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当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或者自然灾害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自救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遇到泥石流,来不及跑时要就地抱住身边的树木
C.遇到地震时,处在高层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远离建筑物
D.遇到地震震感强烈时,应选择马上跑到室外
[解析] A.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的山坡上跑,不正确;B.遇到泥石流,来不及跑时要就地抱住身边的树木,正确;C.遇到地震时,处在高层的人不应乘坐电梯,不正确;D.遇到地震震感强烈时,若在底层可马上跑到室外开阔地带,若在高层则可躲藏在结实的物体下面并保护好头部。
[答案]B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A.滴加少量液体方法正确;B.使用100毫升的量筒量取10毫升液体,误差太大,不正确;C.倾倒液体时,取下的试剂瓶塞应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应将试管稍倾斜且与试剂瓶口对口倒,不正确;D.实验后盲流不能直接倒入水池,而应该倒入指定的废液缸内,不正确。
[答案]A
3、学习测量后,对常见事物有关科学量的“估测”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下面对生活中有关事物的估测,较合理的是( )
A.某初一同学的身高约为1600mm B.一本七上科学书的质量约为50g
C.同学们常用的水杯体积约为5cm3 D.洗澡时的水温约为60℃
[解析]A.初一同学的身高约1600mm,即1.6m;合理;B. 一本七上科学书的质量约为100g,不合理;C. 常用的水杯体积约为200cm3,不正确;D. 洗澡时的水温约为40℃,不正确。
[答案]A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某铁块的质量时,会造成铁块质量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①使用的砝码已经磨损 ②在放有被测物体的托盘中有少量砂石 ③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就停止调节 ④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就停止调节
A.①②④ B.④ C.③ D.①②③
[解析] ①使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值会偏大;②在放有被测物体的托盘中有少量砂石,测量值偏大;③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就停止调节,测量值偏小;④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就停止调节,测量值偏 大。故③符合题意。
[答案]C
5、如图展示了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则表中概念符合此图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物理变化 物态变化 汽化 蒸发
B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松
C 固体 晶体 玻璃 分子
D 组织 细胞 细胞质 细胞核
[解析]A.蒸发属于汽化,汽化属于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松不属于被子植物,不符合题意;C.玻璃不属于晶体,不符合题意;D.细胞核不属于细胞质,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铁树能“开花”,并且还能长出具有药用价值的“凤凰蛋”(如图)。下列植物器官与“凤凰 蛋”属于同一类的是( )
[解析]铁树属于裸子植物,“凤凰蛋”是铁树的种子。而橘子、荸荠、枇杷都是被子植物,松子是裸子植物的种子,B符合题意。
[答案]B
7、2021年6月17日,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宇航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如果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瞭望地球,可能观察到的是( )
A. 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上面有无数根的经线和纬线
B. 地球上有山脉,有海沟,地球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C. 地球上有火山喷发,地球内部有地幔和地核
D.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解析]A.地球上没有经线和纬线,不正确;B. 地球上有山脉,有海沟,地壳(不是地球)被分割成六大板块,不正确;C. 地球上有火山喷发,地球内部地壳、地幔和地核,不正确;D.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正确。
[答案]D
8、小科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解析]A中测量体积可用刻度尺或量筒等,蒸发皿用不上;B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网,正确;C物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正确;生物中的动物按体内是否有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正确。
[答案]A
9、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3.45g/cm3 2.52g/cm3 2.56g/cm3 5.60g/cm3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解析] 四位同学实验时使用的石头可能是不同的,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的数据均有效。
[答案]D
10、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
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
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
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
[解析]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可行;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可行;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不可行,模拟实验只能用于模拟演示,不能用来证明结论,不正确;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可行。
[答案]C
11、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 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 ,鉴定 出下列动物中属于 S 类的是( )
A.眼镜蛇 B.鸡 C.青蛙 D.长颈鹿
[解析]S类动物的特点:体外没有皮毛,卵生;体温不恒定,表皮干燥。陆地上产卵,所以只有眼镜蛇符合题意。
[答案]A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均填“内力”或“外力”)
[解析] ①处的岩石正处于火山口,所以属于岩浆岩类型;(2)②处岩石为沉积岩,①处的岩石转化为②主要依据流水、风力等搬运作用;属于外力作用;N处恰好是断层,这主要是来自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如地壳运动。
[答案](1)岩浆岩 (2)外力 内力
13、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
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
甲 均匀 准确 20 80 ?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
则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 )
A.4℃ B.5℃ C.7℃ D.15℃
[解析]由甲可知,环境①与环境②温度相关60℃,甲温度计每一格1℃,则乙处于相同环境中时也相差60℃;而乙温度计相差64格,则每格为(60/64)℃;因为刻度都是均匀的,所以有(t-20)/(-2-14)=60℃/64℃,得t=5℃,B符合题意。
[答案]B
