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2.通过图片史料、影像资料梳理新中国建立的筹备过程以及新中国建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 通过小组学习完成表格,梳理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及作用;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展示小组学习成果;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英雄模范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通过史料阅读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4.通过文字史料梳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确立的辩证关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性转变及对当代中国的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过渡的保障——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三章
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第一章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筹备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
任务
参会人员
内容
职责
性质
1949.9.21;北平
筹建新中国
各党派、各团体等662人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等
代行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 )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标志: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1)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社会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世界意义: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第二章
过渡的保障——人民政权的巩固
军事上: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土匪和反革命武装威胁新生政权;
经济上:
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财政经济困难严重;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国际上: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
外交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敌视、封锁和包围。
以图说史——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的课堂我做主
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1、2组) 土地改革 (3组) 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4、5组) 抗美援朝 (6组) 和平外交
(7、8组)
过程
影响
为过渡提供的条件
以图说史——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
这些图片说明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
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以图说史——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这些图片说明新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 解放生产力
提供经济基础
以图说史——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
这些图片说明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查封上海证券大楼 政府抛售粮食棉纱 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一财经
物价稳定赢得民心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提供经济基础
以图说史——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
这些图片说明新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抗美援朝
打出国威军威
提高国际地位
民族凝聚力增强
团结人民保卫建设祖国
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
抗美援朝精神?
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克拉克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2018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当日抵京对中国进行访问的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同甘苦,共患难,中朝唇齿相依;
并肩战,共杀敌,中朝友谊长存。
以图说史——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
这些图片说明新政府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那些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第一次建交高潮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同印度代表团谈判 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提高国际声誉
密切同亚非合作
外交取得新进展
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
材料 一 主要年份建交国家
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迎来一次建交高潮的原因是什么?1954年后出现外交新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探究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建交国家 9 9 1 0 0 1(2个代办级) 3 3
建交高潮的原因:三大政策。
外交新局面的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材料二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①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继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章
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化”
“三改”
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提前完成,改变工业落后,提高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1954年宪法
基本政治制度
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思想
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
素养提升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