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建湖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3.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4.匹兹堡被称为“知识城”是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6.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震
7.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题。
8.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下图),回答第9题。
9.图中B、C、D依次代表( )
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 B.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D.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
10.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12.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经济增长为主 B.经济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13.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A.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B.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高大乔木,防止荒漠化
C.在我国东北地区开垦沼泽地
D.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14.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1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沟谷发育 D.波状起伏
16.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17.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中过量开采矿产资源
B.工业污染严重,导致环境脆弱和生态破坏
C.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发达
D.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治理措施属于( )
A.生物措施 B.农业技术措施
C.工程措施 D.政策措施
19.最符合图中①框含义的是( )
A.充分利用光热 B.减少风沙危害
C.蓄水保土 D.净化空气
读右图,完成20—21题。
20.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 )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21.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22—23题。
22.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原因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却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23.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5.“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全线可利用地形自流引水
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27.南水北调工程能给调入区带来 ( )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28.西气东输工程对于用气地区的环境意义在于( )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 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C.改善大气环境 D.增加就业岗位
29.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 ( )
A.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B.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限制工业的发展,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30.近年来,北京的一些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把原先的薪炭林改为水源涵养林。这样做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增加北京市的水果产量
②构建北京市的生态屏障
③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
④满足北京市的木材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
3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32.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
33.科学发展观符合“人地伙伴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34.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并显著提高了库区下游的通航能力。
35.长江三角洲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6.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37.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其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
39.南水北调对水资源调入区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4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水可自流,但由于水质差,需“先治污后调水”
建湖二中
时杨中学
地理(必修)答题纸
三、综合题(共4题,共30分)。
4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7分)。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C
(2)C地区河流一般为___________河(内流、外流)。
(3)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
(4)B区与A、C两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边缘吻合。
(5)河流干流流过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淮河
42.读日本和英国工业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6分)
(1)英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该国是典型的 气候,此种气候类型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对于_________生长有利。日本农业以_________为主,由于地表____________,故农业用地地块小,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化。
(2)英国和日本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英国附近的主要渔场是 ,日本附近的主要渔场是 。
4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甲图为美国的 工业区,乙图为德国的 工业区.(2分)
(2)甲图中A城市初期阶段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3分)
(3)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使区域经济得到复苏,图示两工业区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2分)
。
44.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写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是哪些工程?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有哪些?(4分)
。
地理(必修)答案
单选题
三、综合题
41.(1)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C.东部季风区
(2)外流
(3)水源
(4)一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