14、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化法”、“类比法”“模拟实验法”等,以下我们曾遇到过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酒精灯的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研究蜗牛是否有听觉;③研究人的身高与脚印的长度是否有关;④研究地球的形状——比较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时视野的异同;⑤研究分子间有空隙——芝麻和黄豆混合。其中采取相同的研究方法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解析] ①研究酒精灯的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控制变量法;②研究蜗牛是否有听觉,采用控制实验法;③研究人的身高与脚印的长度是否有关,采用模拟实验法;④研究地球的形状——比较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时视野的异同,采用模型法;⑤研究分子间有空隙——芝麻和黄豆混合,采用模拟法,故④⑤相同。D符合题意。
[答案]D
15、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酸奶的密度,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d.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奶的密度ρ= B.方方实验的正确步骤是dcb
C.步骤b是多余的 D.因为量筒中会有少量酸奶残留,测得的密度将偏小
[解析]实验操作中a是多余的C不正确,实验步骤为测出酸奶和烧杯总质量m3,再将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再测量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m2,即可计算密度ρ=m/V=(m3-m2)/V,故A也不正确;这样操作时,避免民酸奶少量残留问题,误差相对较小,D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
[解析]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放入水中质量不变。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是凝固现象。
[答案]吸收;熔化
17、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__(填序号)。
(2)图Ⅰ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Ⅱ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清水碘液;(2)图I中的操作②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标本,所以眼睛要注视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3)甲图像说明将装片向右移动,使之位于视野中央位置,同时再使用较大倍数的物镜使物像放大些,同时还要调节光较圈,使视野更亮些,这样才能获得乙图的效果。
[答案](1)①③ (2)防止物镜压碎标本 (3)向右移动装片,转动物镜转换器选择较大放大倍数的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找到物像
18、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名为“喝水鸟”的玩具,由玻璃制成,且整体密封,鸟身由一支点承托,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某种物质X;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
(1)由乙图可知气态物质X遇冷易液化,该性质属于________性质。
(2)在如表所示的四种物质中,最适合作为物质X的是________。
标准气压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物质 熔点(℃) 沸点(℃)
水 0 100 乙醚 -116 35
酒精 -117 78 丁烷 -138 -0.5
[解析](1)气态物质X遇冷易液化,这是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常温下易汽化的物质,沸点要接近常温,故乙醚最合适。
[答案](1)物理 (2)乙醚
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A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__方向。
(2)图B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
(3)图C中,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解析] (1)图A中,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教室在停车场的西北方向。(2)图B中,以方向标判断,教室在食堂的东北方向。(3)图C中,以经纬线判断,D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西北 (2)东北 (3)东北
20、如图 A 是“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
(1)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 M”或“铁圈 N”)位置。
(2)图 (选填“B”或“C”) 表示的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当水沸腾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
[解析](1)实验装片的组装,一般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2)沸腾时气泡特点:由下向上逐渐增大,到水面破裂。故C符合题意;(3)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答案](1)铁圈 (2)C (3)保持不变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__。
(2)图中杨庄到柳庄的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E山比A山高 B. 攀登E山,走 D线比走C线省力
C. D是山谷 D. 图中没有标注河流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1)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因此C为山谷。 (2)因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因此图中杨庄到柳庄的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理由是经过陡崖,无法施工。 (3)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因此C线较陡,D线坡度平缓,攀登E山,走D线比走C线省力。
[答案](1)山谷(2)经过陡崖,无法施工 (3)B
22、科学研究中,严密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液体扩散实验中用注射器慢慢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 (填“底部”或“上部”),与此目的相同,在气体扩散实验中,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不应该按照图 (填“甲”、“乙”或 “丙”)放置。(提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解析]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要将红墨水注入水的底部,这样才能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气体扩散时,乙图不合理,甲和丙可行。
[答案] 底部; 乙
23、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3)如果要测《科学》教科书1张纸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
A.从课本上撕下一张纸,在天平上称出其质量
B.从课本上撕下一张纸,把它揉成团,再在天平上称出其质量
C.先在天平上称出教科书的总质量,再把称出的总质量除以教科书的总页数
D.先在天平上称出教科书的总质量,再把称出的总质量除以教科书总页数的一半
[解析](1)调节平衡时,出现甲的现象,说明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平衡,即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2)称量时,金属块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指示值=50g+10g+5g+2.4g=67.4g;(3)1张纸的质量不宜直接测量,应测多算少法,故D符合题意。
