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任务单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内涵,理解从九品中正制过渡到科举制的原因。
2.了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过程和主要内容,认识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3.了解租庸调制和两税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废租庸调制设两税法的原因。
4.通过对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的学习,联系隋唐盛世的表现,理解政治制度与盛世出现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政治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时空坐标】
任务一:阅读材料,分析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材料 晋代到南北朝都采用九品中正制,不能加以更新,这样毛病就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任务二:完成下列表格,分析科举制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任务三: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思考科举制的意义?
材料1 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节选)
材料3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任务四:根据预习中对三省六部的职能的了解,对比秦朝三公九卿试着分析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与影响。
任务五: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并说说两税法的创新与意义。
项目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人丁
征税项目 田租、户调、力役、杂税
征税对象 授田农民(共23张PPT)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陆游的近祖,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官至宰相。
陆贽宦海沉浮录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课
第二篇章 宦海浮沉终拜相
第一篇章 少年英才始及第
陆贽宦海沉浮录
第三篇章 忧国忧民论税制
754
中进士
出生
773
陆贽生于754年,出身于魏晋之际兴盛的江南望族吴郡陆氏,祖上有陆逊、陆抗、陆机等高官权臣。
到了唐朝,陆贽出生前家门已衰,且父亲早逝,由母亲教导成长。大历八年(773年),十八岁的陆贽中进士,又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县尉,开始了政治生涯。
第一篇章 少年英才始及第
一、收民心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一)科举制·背景
思考:阅读材料,分析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材料 晋代到南北朝都采用九品中正制,不能加以更新,这样毛病就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
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标准单一化
特权垄断化
九品中正制存在弊端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
扩大科举取仕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
任用高官主持科举,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隋
文帝
隋
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二)科举制·过程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才能学识
趋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和公正,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
中正官举荐
自主报名
中央考录
(三)科举制·创新
材料1 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节选)
材料3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提 推动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思考科举制的意义?
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科举制·影响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754年
中进士
出生
773年
792年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陆贽凭进士任官后,由于不与世沉浮被免职回乡,但因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他又再次走上仕途。779年唐德宗即位后,任命陆贽为翰林学士甚得倚重,即参赞机要事务,负责起草文诏,时人称为“内相”,俨然已跻身于中枢机构。陆贽性情竭忠尽心,直言谏诤。792年,时年三十九岁的陆贽得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出任宰相。
第二篇章 宦海浮沉终拜相
二、集权力
—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
秦朝
皇帝
三公
九卿
西汉
东汉
中书省
魏晋南北朝
皇帝
尚书省
门下省
诸曹
三省制正式形成
【执行】
皇帝
中朝
三公
尚书
九卿
皇帝
尚书台
三公
诸曹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决策】
【执行】
【决策+执行】
(一)形成
隋文帝正式确立、 唐朝完善
皇帝
提交上奏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同意后交予审议
审议诏令
起草诏令
执行诏令
通过
审议
封驳
特点
影响
政事堂(三省的一体化)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三分相权、职责分明,彼此制约
提高行政效率。
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决策和行政趋于合理规范,日臻完备。
(二)职能、特点及影响
贞元八年,秋,七月,河南、北、江……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万余人,陆贽请遣使赈抚。
—《资治通鉴》卷二三四
754年
中进士
出生
773年
792年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第三篇章 忧国忧民论税制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均减赋税
·改革税额
·改革考课
·改革税收期限
·恢复义仓
·扶贫济困
794年
三、聚财富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田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
人口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户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
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力役 、军役、杂役等等
概念辨析:赋税制度
古代民众的义务:“税”+“役”
均田制
是北魏至唐前期实行的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租调制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租庸调制
基础
沿袭发展
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基础
特点:
征收标准:人丁
以庸代役
影响:
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
(一)租庸调制
无主荒地
土地买卖兼并之风盛行
均田制无法推行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张三,把你家地都卖给我吧!
壕
照这样下去,地都不在我手上了。
二傻,把你家地都卖给我吧!
二傻,把你家地都卖给我吧!
快跑,朝廷又来收税啦!
呜呜,都收不到税了!
土地兼并
逃税、避税
如果你是唐朝的官员,会向皇帝献何良策呢?
(二)两税法·背景
(二)两税法·内容、特点与意义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二)两税法·内容、特点与意义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项目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人丁
征税项目 田租、户调、力役、杂税
征收对象 授田农民
内容
财产
户税、地税
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
特点
放松人身控制
简化税收名目
扩大税收对象
意义
赋税负担趋向合理公平
农民负担较为减轻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赋税制度的大变革,符合赋税制度发展趋势。
754年
中进士
出生
773年
792年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794年
陆贽宦海沉浮录
794年
805年
作《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遭构陷后罢相
卒
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陆贽)如此之流,未易悉数。……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苏轼
伟大的政治家需要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缔造伟大的政治家。没有陆贽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陆贽。
典章制度
《大唐六典》书影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唐律疏议》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隋唐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趋向公平公正
趋向合理规范
趋向公平合理
一、少年英才始及第:科举制
二、宦海浮沉终拜相:三省六部制
三、忧国忧民论税制:两税法
——收民心
——集权力
——聚财富
“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
--严复《宪法大义》
作业
通过对隋唐制度的学习,你觉得隋唐制度中有哪些智慧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