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灼
惧
眩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参差不齐
答案:①A ②B
(3)请你把文段中的画线处替换为成语。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 ,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C
导析:C 本题可先理解大意,然后读选项辨析。选项将人生比作河川,然后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性描述,④开启了话题,②针对上句的比喻做进一步的描述,①③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到最后得出结论。综合分析,可以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C。
3.(2022青海改编)家庭教育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普及工作,学校将开展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个字左右)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自此以后,“依法带娃”有了可遵循的法律。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下列内容为指引,开展家庭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答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
(2)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其中有家长对学生关注情况的统计数据。请仔细阅读下面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
答案: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关注程度较高,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度最高;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的关注程度普遍较低。
(3)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工作,学校决定于后天下午两点半在阶梯教室召开“家校共育 呵护成长”主题家长会,要求同学们今天下午放学回家后通知家长按时参会。请你把转述给家长的话写下来。
答案:爸爸妈妈,我们学校决定于后天下午两点半在阶梯教室召开“家校共育 呵护成长”主题家长会,学校让我通知你们,请你们按时参会。
阅读下文,完成4—7题。(14分)
父爱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②突然,他居然看见井口处,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呼喊:“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他沿着陷阱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缘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④陷阱下昏暗潮湿,坐在陷阱底部,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 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
⑤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陷阱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陷阱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⑥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⑦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陷阱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陷阱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⑧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陷阱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陷阱壁寻找出路。他发现,陷阱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陷阱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陷阱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2分)
——警觉地应对危险——
。
消极地等待救援(或被动地等待救助)
积极地设法自救(或主动地设法自救)
5.本文在内容上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异同 (4分)
答案:相同:都写了一次“脱险”的经历,都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的“脱险”。
不同:《父爱陷阱》写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脱险”,父亲在暗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脱险”,父亲在明处。
6.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 (4分)
答案:①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陷阱边的草丛在响。②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③只有听到陷阱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④(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并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 际,说说你对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
答案:(示例)文中的父亲懂得磨炼孩子,是一个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孩子掉进陷阱,父亲守在陷阱口,他相信孩子能够爬上来。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值得提倡。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需要“自救”,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