[答案](1)右 (2)67.4 (3)D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和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 。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 。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解析](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玉米粒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玉米粒有繁殖的生理功能,所以玉米粒属于器官;(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故A是碘液;(3)发酵和降解生成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加工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1)器官;(2)淀粉; (3)C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解析](1)图甲可知,温度计的测温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这样测量的温度可能偏高;(2)由乙可知温度为98℃,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说明此实验时气压较小;(3)水沸腾时温度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在98℃不变。
[答案]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98 < (3)保持不变
26、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在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那么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观察,依次应该是 __________(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温度计是利用容器A内的空气的变化使水在B管中升或降,以此来指示温度变化的,若气温升高,则A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B中的水柱下降;或气温降低,则相反;(2)温度升高时,h下降变小;(3)气温越低时,h起高,故管处的刻度应该是上小下大。
[答案] (1)玻璃瓶中空气的热胀冷缩 (2)变小 (3)由小到大
27、为了研究水流动快慢与坡度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如表是他们测量和记录的相关数据:(装置如图所示)
(1)测量水的流经时间时,水的流动位置难以确定,请你设计一个办法解决这一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对每个倾斜角度的流经时间都进行了三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你结合本实验的结论和已有的知识,判断以下哪个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可能最为严重,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可以在水中加入能漂浮的有色物体,如泡沫粒等来显示水流的位置;(2)三次测量主要是寻找规律,以减小误差;(3)由图可知,D处可能侵蚀最严重,因为根据实验结论显示:降水量越大处,坡度较大且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区域,水流越大,其土壤被侵蚀的可能性越大。
[答案] (1)入水中加入漂浮物,以其所在位置显示水的流动位置;(2)减小误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D 地,由实验结论和已知条件可知,降水量越大处,坡度较大且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区域,水流越大,其土壤被侵蚀的可能性越大。
28、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
(1)在使用调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把物体放于天平左盘,在右盘加砝码,经过调节,指针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 。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 。
[解析] (1)由图可知,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2)根据表中的数据,找出体积与质量得对应点,再用平滑的线进行连接即可;(3)分析图像可以看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所以可得出得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换用两种不同的物质,按相同的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答案](1)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2)如图所示(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4)换用两种不同的物质,按相同的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6分)近年,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多起强烈的地震,2008年5月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2009年4月意大利中部城市阿奎拉发生里氏6.3级地震,2010年1月海地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2010年4月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又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些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和 一带。
(2)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合适的是 ( )
A. 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 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
C. 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
D. 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台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解析] (1)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2)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故不合适的是D。
[答案] (1)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2)D
30、(6分)20 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引起地貌变化的还有一种是外力,如流水、风力、生物作用等.板块构造学说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但仍有不少内容无法解释,学说需完善和修正;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引起海陆变化的原因应该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2)“板块构造学说“解决的主要是地球表面壳的变化,选项B是宇宙的起源问题超出了“学说”适用的范围,选项B是无法解释的.选项C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选项C也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3)板块构造学说能解决很多地壳运动的问题,但仍有部分问题无法用现在的“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所以说它是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答案] (1)碰撞和张裂 (2)B 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31、(8分)小明在学习了生物相关知识后,对以下几种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实验后将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
A蚯蚓 B蝗虫 C青蛙 D兔子
(1)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好地观察,应借助以下工具 (填字母)。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望远镜 D. 天文望远镜
