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7月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7月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4 13:1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7月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
C. 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 D. 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
2. 据有关学者考证:夜郎国的统治地域主要是在今天的贵州省。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当时西汉政府对夜郎的管理手段最有可能是
A. 分封同姓子弟 B. 设置行省管辖 C. 设置郡县管理 D. 设节度使控制
3. 1939年2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上说:“陕甘宁边区有二百万居民,还有四万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要解决这二百零四万人的穿衣吃饭问题,就要进行生产运动。”毛泽东的这一主张旨在(  )
A. 壮大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 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4. 联合国机构变化表,这表明(  )
1945年 成立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1946年 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48年 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并把国际劳工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接纳为其附属机构
A. 战后国际秩序趋向稳定 B. 联合国摆脱了大国的控制
C. 联合国的职能逐渐扩大 D. 国际争端得到了有效解决
5. 互联网催生了大批打车软件,这些打车软件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方便了人们出行。这反映了(  )
A. 交通工具的改变 B.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C. 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 D.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6. 1982年,陈云指出:“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需要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既能在‘笼’中自由飞翔,又不被‘笼’困死。”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的实质是(  )
A. 摆脱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B.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 D. 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7. “卡”是古埃及人的生命中心,古埃及人认为他们的“卡”来源于法老,是法老将“卡”赐予古埃及人,并且喂养这些忠诚仆人。法老创造“卡”,法老就是他们的“卡”。在古埃及神学中法老的“卡”被看作是与法老一起出生的双胞胎,是另一个神圣个体。这反映出古代埃及统治(  )
A. 呈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信仰灵魂转世学说
C. 君主集权色彩较为浓厚 D. 深受地域环境影响
8. 就拉丁美洲居民的语言而论,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A. 与西班牙地理位置最接近 B. 历史上与西班牙关系友好
C. 历史上受西班牙殖民掠夺 D. 与西班牙文化理念相一致
9. 据学者统计,从1565年到1815年,西属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400万比索,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约一半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
A.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B. 中国与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C. 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 D. 白银流入中国引发价格革命
10. 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撤销了关于信仰自由的法令,数千名法国新教徒被迫移民国外,其中许多技术熟练且深受法国审美品位影响的工匠定居北欧,并间接推动了伦敦、阿姆斯特丹等奢华工艺品生产中心在18世纪的迅速崛起。这反映出(  )
A. 君主制度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B. 工匠迁徙导致城市地位变迁
C. 宗教改革助推了欧洲技术交流 D. 法国引领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11. 霍布斯认为,“所谓‘国家”是一个人格,一大群人通过相互约定使他们自己每一个都成为这个人格的一切行动的主人,为的是当他认为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他们大家的力量和工具来谋求他们的和平和公共防御。”据此可知,霍布斯主张(  )
A. 民主共和制 B. 人民主权说 C. 天赋人权 D. 社会契约论
12. 1688年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员选举;1832年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参与国家管理,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
A. 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 B. 取得了世界工厂优势地位
C. 反专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结构
13. 1777年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据此建立了一个邦联制国家。邦联是主权国家的联盟,各邦自行其是,协调起来很困难,而现实的外交和贸易也需要统一解决。但是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疆域扩展,就会导致中央集权的帝制。为解决这一困境美国(  )
A. 采取了各州之间相互妥协措施 B. 加强对总统权力进行牵制
C. 确立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共和国 D. 建立起完善的议会选举制
14. 马克思指出,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人“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
A.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C. 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D. 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15. 1956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据此可知,这一路线(  )
A.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符合人民切身利益
C. 利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D. 未能突破苏联模式
16. 英国诗人约翰 多恩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人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中国以大国担当的勇气和承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捐医疗防护物资,派专家组帮助防疫、抗疫。下列对此阐释最为合理的是(  )
A. 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
C.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 全球化使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革命是人科动物成为真正的人类之后所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这一革命使古代大河流域文明有可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发展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三: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尼罗河流域”辉煌的文化成就。
(2)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二,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及实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及其代表人物,概述启蒙运动对欧美的深远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今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更多种类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在荷兰,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各大城镇相继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购物,从此成为人们非常享受的一项体验。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及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摘编自李琮主编《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世界贸易格局,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种格局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新特点?请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的重要发明(各举一例)。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
——摘编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的原因,指出这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策略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管理的措施,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故选B项;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未体现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项;
材料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措施,C项未能全面反映材料措施的影响,排除C项;
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加强边疆管辖,结合清朝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的措施及影响分析推理。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加强边疆管辖,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A.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削弱地方封国,并没有分封同姓子弟,故A项错误;
B.行省制度出现于元代,故B项错误;
C.根据“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可知,汉武帝在夜郎国地区设置官吏,所以管理手段最有可能是设置郡县官吏,故C项正确;
D.节度使出现于唐代,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封锁、分割和扫荡,这一时期根据地财政经济面临极大困难,毛泽东主张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实际上是要开展以自给为目标的生产自救运动,故D项正确;
1939年国共双方处于第二次合作阶段,A项说法错误,排除;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建立,故B项错误;
土地革命时间是1927-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抗战相持阶段时期敌后战场的状况以及经济建设分析。
本题考查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联合国增设了一些关于社会、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机构,这表明联合国的职能逐渐扩大,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表明战后国际秩序趋向稳定,故A项错误;
