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年级 ___________学科导学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激发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了解朦胧诗,理解诗人借助一些物象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
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了解朦胧诗,理解诗人借助一些物象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
3.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
朗读法。
联想法。
知识链接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第五期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芒克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 ( http: / / baike. / view / 110444.htm )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2508 / 5096766.htm ),故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54446 / 8036185.htm )进行揭露 ( http: / / baike. / view / 779726.htm )和反抗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33542 / 7997755.htm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 ( http: / / baike. / view / 850915.htm )与迷惘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998271 / 7386411.htm ),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寂寞( )颤动( ) 覆盖( ) 冻僵( )
解释下列词语。
凝望: 寂寞:
弥足珍贵: 静谧:
自由朗读诗歌,给诗歌划分好节奏。
课内探究案
新课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夜深人静仰望浩瀚的星空时,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牛汉一起仰望星空,看看他对天空的星星作了怎样的联想呢?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8分钟)
1.听一听(4分钟)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诗歌朗读,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在听时注意老师的节奏和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2.读一读(8分钟)
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尽量读准字音和节奏。
3.想一想(6分钟)
①本诗作者每节都描绘了不同的意象,请找出来,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②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抒情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星星有着怎样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三.合作探究,深入品析(18分钟)
1.学一学(4分钟)
这首诗为什题为“星星变奏曲”?
提示: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和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等手段使音乐月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已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的使用变奏手法做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学生以诗歌形式和内容入手研讨、回答。
2.找一找(4分钟)
诗歌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又是怎样变奏的?
提示学生,这些反复的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3.品一品(10分钟)
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3分钟)
1.写一写,比一比(3分钟)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话,表达一种期盼或愿望,比一比谁写的更好。
类比阅读、拓展提升(4分钟)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诗中有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
文中的意象分别指什么
试着想想诗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愿望
六、课堂反馈
我本堂课的收获是:
我在这些地方还存在不足:
以后努力的方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