(4)小明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解析] 图中的 A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 C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D 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脊柱。(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湿润的体表(或皮肤) 呼吸的。 (3)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 B:放大镜。 (4)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如果做反面假设,如本题的假设,就会与实验的结果相反,这时我们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正面的假设。
[答案] (1)脊柱 (2)湿润的体表(或皮肤) (3)B (4)B
32、(8分)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 cm )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1)绿豆在植物分类上属于________(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小闹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 ;理由: 。
(3)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填“抑制”或“促进”)
[解析] 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1)绿豆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故答案为:被子植物;(2)不能,因为种子不能保证100%都能萌发,所以为了避免实验现象偶然性,用1000颗种子进行实验更可靠;故答案为: 不能,样本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pH从7.0到3.0时,植株的高度在逐渐降低,说明酸雨能够抑制绿豆幼苗的生长;故答案为:抑制。
[答案] (1)被子植物 (2)不能;样本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3)抑制
33、(8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 ,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乙同学的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填字母)。
A. 注入适量的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 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 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 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2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选填“a”“b”或“c”)。
[解析] 量筒读数: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即:眼睛、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处,三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1)甲同学的方法中,将石块拿出时会带出部分水分,导致所测石块体积偏大,乙同学的方法可避免,故应选择方法乙; (2)如图1,可得石块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 (3)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V1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 B.待小石决浸没后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V2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B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会导致读数V2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绳的体积当做石块的体积计算,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 C。 (4)气体浸入后液体被排除,气体逐渐增多,液体逐渐下降,为保证液体被排除,则右端试管应伸到瓶底。故选C。
[答案] (1)乙 (2)20cm3 (3)A、B、C (4)C
34、(8分)百度百科: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华氏度是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命名的,当大气压为1.01×105Pa时,水的结冰点是32℉,沸点为212℉。1714年他发现液体金属水银比酒精更适合制造温度计,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发明了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0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1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例如:水的结冰点为32℉,沸点为212℉。
温度计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记为℃)和华氏度(记为℉)。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华氏度(℉)=摄氏度(℃)×1.8+32。
(1)50摄氏度(℃)是_________华氏度(℉)。
(2)由题意可知:华伦海特认为人体温度是_________℃(精确到0.1)。
(3)有没有华氏度与摄氏度刚好相同的温度?如果有,请求出这个温度;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解析](1)根据“华氏度(℉)=摄氏度(℃)×1.8+32”50摄氏度(℃)应该等于:50×1.8+32=122℉;(2)人体温度为x,则100=1.8x+32,有x≈37.8℃;(3)设这个温度为y,则y=1.8y+32,得y=-40。即-40℉与-40℃刚好相同。
[答案](1)122 (2)37.8 (3)设华氏度x与摄氏度刚好相同,根据题意:x=1.8x+32,解得x=-40,-40℉与-40℃刚好相同。
35、(10分)小科在游览衢州水亭门古城墙时捡到一小块碎墙砖,他试图通过实验测出墙砖的密度。于是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碎墙砖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图所示。
(1)该碎墙砖的质量为_________g,体积为_________cm3。
(2)请帮他计算出墙砖的密度。
(3)计算出墙砖的密度后,小科思考:这段城墙的质量大约有多大呢?若将城墙看作一个长方体,城楼和城门忽略不计,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这段城墙总质量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测量工具、具体测量步骤和城墙质量的表达式(用相关测量数据表示)。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质量为20g+20g+2g=42g;体积为V=80mL-60mL=20mL=20cm3;
(2)ρ===2.1g/cm3
(3)主要测量工具:卷尺(或刻度尺) ;具体测量步骤:
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测量次数 长(m) 宽(m) 高(m) 体积(m3)
1
2
3
平均值
②多次测量城墙的长、宽、高,求均值后分别为am、bm和cm。计算城墙的体积为abcm3。
③根据m=ρV=2.1g/cm3×abcm3=2.1×103kg/m3×abcm3=2100abckg
[答案](1)42; 20 (2)2.1g/cm3 (3)见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B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当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或者自然灾害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自救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遇到泥石流,来不及跑时要就地抱住身边的树木
C.遇到地震时,处在高层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远离建筑物