联合国成立之初受到美国的控制,故B项错误;
“有效解决”的说法绝对化,而且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结合联合国职能扩大的表现分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根据“把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故选D项;
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改变,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互联网技术的相互比较,不能得出“超过前代”的结论,故排除B项;
“普遍应用”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考生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6.【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陈云认为,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在国家计划之下搞活经济,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C项正确;
根据材料可知,陈云主张发挥计划“笼”的作用,而不是摆脱计划,排除A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B项;
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材料“在古埃及神学中法老的‘卡’被看作是与法老一起出生的双胞胎,是另一个神圣个体’表明了法老的神性,结合所学可知,法老又是埃及的君主,据此可推出法老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产物,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法老的地位,与灵魂转世学说无关,排除B项;
君主集权色彩浓厚只凸显王权并没有表明神权的地位,排除C项;
材料并未涉及地域环境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文明,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文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与葡萄牙随即开始殖民扩张,西班牙主要控制拉丁美洲,据此依据材料“就拉丁美洲居民的语言而论,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可知C正确;
A项说法片面,排除;
西班牙是以殖民者的姿态进入拉丁美洲地区的,故排除B;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依据材料“就拉丁美洲居民的语言而论,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从1565年到1815年,西属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400万比索,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约一半流入中国”可知,这一时期西属美洲殖民地当局大量购买中国生丝、绸缎等商品,中国商品通过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销往世界各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故选B项;
这一时期白银流入中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排除A项;
西班牙并未垄断东西方的贸易,排除C项;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没有全部流入市场,并未引发价格革命,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由于法国撤销了关于信仰自由的法令,使得数千名法国新教徒被迫移民国外,而这些人很多是技术熟练的工匠,这些工匠促进了伦敦、阿姆斯特丹等奢华工艺品生产中心的发展,可知这体现了宗教改革助推了欧洲技术交流,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北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是君主制度阻碍社会发展进步,排除A项;
材料只是伦敦、阿姆斯特丹等奢华工艺品生产中心在18世纪的迅速崛起,但不体现之前法国城市的变化,排除B项;
在1685年法国还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霍布斯给“国家”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家是人们相互之间通过约定而产生的,职能是保护和平和公共防御,符合社会契约论的内容,D项正确;
民主共和制是卢梭的主张,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
人民主权说是指当统治者违反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
材料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思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688年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员选举;1832年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参与国家管理,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促进了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A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取得了世界工厂优势地位,排除B项;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反专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摆脱英国殖民枷锁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但邦联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因此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其核心是三权分立,制约平衡,C项正确;
各州之间的妥协有利于解决这一困境,但A项不是结果,排除;
要想维护共和制、杜绝帝制,为解决这一困境,在组建国家权力机构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而不仅仅是约束牵制总统的权力,B项错误,排除;
议会选举制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但不一定能解决美国的困境,D项错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4.【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寄希望于和平斗争来实现无产阶级权益的做法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进而高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B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阶级斗争的作用,没有涉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项;
《资本论》中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阶级剥削的秘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仍在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路线,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路线,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
材料无法看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路线符合人民利益,排除B项;
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路线,不利于轻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赫鲁晓夫的改革的把握。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国以大国担当的勇气和承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捐医疗防护物资,派专家组帮助防疫、抗疫”可知,全球化使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新冠疫情下,全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积极参与到对全球各国的医疗救助当中,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国家间的依赖程度深化,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合作,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小题2】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任答一点即可)
原因:地形限制。
【小题3】特征:文明多样;文明平等、文明共存;人类共荣。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交流,第一问结合“尼罗河流域”辉煌的文化成就分析;第二问结合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分析;第三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原因: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②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③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实质: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或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小题2】精神内核:“理性”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休谟、亚当 斯密、康德。
影响: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②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作答本题第一问结合文艺复兴的原因及实质分析;第二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格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因素:英国率先机器大工业生产(或英国率先工业革命);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的需要;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建立;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或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小题2】变化: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业贸易规模和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等。
影响:丰富了生活物品;冲击了等级观念;充实了文化生活;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小题3】新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发明创造出自科学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其中美国和德国表现最为突出;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等。
发明:改良蒸汽机;内燃机(或电动机)。
【解析】本题主要查经济全球化。第一小问要结合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近代世界贸易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查经济全球化,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0.【答案】【小题1】原因: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衰落,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想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东欧与苏联团结在一起,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影响:新中国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小题2】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具有包容性)。原因: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霸权主义。第一问要结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霸权主义,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