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色彩(第一课时)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配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的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基本的调配规律。
三、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水粉颜料、纸张。
四、教学流程:
(一)感知色彩,导入课题。
1、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并讲讲理由。
2、听音乐《蒙古长调》,用词语描述听到的感觉,联想到什么样的色彩搭配。
3、我们身边的色彩。
出示一组图片,有大自然中的色彩,有艺术家笔下的色彩,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的因素,燃起学生对色彩的热情,揭示课题《多变的色彩》(第一课时)色彩的基础知识
(二)观察比较,导思学习。
4、 色彩的基本要素:光谱的构成成因、牛顿色环。
三原色:不能用其他颜色调配的三种颜色(品红、柠檬黄、湖蓝)见课本P26页。
三间色: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混合则成为间色。(橙、绿、紫)
色相:色彩的相貌或名称。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习题册中的笔记划下来)
5、教师示范色环的制作,讲解注意点,并提醒学生作画规范、干净,多洗笔保持干净,常用抹布擦除多余水迹等。
(三)活学活用,完成作业。
6、作业:制作一个12色环图。
要求:外环直径20cm,内环直径8cm, 每个色块之间空出3mm。
调色均匀,填色干净。
7、教师巡回指点。
8、评点学生作业,鼓励为主。
(四)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五:教师反思
1、本课教学中,应避免单一讲述色彩的物理属性。在阐述色彩基本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的让色彩与艺术作品、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对色彩及其变化加以理解。
2、、作业的设定和评价,应着重于学生对色彩的提炼、色彩创意、情绪表达、审美感受,而不仅仅只是色彩基本知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