D.遇到地震震感强烈时,应选择马上跑到室外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学习测量后,对常见事物有关科学量的“估测”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下面对生活中有关事物的估测,较合理的是( )
A.某初一同学的身高约为1600mm B.一本七上科学书的质量约为50g
C.同学们常用的水杯体积约为5cm3 D.洗澡时的水温约为60℃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某铁块的质量时,会造成铁块质量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①使用的砝码已经磨损 ②在放有被测物体的托盘中有少量砂石 ③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就停止调节 ④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就停止调节
A.①②④ B.④ C.③ D.①②③
5、如图展示了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则表中概念符合此图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物理变化 物态变化 汽化 蒸发
B 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松
C 固体 晶体 玻璃 分子
D 组织 细胞 细胞质 细胞核
6、铁树能“开花”,并且还能长出具有药用价值的“凤凰蛋”(如图)。下列植物器官与“凤凰 蛋”属于同一类的是( )
7、2021年6月17日,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宇航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如果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瞭望地球,可能观察到的是( )
A. 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上面有无数根的经线和纬线
B. 地球上有山脉,有海沟,地球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C. 地球上有火山喷发,地球内部有地幔和地核
D.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8、小科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9、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3.45g/cm3 2.52g/cm3 2.56g/cm3 5.60g/cm3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10、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
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
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
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
11、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 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 ,鉴定 出下列动物中属于 S 类的是( )
A.眼镜蛇 B.鸡 C.青蛙 D.长颈鹿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均填“内力”或“外力”)
13、某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部分结构及测量情况作了对比(如表)
温度计 刻度线 刻度 温度计示数对比(℃)
环境① 环境② 环境③
甲 均匀 准确 20 80 ?
乙 均匀 不准确 14 78 -2
则当乙的示数为-2℃时,甲的示数为( )
A.4℃ B.5℃ C.7℃ D.15℃
14、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化法”、“类比法”“模拟实验法”等,以下我们曾遇到过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酒精灯的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②研究蜗牛是否有听觉;③研究人的身高与脚印的长度是否有关;④研究地球的形状——比较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时视野的异同;⑤研究分子间有空隙——芝麻和黄豆混合。其中采取相同的研究方法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15、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酸奶的密度,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d.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奶的密度ρ= B.方方实验的正确步骤是dcb
C.步骤b是多余的 D.因为量筒中会有少量酸奶残留,测得的密度将偏小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
17、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__(填序号)。
(2)图Ⅰ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Ⅱ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名为“喝水鸟”的玩具,由玻璃制成,且整体密封,鸟身由一支点承托,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某种物质X;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
(1)由乙图可知气态物质X遇冷易液化,该性质属于________性质。
(2)在如表所示的四种物质中,最适合作为物质X的是________。
标准气压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物质 熔点(℃) 沸点(℃)
水 0 100 乙醚 -116 35
酒精 -117 78 丁烷 -138 -0.5
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A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__方向。
(2)图B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
(3)图C中,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20、如图 A 是“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
(1)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 M”或“铁圈 N”)位置。
(2)图 (选填“B”或“C”) 表示的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当水沸腾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__。
(2)图中杨庄到柳庄的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E山比A山高 B. 攀登E山,走 D线比走C线省力
C. D是山谷 D. 图中没有标注河流
22、科学研究中,严密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液体扩散实验中用注射器慢慢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 (填“底部”或“上部”),与此目的相同,在气体扩散实验中,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不应该按照图 (填“甲”、“乙”或 “丙”)放置。(提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23、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3)如果要测《科学》教科书1张纸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
A.从课本上撕下一张纸,在天平上称出其质量
B.从课本上撕下一张纸,把它揉成团,再在天平上称出其质量
C.先在天平上称出教科书的总质量,再把称出的总质量除以教科书的总页数
D.先在天平上称出教科书的总质量,再把称出的总质量除以教科书总页数的一半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和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 。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 。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26、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在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那么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观察,依次应该是 __________(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
