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19张PPT)+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19张PPT)+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4 17:36:19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班级: 姓名: 等第: 日期: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知识点分析】
重点: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政治、经济成就。
难点: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课堂探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
1.旧石器时代(距今200万年前至一万多年前)(1)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2)生产:使用打制石器、从事 和采集,学会用火。(3)组织:原始人群。晚期出现 公社。
2.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一万多年前至距今五千多年前)
(1)代表:①仰韶文化;②大汶口文化;③河姆渡文化;(2)生产:磨制石器,原始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出现。(3)组织: 是基本社会单位。
3.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千多年前至距今四千多年前)
(1)代表:黄河流域的 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2)生产: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已经产生。(3)组织: 出现,部落中出现了 。(4)趋势:①朝着 的方向发展。②晚期,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1)三皇时代。(2)五帝时代:帝和炎帝被共尊为 。实行“禅让”。
(3)邦国林立,史称 “ ”时代,这些邦国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制度:①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代替禅让制。
②中央:设立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③地方: ,夏王除直接管辖夏部族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 。(3)考古: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 ,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三、商和西周
1.(1)商:①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内外服制:内服— 地区— 直接控制;外服—方国、部族—商王 。②政治影响较大。
(3)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 率众伐商,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2.西周(1)分封制与宗法制①分封制的对象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 、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
②影响: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 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 。③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2)①“国人暴动”,共和行政。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灭亡。
3.社会经济:(1)农业: 是基本土地制度。主要使用木、石等工具, 极少。
手工业①青铜铸造。② 是贵族主要衣着材料。
4.思想文化(1)商朝文字: 。(2)西周: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巩固练习】
(  )1.若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  )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  )3.2019年4月5日,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台湾中视、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举行中华大祭祖现场直播,这是祭拜
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  )4.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  )5.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是
A.姜寨遗址 B.仙人洞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  )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  )7.“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8.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考古遗址与文字
夏 阳城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亳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幽王
(1)(王朝更替)。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制度创新)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史记 周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据教材简述夏商的政治经济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什么制度?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与此制度互相补充的是哪一制度?
【学生反馈】:(共19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重点: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商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难点: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概念解读——文明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界定为:……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
城市……它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思考:构成文明的要素有哪些?构成国家的要素有哪些?
概念解读——国家
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二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威,稳定的公职人员——官僚机构),强制性机构和统治的存在等。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2013》
考考你:图片展示是什么的化石?
元谋人门齿化石,1965年5月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
早期人类 起止时间 早期人类或代表性文化类型
旧石器时代 300万—1万年
新石器时代 早期 1万——7千年
新石器时代 中期 7千——5千年
新石器时代 晚期 5千——4千年
小组合作探究:依据教材完成早期人类与早期国家政权更迭的图表
早期国家 起止时间 建立者、亡国者、重要历史事件、考古证据
过渡:三皇五帝


西周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至20万年)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1万年)
仰韶文化(姜寨聚落遗址)、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
约公元前26世纪—前22世纪,炎黄尧舜禹,万邦时代,龙山文化(陶寺遗址)
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禹建立,亡于桀,二里头文化
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汤建立,亡于纣,殷墟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建立,亡于周幽王,都镐京、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思考:依据图表并结合单元前言,你可以得到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什么样的时空特点?
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一、中华先民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的到来
1、高一(1)班学生总结了旧石器时代的中华先民生活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从事渔猎和采集;
③已经学会用火;
④过着定居生活;
⑤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⑥主要使用打磨结合的石器;
2、回答历史图片对应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名称:
二、中华文明的奠基 ——新石器时代的变革
某文化类型出现精美玉器,大规模祭坛和神庙
二、中华文明的奠基 ——新石器时代的变革
变革:生活状态
三、中华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突破(以良渚遗址为例)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指出文明
需具备国家、城市、文字、冶炼金属
等四要素,结合资料分析良渚遗址
具备文明的特征么?
4、在学习良渚遗址和观看视频后,某同学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从私有制、阶级、到产生国家的突破,据此,他总结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历程,你认为他总结的对么?
生产力提高(根本)→剩余产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公共权力设立→国家
5、高一(1)班某同学做了以下笔记,你认为有误的是:
A.陶寺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炎黄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C.五帝后期,中国历史进入万邦时代 D.五帝时代实行王位世袭制
D
四、中华文明的产生——三皇五帝到夏朝
6、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对夏朝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B.禅让制代替了王位世袭制
C.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 D.“家天下”变为“公天下”
7、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
A、姜寨遗址 B、牛河梁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8、思考:王震中指出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二是公共权力、强制性机构和统治的存在等。《礼记》:“夏后氏官百。《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二里头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据此分析夏朝具备国家的特征么?
A
C
四、中华文明的产生——三皇五帝到夏朝
五、中华文明的发展——商和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
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
甲骨文
金文(铭文)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涟水县第一中学 慈平
2.西周兴亡的历史事件:
问题探究:1.举例说明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王族子弟(主体)、功臣、前朝贵族(古代帝王后代)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统治
五、中华文明的发展——商和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
问题探究:阅读P7宗法制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宗法制的基础:
2.宗法制的核心:
血缘亲疏
嫡长子继承制
随堂练习:9、 《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A
10、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是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 C.内外服制度 D.分封制
B
五、中华文明的发展——商和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探究活动:
材料一:宗法制当时有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的作用,它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凝聚宗族的作用。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宗法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强调家庭本位,体现为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据材料分析宗法制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积极: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重人情,不利民主法治建设
五、中华文明的发展——商和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
农业:井田制,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生产工具:木、石、骨、蚌,极少青铜农具
何尊:中国一词的最早实物见证
夏: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
商:内外服制度 周:分封制
特点:“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甲骨卜辞、青铜铭文。
特点:商王依靠占 卜,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神的意志,以利推行。到后来,商王的头衔上也有了帝的称号。——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夏:王位世袭制 西周:宗法制
特点: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 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 等级完全一致。——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探究】 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起源特征
板书总结
随堂练习
历史探索(二选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