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 设计者 尹坚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册、章 上册、第二章
课标要求 了解平方根的含义,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会用“夹逼法”求一个算术平方根的近似数。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性质。了解立方根的含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明确平方根和立方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渗透特殊---一般--特殊的数学思想。理解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能够对实数进行分类。能够进行实数范围内简单的混合运算。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8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素养。
内容分析 1.教材整体编排思路: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相关概念,实数运用贯穿整章始终。2.本章学习内容:认识无理数、平方根、立方根、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实数、二次根式。3.学习方法--通过拼图引入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简单混合运算。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也经历一些数的扩展。但无理数不像有理数直观易懂,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猜想、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无理数、平方根、立方根、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实数、二次根式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2.掌握实数的简单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3.通过本章学习提高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概念。2..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3.实数的混合运算。4.数型结合解决与勾股定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1认识无理数22平方根23立方根14估算15用计算器开方16实数17二次根式38回顾与反思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认识无理数1.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2.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小组共同合作,动手操作,通过剪、拼的过程,共同合作寻找更多拼法。尝试找更多的拼法。2.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一、新课引入。二、探索无理数。三、数的分类、四、课堂练方根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方运算和乘方运算的互逆关系。3.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求平方根。2.观察、思考、概括、总结、练习巩固.3.通过感受平方与开平方的互逆过程,自己得出平方根的概念一、预习二、初步探究算术平方根。三、继续探究平方根四、探究平方与开方的互逆关系。五、课堂练习立方根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能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1.学生练习;思考怎样求立方体的棱长。2.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得出立方根的性质。3.利用类比的方法小组讨论得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知识回顾。情境导入。三、探究立方根的意义四、探究立方根的性质五、讨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六、巩固练习。估算1、会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会利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平方根、立方根的估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数感。3、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给出这个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凭感觉说出公园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2.思考;半径怎样表示?3.同学交流完成例题1。4.学习“夹逼法”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5.学生总结夹逼法的方法。6.完成例题1及问题导学的正确估算。7.思考例题2的解题思路。8.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例题情境引入。二、活动探究三、深入探究比较无理数的大小。四、巩固练习。用计算器开方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3、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1.学生回答(1、(2)问题,有问题(3)导入新课。2、利用计算器开方环节,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教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3、利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环节,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新课导入。二、利用计算器开方三、利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四、课堂练习。实数1. 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 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3.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1.学生分组合作,并引导学生如何分类;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分小组回答问题,最后总结。3.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有理数相关知识点,后引出有关实数的相关问题。4.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如何解决本题的思路.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回答问题,老师适当的引导并最后总结.5.学生在数轴上画-所表示的点。6.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运算,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律。有理数分类。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绝对值三、实数运算。二次根式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 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判断那些是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及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2、学生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然后得出什么是二次根式。3、根据二次根式具备的三个条件作出判断那些是二次根式。(重点指导分母有理化的方法)一、导入新课二、二次根式的概念三、二次根式的性质四、最简二次根式五、课堂练习回顾与反思1.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相关概念。2.熟练掌握无理数的概念,会对一个无理数进行估算。3.掌握实数的定义,能熟练地进行实数的化简和计算。1.通过学生畅所欲言,对本章知识进行归纳,从而体会类比思想,和学会互相交流。2、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练习做好铺垫。3、进一步理解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并正确作出判断。4、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无理数的估算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5、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二次最简根式及根式的性质。6、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特别是分母有理化。 7、理解和掌握无理数在数轴上怎样表示。知识再现。知识点1: 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知识点2 实数的概念、分类及性质。知识点3 无理数的估算及实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点4 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及性质。知识点5 二次根式的运算。知识点6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二、随堂练习。
《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实数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六节。这节内容教材安排了3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建立实数的概念并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不同的分类,同时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学习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了非负数的平方根和一个数的立方根及开方的运算,本节课对学生把握实数的要求不高,只要了解实数和无理数意义,但实数贯穿中学数学的始终,所以我们只要逐步加深对实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 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3.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明确实数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有理数分类 (2)无理数分类 无理数的表现形式;有规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没有规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开方开不尽的数;含 的有些数。 学生活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有理数、无理数的分类。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对有理数、无理数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标准,并为接下来所学的实数分类提供认识准备。环节二:数的分类教师活动2: 把下面各数填入相应的圆圈里 0.3030030003; ;;;;2.0178;6;0.121231234;0 有理数 无理数 2 学生活动2: 学生分组合作,并引导学生如何分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分小组回答问题,最后总结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得结论,并填入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建立实数概念。环节三:实数的倒数、相反数、绝对值教师活动3: 求下面各输的倒数、相反数、绝对值;2;0;;;;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想一想: (1)a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 绝对值为 ; 如果a ≠ 0,那么它的倒数为 。学生活动3: 通过对有理数中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复习,让学生明确在实数中也一样存在相反、倒数、绝对值,并让学生学会转入如何表示字母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有理数相关知识点,后引出有关实数的相关问题。环节四: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教师活动4: 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 (1) 如图,OA=OB数轴上的 点A对应的 数是什么? 它介于哪两个整数之间? 答:A点对应的数是 ;它介于1和2之间。 (2)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 答:填不满,因为还有无数个无理数相对应的点。 小结: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个实数。 做一做:在数轴上画出-的对应点。 学生活动4: 学生在数轴上画-所表示的点。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在掌握实数的基础上如何将实数表示在数轴上,这是让学生对掌握知识的转化,使学生明确实数也可以表示在数轴上,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进一步得到升华.环节五:实数的运算定律教师活动5 实数运算:观察下面各式 结论:有理数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无理数同样适用。 类比: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基本相同,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活动5 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运算,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律。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观察比较,类比有理数中的相关运算及运算律,得到有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板书设计 实数 2、实数的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3、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4、实数的计算。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B.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而产生的数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D.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2. 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 ),绝对值是(). 3.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3,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则A,B两点的距离为(4)。 4. 在数轴上作出对应的点(课本做一做第3题). 选做题: 5.随堂练习1、2 答案:1、×; ×; ×; 2、(1)-7;;。 (2)2; ; 2 (3)-7;; 7 6.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实数 . 【综合拓展类作业】 7.观察a,b所在位置,完成化简:+﹣. 解:由图可得, a<0<b,|a|<|b|, ∴+﹣ =﹣a+b﹣a﹣a﹣b =﹣3a.
课堂小结 议一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实数的分类; 实数的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实数的计算。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习题2.8第1题 答案:有理数(7.5;;;0.31;。) 无理数(;; ) 正实数(7.5; ; ; ;0.31;) 负实数(; ) 习题2.8第2题 答案;3.8的相反数-3.8,倒数,绝对值3.8。 -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的相反数 ,倒数 绝对值 。 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选做题: 3.计算下列各题 (1) (3) 【综合拓展类作业】 习题2.8第3题 解:如图所示A点为所求 5.习题2.8第4题 解:如图所示△ABC为所求 AB=; BC= 3; AC= 2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