27、为了研究水流动快慢与坡度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如表是他们测量和记录的相关数据:(装置如图所示)
(1)测量水的流经时间时,水的流动位置难以确定,请你设计一个办法解决这一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对每个倾斜角度的流经时间都进行了三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你结合本实验的结论和已有的知识,判断以下哪个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可能最为严重,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
(1)在使用调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把物体放于天平左盘,在右盘加砝码,经过调节,指针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 。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6分)近年,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多起强烈的地震,2008年5月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2009年4月意大利中部城市阿奎拉发生里氏6.3级地震,2010年1月海地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2010年4月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又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些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和 一带。
(2)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合适的是 ( )
A. 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 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
C. 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
D. 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台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30、(6分)20 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31、(8分)小明在学习了生物相关知识后,对以下几种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实验后将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
A蚯蚓 B蝗虫 C青蛙 D兔子
(1)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好地观察,应借助以下工具 (填字母)。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望远镜 D. 天文望远镜
(4)小明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32、(8分)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 cm )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1)绿豆在植物分类上属于________(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小闹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 ;理由: 。
(3)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填“抑制”或“促进”)
33、(8分)甲、乙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乙同学的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填字母)。
A. 注入适量的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 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 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 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2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选填“a”“b”或“c”)。
34、(8分)百度百科: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华氏度是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命名的,当大气压为1.01×105Pa时,水的结冰点是32℉,沸点为212℉。1714年他发现液体金属水银比酒精更适合制造温度计,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发明了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0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1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例如:水的结冰点为32℉,沸点为212℉。
温度计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记为℃)和华氏度(记为℉)。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华氏度(℉)=摄氏度(℃)×1.8+32。
(1)50摄氏度(℃)是_________华氏度(℉)。
(2)由题意可知:华伦海特认为人体温度是_________℃(精确到0.1)。
(3)有没有华氏度与摄氏度刚好相同的温度?如果有,请求出这个温度;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5、(10分)小科在游览衢州水亭门古城墙时捡到一小块碎墙砖,他试图通过实验测出墙砖的密度。于是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碎墙砖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图所示。
(1)该碎墙砖的质量为_________g,体积为_________cm3。
(2)请帮他计算出墙砖的密度。
(3)计算出墙砖的密度后,小科思考:这段城墙的质量大约有多大呢?若将城墙看作一个长方体,城楼和城门忽略不计,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这段城墙总质量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测量工具、具体测量步骤和城墙质量的表达式(用相关测量数据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效提优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B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48分)
16、 ; ;
17、(1) ;(2) ;
(3) ;
18、(1) ;(2) ;
19、(1) ;(2) ;(3) ;
20、(1) ;(2) ;(3) ;
21、(1) ;(2) ;
(3) ;
22、 ; ;
23、(1) ;(2) ;(3) ;
24、(1) ;(2) ;(3)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第2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38分)
25、(1) ;
(2) ; ;(3) ;
26、(1) ;
(2) ;(3) ;
27、(1) ;
(2) ;
(3) ;
28、(1) ;
(2)
(3) ;
(4)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4分)
29、(1) ;(2) ;
30、(1) ;(2) ;
(3) ;
31、(1) ;(2) ;(3) ;(4) ;
32、(1) ;(2) ; ;
(3) ;
33、(1) ;(2) ;
(3) ;(4) ;
34、(1) ;(2) ;
(3)解:
35、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