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诫子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学习过程: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号卧龙,谥号武乡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有《诸葛亮集》。
2.给加点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yín) 励精(lì) 险躁(zào) 遂成(suì) 穷庐(lú)
【文言词语】
1.重点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确、坚定)
(2)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3)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5)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学业成就)
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以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
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
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
成
遂成枯落(变成,成为)
君子之行(品行,操守)
行
三人行(走)
3.古今异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环境、心情)安静
(2)险躁则不能冶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3)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4.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广,即为增长的意思)
(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五)文言句式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倒装句。应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疏通文意】
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疏通文意。
【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背诵。
【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答案: (1)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3)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4)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课堂达标】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诫子书 (告诫 )
B.淫慢则不能励精 ( 激励 )
C.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D. 险躁则不能冶性(轻薄)
导析:B 正确的解释应为“振奋,振作”。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答案:(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 。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 。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答案:(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品读课文,继续理解文意。赏析精彩语句,积累名言警句。体会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内容探究】
(一)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
答案: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答案:从反面阐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
答案: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这些条件间又有什么关系
答案:(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材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二)把握主旨。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告诫儿子要宁静专一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勤学成才的厚望。
2.诸葛亮,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位 的父亲。
答案:慈爱、真诚的教诲,殷殷的期待;
严厉,对儿子寄予厚望,深沉的爱。
【课堂达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成王封伯禽于鲁( )
(2)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3)犹恐失天下之士( )
(4)守之以恭者 ( )
答案:(1)把(2)也(3)还(4)肃敬,谦逊有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多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多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2)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
3.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案: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4. 周公提出的六种 “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答案:恭 俭 卑 畏 愚 浅
附【译文】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多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多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