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评价检测(一)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评价检测(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19 13: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一)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
A.剔透(tī) 抉择(jué) 跻身(jī) 模样(mó)
B.遗孀(shān) 地窖(ɡào) 发绺(liǔ) 焚香(fén)
C.牛犊(dú) 聘用(pìn) 占卜(bǔ) 揩油(kāi)
D.抖擞(sǒu) 水榭(xiè) 踱步(dù) 遴选(lín)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订正。(2分)
五光十色 别俱匠心 轩然大波 变幻漠测 相辅相成
初生之犊 心清如水 不能自己 精神抖擞 当之无愦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穿梭于碧水蓝天和水光山色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赏赐,其乐无穷。
B.美丽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C.为了尽快让同学们知道考试结果,老师们忙得手不释卷。
D.四周万籁俱寂,一瞬间,一只鱼鹰的身影划着优美的曲线,掠过水面。
4.(2012·泰州中考)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 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客居在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5.(2012·株洲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童年的朋友》的作者是俄罗斯作家高尔基,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一面》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C.《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D.《赵普》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7.填空。(3分)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________,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幽深清静环境的著名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登岳阳楼》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5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1分)
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山)“神舟”九号航天员24日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我国首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这一操作是由43岁的航天员刘旺实施的。12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许,他通过手柄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最终成功捕获“天宫”一号。
这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2012年6月24日 来源:新华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邀请航天员刘旺来校做专题报告会,作为校报小记者,在活动期间给你一次向航天员刘旺提问的机会,你将问什么问题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个航天迷,很想与航天员刘旺合影,你将怎么提出要求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宋史·赵普传》)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太祖常劝以读书 ( )
(2)手不释卷 ( )
(3)阖户 ( )
(4)既薨 ( )
10.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B.当涂:当道,当权。
C.涉猎:粗略地阅读。
D.更:更加。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13~17题。(13分)
①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的,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哧啦哧啦地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
②“哪里贵?你看这纸……”
③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④“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⑤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⑥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⑦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⑧“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⑨“是的。”我低低地说。
……
⑩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13.从表达方式上看,①~⑨段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⑩~ 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是对前一部分的发展和升华。(2分)
14.第⑥段中加点的“那个老人”是指谁?下一段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写这位老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⑦段作者为什么不说很瘦,而说“瘦得教人担心”?(体会重要词句的表达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一句中的“路”指的是什么样的一条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理解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并说说“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5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 ( http: / / www.21cnjy.com )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8.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
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19.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女人。(3分)
20.文中【B】处画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对【A】处画线句做简要点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4分)
表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3.(2012·泉州中考)题目:如果没有他们……
要求:(1)文体规范;(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模”应读mú;B项中“孀”应读shuānɡ,“窖”应读jiào;D项中“踱”应读duó。
2.答案:俱-具 漠-莫 己-已 愦-愧
3.【解析】选C。“手不释卷”指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而本句的意思是说老师工作努力。
4.【解析】选C。省略号即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和“等”重复。
5.【解析】选D。A项缺宾语,句末加“的物质”;B 项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不能”;C项前后矛盾,去掉“基本上”或“全”。
6.【解析】选A。《童年的朋友》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
7.答案:(1)潭影空人心 (2)亲朋无一字 (3)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8.(1)答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2)答案(示例):刘旺叔叔,您好!我想知道您在读初中的时候是否就有长大当航天员的想法呢?(提问有礼貌,语言得体,问题与航天员相关即可)
(3)答案(示例):刘旺叔叔,您好!您是我心中的英雄,能与您合个影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您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吗?
9.答案:(1)用 (2)放下 (3)关上 (4)已经
10.【解析】选D。更:重新。
11.答案:(1)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2)有志之士分开多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12.答案(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附【乙】【译文】
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在吴县时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多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认清事物太晚了!”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因先生的逝世作者抒写内心的情感(抒情),因先生的事业未竟,故表示决心和态度(议论)。
答案:抒情 议论
1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及描写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能力。联系写作背景,“那个老人”是指鲁迅先生;语段主要写了人物的面孔、头发、胡须等,是外貌描写。
答案:“那个老人”是指鲁迅先生。主要通过外貌描写来写鲁迅。
15.【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句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从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担心。
答案:“瘦得教人担心”,不仅写出了鲁迅先生瘦的程度,而且形象地表现了“我”对先生的担心和爱戴。
16.【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不能只从“路”的表面意义去理解,而应该考虑它的深层含义,联系时代背景分析。
答案:这里的“路”是指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7.答案: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自己抑制不住的悲痛和激动之情。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能力。按“早上”“下午放学后”“晚上”“第二天清早”给文章划分段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上”“晚上”所写的内容。
答案: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概括合理均可)
19.【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的言行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 理解丈夫(或:支持丈夫)
20.【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B】处画线句,此处主要写天气的寒冷,联系下文来看,重在烘托学生令人感动的“雪中送炭”的行为。
答案: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做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这种行为的感人。(言之有理即可)
21.【解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语句的理解能力。从修辞手法入手,分析此句所写内容和对表现孙老师品质的作用。
答案(示例):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言之有理即可)
2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目“点燃一个冬天”一语双关,这个题目本是孙老师妻子的一句话,但在这里蕴含着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的爱心。
答案: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言之有理均可)
23.【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命题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没有”是从既定的事实反推相反的结果,“他们”当是一个群体,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当然最好是写人,可以写父母、老师、同学,也可以写英雄人物、历史人物,抑或身边的诸多的小人物等。在选材和立意上,如果写父母、老师、同学则容易流入俗套,还是往深广处挖掘比较容易出彩,比如“如果没有农民工,现代都市将失去坚挺的脊梁”。文体上,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都可以写。文章的重点应该是要强调“他们”的重要性。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写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他们做了什么,怎样做的,以突出他们的重要性,不要泛泛而谈。另外写这篇文章要流露真情,不能只说大话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