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
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部属于中国人。
——罗伯特·坦普尔(美)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
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英)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上曾处于怎
样的地位?大约在何时,失去了这种地位?一、四大发明(最具代表性)1.发明概况①造纸术归纳: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历程殷商:龟甲 牛骨 青铜器 玉石器
春秋:竹木简牍 丝帛
西汉:纸
东汉:蔡侯纸
魏晋南北朝: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唐宋: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纸的出现:西汉前期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 (?--121年) 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②印刷术雕版印刷出现:隋唐之际
雕版印刷黄金时代:宋 彩色套印技术
活字印刷出现:北宋 毕升《金刚经》这是现存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堆积如山的雕版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排版时用两块带框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纸灰的混合物。先将泥活字依据需要排在一块板上,用火烤板底,混合物遇热熔化,再取另一铁板将字压平,待混合剂凝固,就可以印刷了。另一铁板接着排字,两版交替使用。第一版完后,再加热熔化药剂,将活字取下,另行排新字。 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何优点?经济、便捷2008北京奥运会上活字印刷术的再现③火药发明:古代炼丹家
用于军事:唐末
最早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箭、火炮
宋朝广泛使用古代炼丹引爆图“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即硫磺、雄黄和雌黄)等烧,立见祸事” 。
——《真元妙道要略》突火枪火箭元代火药铳④指南针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指南针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司 南(战国)缕悬法指南针指南鱼指南龟今天的指南针2.传播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影响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之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概括材料三,四大发明对欧洲有何影响?
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命运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1)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2)印刷术的发明促使欧洲制造了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4)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主要标志。强大和稳定的中央集权政权,繁荣的封建经济是其产生的基础。民族交往、对外交流活跃,古代教育的发达,为科技发明提供了条件。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易于传播。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取决于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四大发明是封建农业文明的产物,却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为人类社会转型起了巨大作用。(2010·全国Ⅱ卷文综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链接高考【答案】C 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C正确。(2010·全国Ⅰ卷文综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链接高考【答案】D 题中多次出现“雕印”一词,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由此可排除A项;再由题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项亦可排除。B项有较强的迷惑性,但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内容、地位2.珠算①算筹②算盘出现:元末明初
普及:明清
传播:朝、日、东南亚等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古代中国天文学发达的原因①农牧业尤其是农业活动的需要②“天人感应”等思想的流行2.主要成就①设立官吏与机构②最早的天象观测记录③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赤道坐标为现代天文学所承认④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赤道坐标石申和《石氏星表》 中国首创的赤道坐标的科学性及价值为现代天文学所承认。 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汉武帝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浑仪 元代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简仪。简仪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观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便,而精度提高,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天文仪器。 简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由于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业发达,故重视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1.历法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春秋:19年7闰
战国:“月令”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内容、地位、作用)2.四大农书西汉 汜胜之《汜胜之书》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地位、内容)
元朝 王祯《农书》
明朝 徐光启《农政全书》原因:《齐民要术》书影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记录北方农业、林业、
畜牧等内容。五、医药学(结合教材内容归纳)《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
基础,被医家誉为
“万世宝典”《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李时珍张仲景东汉末明代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3)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4)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1)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探究: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①政治: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最早进入封建社会
②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学、数学等的发展。
③思想: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如“农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④教育:教育和科举制的完善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科举制提供竞争机会。
⑤民族: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加强。
⑥对外:明清以前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中外交流频繁,促进本国科技的发展。
⑦个人: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的优良传统,
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广大科技劳动者。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政治: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越来越严重,明清时期教育制度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②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
③思想:重文轻技等传统观念
④对外: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严重阻碍着中外科技 交流。
⑤自身: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