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
盛世辉煌
(一)农耕经济繁荣
【任务一】探究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第一小组)
1.阅读教材第83页导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
2.以下两则谚语反映了什么变化?这能否说明苏常地区农业生产衰退?
“苏常熟,天下足。”——(宋)陆游《渭南文集》
“湖广熟,天下足。”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
(苏常, 指的是苏州和常州,即传统经济意义上的江南地区。湖广,指的是湖南和湖北。)
【任务二】探究明清农业发展与人口变化的联系(第二小组)
材料一:“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0页
材料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3页《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
【任务三】探究手工业劳动的新变化(第三小组)
有学者将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生产方式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结合马克思的理论,阅读教材第84页历史纵横栏目,能否找到支撑这种观点的依据。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马克思《资本论》
依据一: 依据二: 依据三: ……
【任务四】探究商业发展的表现(第四小组)
观察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从中可以看出商业发展的哪些表现?
图片信息:
由此得出的商业发展表现:
……
(二)文娱生活丰富
【任务五】探究明清小说的特点(第五小组)
1.阅读教材,找出关键词,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
2.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任务六】探究明清科技的特点(第五小组)
阅读教材,找出关键词,概括明清科技的特点:
【任务七】探究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
1.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概括王守仁和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他们的思想“新”在何处。(第六小组)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守仁
“乙卯,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李贽),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
——《明神宗实录》
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李贽的思想主张:
2.阅读教材,找到明末清初思想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上的主张。(第七小组)
政治:
经济:
社会责任:
日暮余晖
【任务八】探究明清社会转型的局限(第八小组)
材料一: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集市)次之,典与铺又次之。——(清)钱泳《履园丛话》
经济结构: 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限制了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 。
材料二:朕(雍正)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经济政策:统治者实行 政策。
材料三:(清朝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对外政策:实行 、 。
材料四:(《四库全书》)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6页
政治统治: 统治高度强化,加强了对 领域的控制。
材料五:一些士大夫将此图(利玛窦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图》)斥为“邪说惑众”。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7页
材料六:此书为用至广……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
——《徐光启集》卷2《<几何原本>杂议》
科学技术:
【知识提纲】
一、盛世辉煌
(一)农耕经济繁荣
1.农业
(1) 作物传入并推广
(2)江南多种农业经营兴盛, 种植广泛
(3)农产品 化
2.手工业:开设工场,使用 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3.商业
(1)货币: 大量流入
(2)市场:
①对外贸易繁荣(国际)
②长途贸易发展(国内)
(3)商人: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4)城市: 市镇兴起
(二)文娱生活丰富——小说戏曲
1.概况
2.特点: 化
3.背景: 经济繁荣。
(三)科技成果显著
1.概况
2.特点: 科技成果显著;受到 影响。
(四)新的思想萌发
1.明朝中后期
(1)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①王守仁:
②李贽:
特点:批判继承 ;隐含 的倾向。
背景
①文化: 逐渐僵化;
②政治: 空前强化;
③经济: 发展,私欲膨胀,传统道德观念受冲击。
2.明末清初
(1)思想家: 、 、
(2)思想主张:
①政治:抨击 ;
②经济:反对 观念,提出 ;
③社会责任:
(3)背景
①明清易代,社会动荡;
②专制强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二、日暮余晖
(一)经济结构:
(二)经济政策: (三)对外政策: (四)政治统治: (五)科学技术:(共24张PPT)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5课
明朝仇英《清明上河图》
明朝《南都繁会图》
清朝徐扬《盛世滋生图》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一、盛世辉煌 (一)农耕经济繁荣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 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类似情况,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图为《耕织图·耙耨》部分,《耕织图》是康熙帝名人在南宋通明图画基础上改绘而成的,描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3页
清朝《耕织图》
任务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土地买卖、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统治者重视农耕经济发展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陆游《渭南文集》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
(苏常, 指的是苏州和常州,即传统经济意义上的江南地区。湖广,指的是湖南和湖北。)
两则谚语反映了什么变化?这能否说明江南农业生产衰退?
