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一边》导学案
万店镇中心学校“基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构建的实验与研究”
【走进作者】
王家新,湖北丹江口市人。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候他刚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于是写下了自己当时对人生的感叹。
【字音词语】
1.给加点字注音
痴想(chī) 隐秘(yǐn)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漫湿(màn) 一瞬间(shùn)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痴想:发呆地想 ② 隐秘 :隐蔽,不外露
③铁青 :青黑色,常形容人(矜持、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
④凝成 :凝结而成 ⑤ 诱惑 :引诱,迷惑
⑥喧腾 :喧闹沸腾 ⑦漫湿 :润湿,浸湿
⑧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文本初读 】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所描写的内容。
答:我渴望海、追寻海的过程。
2.本诗分为两节,这两节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分别从时间、内容、心理、方式四个角度进行比较。
答: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从内容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写读者的对话。
3.本诗的“山”和“海”除了字面含义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比喻义呢?
答:“海”比喻理想;“山”比喻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群山”比喻重重困难,而“爬山”则比喻经过艰苦奋斗向理想攀登的过程。
4.那么,你认为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告诉读者什么呢?(诗歌主旨)
答: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程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或: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要达到一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合作探究 】
诗情诗味包含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可以从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蕴涵的丰富情感。比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在这首诗中是指作者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神奇世界,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诗中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最好?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品读,进行圈点批注;组内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品味下面句子。
①常伏在窗口痴想。
答:“痴想”写出了自己儿时的好奇,神往山外的世界,从小就有追求新天地的理想。
②“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答:小时候想到山那边是海,没有告诉别人。
③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A.“铁青着脸”的含义:运用拟人的手法,这是我心情沮丧的主观感受。写出了自己翻过山后依然看到山时的失望的情绪,就像青山也铁青着脸责备“我”的痴心妄想似的。
B.“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部落空。
④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答:“诱惑”写出了自己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看到大海,所以每座山都有诱惑力。
⑤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一颗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答: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⑥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答: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自己对理想的极度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和信念时时刻刻滋润着“我”的心灵,使“我”曾经因失望而干枯的心灵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⑦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答:全新的理想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实现的那一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兴奋与惊喜。
⑧你知道“海”和 “山”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吗
答:山: 巍峨、高大、雄伟、沉稳――成熟、稳健曲折陡峭、封闭堵塞――愚昧狭隘、贫穷落后;海:海纳百川而不言――大度、宽容、谦虚、渊博
动荡莫测、狂暴不驯――残暴、凶恶
⑨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请尝试找出来。(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即能体现出文章中心的词或句子。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
答:本文的文眼:“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⑩你认为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学生再次诵读,感受诗味。
【主题归纳】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信念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目的就灰心丧气。
【写作特色】
①象征手法的运用。②诗意跌宕,语言朴实,感情强烈。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表现力。
【结构图解】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困难←→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理想
山← 象征 →海
取群山和大海寄寓哲理
【课后强化】
完成《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第51页第1题、第7题、第8~11题。
【课后反思】
在有限活动时间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懂得了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习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句子,而研读后的学生发言,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还引导学生将关键性句子、词语进行品味,学生洋洋洒洒的发言,这让每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我们老师只起到引路、搭桥、鼓励作用,这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朗读指导】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一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向往的口吻)
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
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
于是(略延长),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
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延长),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
妈妈(轻声),那个海呢?(要充满困惑)
(第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今天啊——(延长),我竟(重读)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延长)扎下了深根(语调降轻。)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语速要加快)地失望过(这句要重读)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语气上要降低)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语调上扬)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音量放大,语气激昂)
——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长),(音量达到顶点)夜夜奔来(开始降低音量,语气也渐趋平缓)
一次次/漫湿了/我(延长)/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延长),请相信(延长)——(音调上扬)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这两句连读语速要加快)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略延长,停顿)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延长)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两句读时要体现出惊喜的情绪。)
第一节要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结尾要读出兴奋与惊喜之情。
诗人取象于山与海,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坚定的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漫漫长路充满了重重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