:父亲对儿子的鼓励、欣赏及挫折教育像一道坚固的屏障,让儿子的内心变得十分强大
20、B
21、D
22、示例1:(从人物描写角度)①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蹲着”“死死地抓住”和“抠进”等动作,传神地写出了“我”担心随时会被对方撞进河里时紧张恐惧的心理。②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通过写“我”蹲在桥上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表现“我”的紧张恐惧和对安全过关的渴望。
示例2:(从修辞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手比作“钢铁做的爪子”,“几乎抠进了木头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我”的手抓得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担心随时会被对方撞进河里的恐惧心理。
23、 示例1:都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主人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并从中获得生活启示的故事;都表现了只要战胜恐惧,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能渡过难关这一主题。
示例2:都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叙事蕴含人生道理,即面对困难时要有战胜它的勇气。
示例3:写的都是一个孩子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在他人的激励和帮助下战胜恐惧,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故事;记叙都采用第一人称,并注重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示例4:都是语言朴实而情节曲折跌宕;都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