一、盛世辉煌 (一)农耕经济繁荣
粮食生产中心转移
任务一:探究江南农业生产的变化
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业生产区域化。
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0页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高产作物引进,缓解了人口压力,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一、盛世辉煌 (一)农耕经济繁荣
任务二:材料中的现象和图中的现象有什么联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传入线路多,有海路和陆路;在东南地区较早开始种植;传播范围广;高产作物适应性强;……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84页历史纵横,概括17世纪初苏州手工业劳动的新特点。
劳动主体:机工
劳动场所:手工工场
为谁劳动:机户
劳动关系:自由雇佣劳动
劳动规模:百数人/千数人
一、盛世辉煌 (一)农耕经济繁荣
生产方式创新
有学者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
《天工开物》中的花楼机图
《盛世滋生图》(局部)
一、盛世辉煌 (一)农耕经济繁荣
任务四:图中可以看出商业发展的哪些表现?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白银流入,货币流通广泛;区域间长途贸易;商帮;海外贸易;工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
《盛世滋生图》(局部)
(一)农耕经济繁荣
1.农业
(1)高产粮食作物传入并推广
(2)江南多种农业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3)农产品商品化
2.手工业
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3.商业
(1)货币:白银大量流入
(2)市场:
①对外贸易繁荣(国际)
②长途贸易发展(国内)
(3)商人: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4)城市:工商业市镇兴起
一、盛世辉煌
商品化
一、盛世辉煌
(二)文娱生活丰富
时人可能在书坊里买到哪些书籍?
·四书五经
·白话小说
·科技著作
……
《盛世滋生图》(局部)
一、盛世辉煌
(二)文娱生活丰富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时间 作者 著作 地位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 明中期 吴承恩
清中期 吴敬梓
曹雪芹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清光绪刊本《红楼梦图咏》
世俗化
任务五:根据教材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
一、盛世辉煌
(二)文娱生活丰富
早春二月苏州城外春台戏
疑似明代传奇《红梅记》
为什么戏曲如此受欢迎?
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适应市民阶层文娱需要
世俗化
《南都繁会图》《盛世滋生图》(局部)
一、盛世辉煌
(二)文娱生活丰富
上海昆剧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演出《牡丹亭》
从海外巡演中西方观众的反应来看,恰恰说明:汤显祖作品中凝结的东方哲学精神和美学趣味,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而且有跨越地域的魅力。它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
一、盛世辉煌
(二)文娱生活丰富
国粹 京剧
一、盛世辉煌
(三)科技成果显著
时期 人物 贡献 地位(意义)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乾隆朝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翻译西方科学书籍;
绘制地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早期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总结性科技成果显著;受到早期西学东渐影响
任务六:阅读教材,概括明清科技的特点。
一、盛世辉煌
(三)科技成果显著
《皇舆全览图》
1708年由康熙皇帝下令编绘,中国历史上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
时间 思想家 思想主张 特点 背景
明朝中期 王阳明
明朝后期 李贽 “致良知”:“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达到圣贤境界。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反思程朱理学;
隐含自由平等的倾向
程朱理学逐渐僵化;
专制空前强化;
商品经济发展;
私欲膨胀,传统道德观念受冲击
一、盛世辉煌
(四)新的思想萌发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客观唯心)
心学:致良知(主观唯心)
任务七:明清的新思想“新”在何处?
时间 思想家 思想主张 背景
明末清初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 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
抨击君主专制;
工商皆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清易代,社会动荡;
专制强化;
商品经济发展;
一、盛世辉煌
(四)新的思想萌发
(一)农耕经济繁荣——商品化
(二)文娱生活丰富——世俗化
(三)科技成果显著——总结性、西学东渐
(四)新的思想萌发——自由平等化
一、盛世辉煌
二、日暮余晖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马戛尔尼认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1600年 29.2 19.9
1820年 32.9 23.6
材料一: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集市)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清)钱泳《履园丛话》
材料二:朕(雍正)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清朝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二、日暮余晖
经济结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任务八:探究明清社会转型的局限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
材料四:(《四库全书》)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6页
材料五:一些士大夫将此图(利玛窦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图》)斥为“邪说惑众”。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7页
材料六:此书为用至广……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
——《徐光启集》卷2《<几何原本>杂议》
二、日暮余晖
政治统治:专制统治日益僵化
科学技术:科技创新缺乏氛围
课堂总结
西方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科学技术
小说戏曲
思想萌发
西学东渐
总结成果
世俗化
反映现实
自由平等倾向
传教士来华
丝银贸易
高产作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