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学习重点:
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和意义;
汉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及两汉衰亡的原因;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巨大奠基性成就。
刘邦建立西汉
王莽篡汉
建立新朝
刘秀建立东汉
西汉
曹丕称帝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5年
公元220年
新朝
东汉
西汉疆域
1 再现大一统 西汉建立
指国家在政治治理、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统一
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一统
汉初形势: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黄老之学,与民休息
文景之治,经济复苏
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
郡国并行制:从异姓分封到同姓分封
目的:“惩亡秦孤立之败”
结果:对西汉的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统治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王国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2 巩固大一统 武帝更张
汉武帝即位后,汉朝的形势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武帝即位后形势分析
材料一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 平准书》
材料三 (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地方割据的威胁:
周边民族的威胁:
(1)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地方豪强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3)西汉初年对外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匈奴势力威胁西汉政权。
自主探究1:汉武帝即位后,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小组合作探究:针对以上问题,汉武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治理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概括)
地方割据的威胁:
周边民族的威胁:
(1)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地方豪强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3)西汉初年对外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匈奴势力威胁西汉政权。
措施 解决的问题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流方面
大一统的措施:政治 王国问题与地方监察
推恩令 主父偃:“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推恩令的推行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刺史制度 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置刺史一人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特点:以小制大,刺史品级低而权重,与地方官员相互牵制
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管与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大一统的措施:政治 中外朝制与察举制
中外朝制度的确立起到了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作用
察举制 汉武帝令地方郡、国每年向中央举荐孝、廉各一人,这些人先在中央担任郎官,经过官场上的见习和初步锻炼,再根据对其实际能力的考察任命实职。
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选拔更多的依托于地方对人才的评价,即是否孝与廉。
中外朝制 三公九卿制之外,设立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朝
特点:皇帝提拔资历浅而有能力的中下层官员进入中朝,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用以架空以丞相为首的外朝。
有利于拓宽人才选拔范围,提高官吏行政水平
措施 解决的问题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流方面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山东奸猾,咸聚吴国。 ——《盐铁论·错币》
大一统的措施:经济 统一管理与打击豪强
币制改革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均输平准
均输:国家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平准:利用均输所得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算缗告缗
算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告缗:鼓励民间告发隐瞒财产者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平抑物价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打击地方豪强,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解决的问题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流方面
大一统、尊崇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大一统的措施:思想文化 大一统思想
君权神授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天人感应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
礼、智、信
约束统治者
约束臣民
皇权来源
思想大一统促进了政治大一统。
西汉之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措施 解决的问题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流方面
西域都护府
河西四郡
汉
北击匈奴
通西南夷
丝绸之路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①反击匈奴战争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③加强对东南沿和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大一统的措施: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流
措施 解决的问题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流方面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大帝》开篇序幕词
西汉的衰亡和新朝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变大。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1.外戚干政;
2.土地兼并剧烈;
3.赋税徭役沉重;
4.奴婢买卖农民流亡;
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公元9年,外戚王莽(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王莽掌权以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针对时弊的部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而无法实施,社会弊端未能得到解决。改革中许多措施是完全的托古改制,没有任何必要,劳民伤财。
——整理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3 延续大一统 东汉兴衰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初年,刘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
(1)东汉建立:
东汉“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上层下层同时大分裂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宦官得宠
诛杀外戚
皇帝长大
母后临朝
皇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皇权
把持朝政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实质:
皇权的旁落(而非衰落)
外戚集团易于接近皇帝,往往利用皇帝幼弱,掌握朝中大权。而宦官集团则利用皇帝逐渐成年而亟欲亲政的条件,取外戚的地位而代之。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轮番执政,相互间排斥异己,无所不用其极。
——王子今《秦汉史》
(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东汉豪强势力:指拥有大田庄、大宗族、大量依附民与私人武装的豪强世家。
豪强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后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曾经约束地方的监察刺史变成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权力高度分散,民生无人负责,东汉最终走向灭亡。
从两汉衰亡看封建王朝的发展规律
王朝初创
统治集团有较高才能
空余土地与自耕农较多
统治政策相对温和
王朝中期
土地兼并逐渐加重
自耕农逐渐沦为佃农
财政税收严重受阻
王朝末期
赋税徭役更为严苛
内外部环境更加恶化
农民起义,王朝覆灭
课后探究:封建王朝能否跳出这个“循环”?请说明原因。
4 大一统的乐章 两汉文化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个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类别 成就
史学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是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乐府诗
科技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自主探究2:梳理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单元小结:
开创大一统: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统一。
确立政治体制:通过皇帝制度、郡县体制、官僚政治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正式形成。中华文明真正从早期国家步入到成熟国家。
确立经济形态:中国古代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被确立和推广。
确立主流思想:为适应大一统需要,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对外交流发端:以海陆丝绸之路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对域外的文化交流发端于此。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帝国确立了此后两千余年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以其巨大的奠基性成就,成为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不朽高峰。
两千年后,我们回望历史。
漫天风尘中,我们看到秦皇汉武的功绩熠熠生辉;
我们听到华夏族穿越历史的低沉而强劲的呐喊;
我们感受到这片疆域正为我们输送着绵延不绝的力量。
两千年前的文化依旧灿烂,
两千年前的民族精神仍在传承。
中华,是我们不变的名称;
中国,是我们永远的挚爱!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习目标:
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和意义;
汉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及两汉衰亡的原因;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巨大奠基性成就。
一、再现大一统 西汉建立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二、巩固大一统 武帝更张
自主探究1:汉武帝即位后,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材料一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 平准书》
材料三 (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小组合作探究:针对以上问题,汉武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治理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概括)
三、延续大一统 东汉兴衰
外戚集团易于接近皇帝,往往利用皇帝幼弱,掌握朝中大权。而宦官集团则利用皇帝逐渐成年而亟欲亲政的条件,取外戚的地位而代之。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轮番执政,相互间排斥异己,无所不用其极。
——王子今《秦汉史》
(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四、大一统的乐章 两汉文化
自主探究2:梳理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