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变形记
THE METAMORPHOSIS
FRANZ KAFKA
学习目标
1. 通过品味小说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理解格里高尔工作中,受到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把握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2. 把握小说所表现的关于人的“异化”的主题,理解小说在荒诞中透露出的对真实社会人生的揭示,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
同学们读完《变形记》可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在这篇小说的情节中,你觉得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地方呢? 或者有哪些疑惑?
1.格里高尔见到自己变成虫子很平静,正常看到这样的变化应该会非常震惊或者害怕,但是他却没有。
2.格里高尔为什么那么想去上班呢?
3.协理为什么还大费周章地来质问格里高尔,如果真的想要解雇他直接解雇不就好了吗?
4.为什么格里高尔会变成甲虫?
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变形为甲壳虫。虽然他对推销员的辛苦和老板的苛刻有所抱怨,但仍念念不忘起床赶火车去工作。
第二部分(4-14)写格里高尔挣扎起床的心理过程。他努力想离开床穿衣起身,但仍难以控制已变作甲虫的身体。
第三部分(15-29)写公司协理特意上门察看情况。家人发现他变成甲壳虫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格里高尔 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逐渐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 成为家庭累赘,被全家人嫌弃 孤独中死去
家人 惊慌、关注 逐渐憎恨 如释重负
对家庭的作用 有用 无用 有害
虫 形 人 心
身体部位 特征 实际表达的情感
背 厚重硬
腹部 穹肚
腿 多且细
斑点 满是白色小斑点、发痒
外形 丑陋弱小
大甲虫也即格里高尔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虫形而人心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 普鲁斯特、詹姆斯 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名作有《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 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虫 形 人 心
身体部位 特征 实际表达的情感
背 厚重硬
腹部 穹肚
腿 多且细
斑点 满是白色小斑点、发痒
外形 丑陋弱小
大甲虫形象实际表达内容是什么?
虫 形 人 心
身体部位 特征 实际表达的情感
背 厚重硬 沉重的负担、虚伪的面具
腹部 穹肚 满腹牢骚、怨言
腿 多且细 频繁奔波、不堪重负
斑点 满是白色小斑点、发痒 疾病、无法摆脱的累赘
外形 丑陋弱小 本质善良、生活使人面目全非
大甲虫形象实际表达内容是什么?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1.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2.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比较阅读:
《促织》和《变形记》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变虫的故事,比较阅读两篇在人“变形” 情节设计上的异同,试着分析“变形”的实际含义。
《促织》以蟋蟀为线索,写人的命运被虫子摆弄,而唯有变虫、放弃做人才能改变命运。尽管结局温情脉脉,背后却是人通过变虫对自我的价值和尊严予以了否定。
《变形记》中的人变虫更加冷酷、残忍。正是变成了虫,格里高尔成为了自己的旁观者。他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真实态度,即经济来源、挣钱工作,一旦丧失这样的功能,连家人都唾弃;他真正看清了工作对其精神世界的扭曲以及人与人之间彼此不信任、隔膜的社会。
“变形”是解决人物困境的一种荒诞的演绎方式,而借助“变形”,呈现的是对人自我价值与尊严、存在意义的思考。
通过格里高尔变虫的荒诞情节,作者所要揭露的主题是非常深刻的,社会带给人的扭曲、变形的过程,也是人向虫一步步异化的过程。《促织》《变形记》的作家来自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别,却思考着一个相同的问题:社会的畸形发展给人带来的深重痛苦无法衡量,人的异化是社会带给人的最为悲惨的结局。
总 结
作业:
1. 结合《变形记》主题,请你对下列的问题或自己之前的疑问尝试进行回答。
①协理到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②全家只有格里高尔一个人工作还债,你怎样理解这个细节呢?
2.阅读卡夫卡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进一步体会卡夫卡小说中“异化”的主题。
作业:
3. “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在摧毁一切障碍。而我的手杖上则是:一切障碍在摧毁我。”
卡夫卡的这句名言反映的是两位作家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认知情形。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谢聆听
THE METAMORPHOSIS
FRANZ KAF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