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24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24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4 17:26:03

文档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秦统一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学会运用时空定位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
2.通过深度学习,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特点、影响,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
3.通过延伸学习,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一、弱秦的逆袭——秦的统一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前三段并结合导学案材料1-5,说明秦从诸侯卑秦到初并天下的原因。
材料1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战国策·刘向书录》
材料2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为了和黄河的泛滥作斗争,黄河下游的各国都修筑有比较长的堤防。……这种工程虽然给齐、赵、魏带来了一些好处,例如河水“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然而,由于当时各国分裂,不能统一治理,也就自然发生了“以邻国为壑”的弊害。——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3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注释:楛kǔ,粗劣;倜tì,洒脱)——《荀子·强国篇》
材料4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5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论衡》
二、强秦的塑造——巩固统一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第四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其他
深度学习
问题1.根据导学案材料6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称号的由来和皇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6 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称“王”,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也都称“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令臣下议称号。群臣盛赞他的功绩,“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尊号为“泰皇”。秦王政兼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称,号为“皇帝”。下令取消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还规定了一整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如皇帝自称“朕”,印称“玺”,命称“制”,令为“诏”。秦始皇总揽全国军事、政治、经济、司法等大权,“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从而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问题2.根据导学案材料7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公九卿制的职能及其特点。
材料7 秦始皇把战国以来的国家官僚机构加以调整、完备,形成了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行政机构。中央设“三公列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掌管监察。“三公”互不统属,皆受制于皇帝。三公之下的列卿分管各方面事务,其中以“九卿”为贵,因此,历史上习惯称之为“三公九卿”制度。秦时列卿有:奉常,常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皇帝保卫及诏令传达;卫尉,掌皇宫警卫;太仆,掌皇室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税收与财政开支;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中尉,掌京师警卫;主爵中尉,掌列侯;将作少府,掌宫室营建。每卿之下,皆有数量不等的属吏。三公列卿皆由皇帝任免,听命于皇帝,领取俸禄,概不世袭。——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问题3.根据导学案材料8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材料8 战国时期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县、郡制,县为地方行政机构,郡处于由军区向政区转变的过渡阶段。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更是全面推行县、郡制。分封制与县郡制的很本不同就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战国时期的县、郡制与官僚制都是适应初步形成的以国君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体而发展起来的。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秦始皇决意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余郡。郡的长官为守、尉、监,其分权类似于中央的“三公”,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统管一郡政务;郡尉掌郡军事;郡监御史负责监察。郡下设县,县的长官有令(不满万户的县称长)、尉、丞,分别负责政务、军事和司法。郡县两级主官均由皇帝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是中央在地方的政治代表。县下设乡,乡官有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掌治安。乡下设里,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称里正、里魁,以乡人强有力者为之。另外还设有掌管治安的专门机构,称为亭。亭设于城市的街道和乡村的交通要道,有亭长、啬夫、校长、求盗等官吏。乡村每十里一亭,城市每街一亭。居民按严密的什伍编制,伍家为伍,什家为什,互相督责,实行连坐。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了从上到下系统严密的统治网络,皇帝高居于整个权力系统的最顶端,以奉天承运的天赋权威君临天下。但是,皇帝并非是行政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中国历代的行政法典中没有任何有关皇帝的条款。既无法律的授权,又无法律的认定,但皇帝决定一切,制约一切,主宰一切,于无法之中握有最大的法权,于法外特权中享有最高主宰权。整个行政机制都围绕着皇帝这个核心运行,整套政治制度都是以维护和强化皇权为前提而创建,秦始皇建立的官僚制度和郡县制度,就是秦王朝以皇权为绝对权威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两大支柱。
——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问题4.根据导学案材料9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影响。
材料9 秦始皇废除贵族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需要的重大政治制度的变革,这一变革具有革命的性质。协助秦始皇策划并实行这一变革的重要大臣是法家李斯。新的制度固然仍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但已基本上摆脱了旧的贵族政治的窠臼,形成为由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相结合的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这套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发展,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相当的作用。在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当然在皇帝“家天下”制度下,皇帝的子孙仍会受到特殊照顾的,但秦朝的制度是在政治上不给特权,而在物质生活方面,“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三、亡秦的回响——失去统一
延伸学习
学习任务三:阅读教科书第三目“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其教训。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
你如何看待柳宗元的观点?(共24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
春秋
战国
秦朝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前221-前207年)
西陲立国
变法强国
统一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秦统一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学会运用时空定位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
2.通过深度学习,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特点、影响,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
3.通过延伸学习,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一、弱秦的逆袭
——实现统一
孝公元年(前361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余。……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
——《史记·秦本纪》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前三段并结合导学案材料1-5,说明秦从诸侯卑秦到初并天下的原因。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6)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必然性
可能性
1.秦统一的原因
2.秦统一的过程
(1)前230-前221年,灭掉东方六国。
(2)前219-前214年,征服南方越族,
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前215-前213年,击退匈奴进攻,
在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万里长城。
开凿灵渠
设置三郡
修筑直道
万里长城
辟五尺道
咸阳
修驰道
3.秦统一的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强秦的塑造
——巩固统一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第四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其他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第四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政治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法律
军事 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征服南方越族、控制西南夷
其他 统一车轨、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问题1.根据导学案材料6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称号的由来和皇帝制度的特点。
问题2.根据导学案材料7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公九卿制的职能及其特点。
问题3.根据导学案材料8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问题4.根据导学案材料9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
问题1.根据导学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称号的由来和皇帝制度的特点。
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
(1)由来:“皇帝”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用称号。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问题2.根据导学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公九卿制的职能及其特点。
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
(2)特点:①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②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③丞相位高权重。④新的较完备的官僚制度。⑤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
(1)职能:
问题3.根据导学案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建立基础 血缘 地域
传承制度 官位世袭 皇帝任免
权力大小 独立性强 服从中央
历史影响 地方割据 中央集权
共同点 为了巩固统治,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问题4.根据导学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
影响: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
消极影响: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以专制皇权为中心,这直接导致了秦的暴政,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的灭亡。
三、亡秦的回响
——失去统一
前221
前209
前207
秦统一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前210
秦二世
继位
前206-前203
楚汉战争
汉朝
建立
前202
反抗秦暴政的农民起义
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花费巨资,求仙访药。
(3)兴师动众,巡游封禅。
(4)征发繁重,不堪重负。
(5)刑罚严苛,天下愁怨。
(6)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7)残忍昏庸,严刑峻法。
暴政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农民起义
秦亡
学习任务三:阅读教科书第三目“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其教训。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柳宗元
学习任务三:阅读教科书第三目“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其教训。
(1)原因:秦朝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
(2)教训:秦速亡的主要教训在于没有在统一之后尽快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所以,一个王朝要长治久安,除了对统治思想的正确解读,建立健全的制度,选择英明的领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且能够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建立一种让全国百姓认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实现统一
巩固统一
失去统一
统一的原因
统一的过程
统一的意义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社会上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度
灭亡的原因
灭亡的教训
1.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2.中国行政区划曾经历从“裂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转变。与这一转变相对应的制度是(   )
A.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 B.从宗法制到礼乐制
C.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D.从郡县制到行省制
C
C
3.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
4.2002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了37 000余枚秦代简牍。这批秦简中有“洞庭郡”字样的简例,这里的“洞庭郡”应是
( )
A.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 B.相当于地方行政机构“县”,隶属于州
C.设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 D.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
B
A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   )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 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
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 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6.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有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C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