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0张PPT)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0张PPT)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4 21:2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体裁
讲究格律五言/七言 绝句/律诗
形式自由 民歌 叙事性强
汉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词牌名·词题 抒情婉约/豪放
曲牌名·曲题 通俗 讽刺
观沧海
第一课时
曹操

初读诗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 / /
/ / / /
/ / / /
/ /
jié
dàn
sǒng zhì
xiāo sè
zāi
cāng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到达,登上
表目的,来
通“苍”,青绿色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耸立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多么
水波荡漾的样子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耸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聚集
树木葱郁聚集生长,百草丰盛繁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巨大的海浪翻涌腾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
好像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中发出的。
歌咏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
运行
(合乐所加套语,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1.这首诗歌中,曹操登山望海,眼中所见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诗人想象中的沧海又是什么样子?试着完成下面表格。
写景 诗句 特点
眼见之景
想象之景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写景 诗句 特点
眼见之景
想象之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波澜壮阔
欣欣向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吞吐日月
博大包容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2.曹操通过沧海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方法小贴士
从关键词句中找
从背景资料中找
从作者同时期其他作品中找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2.曹操通过沧海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从关键词句中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波澜壮阔
博大包容
从背景资料中找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乌桓首领,屡次骚扰边境,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写下此篇。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从同时期的作品中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节选自《龟虽寿》
大意: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边,它的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止息。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曹操拿自己与大海相比,旨在抒发想要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看见了大海,找到了表达胸中志向的寄托;大海遇见了曹操,大海浩瀚壮阔的气象,博大包容的胸怀才得以表现在诗歌中。眼前那片壮阔的大海早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了一起。

本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了沧海波澜壮阔、博大包容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和曹操同时期的作品,知人论世,理解了诗人借沧海表达的壮志与豪情。
课堂小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统领全篇
交代观海地点


远景
近景
动静结合
实景
虚景
虚实结合
想象 夸张
写作手法
附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言事点题 地点、俯视
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实 写
(看)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
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转入动态,波澜壮阔
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


(想)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曹操
观沧海
虚 写
言志
写作手法

作业1 向经典致敬,重读《观沧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对《观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请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角色朗诵的片段配音。
作业2 思考题
你怎样看待电影《流浪地球》以《观沧海》作为片尾曲?
作业3
电影简介:《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
学生作业示例
《观沧海》是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苍茫大海发出的感慨。我觉得真正被制片人所看重的是这种胸怀。《流浪地球》,最后人们并没有束手就擒,带走一小部分人去牺牲整个地球。而是不落下任何一个人,拼尽全力带领着所有人追求更好的明天。这和2000年前,曹操战胜归来的豪情和胸怀是相通的。
再有,电影中当各国宇航员决定放弃地球时, 中国宇航员却不愿放弃故土与家园。也许中国人对家园的深情正是来自像《观沧海》这样一批描绘壮美山河的诗篇吧。当然,作为中国的科幻影片,引用了古诗词也是一种独有的中国文化元素吧。
同学们下课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第二课时
解题
次北固山下
停宿
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初读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
/ / / /
/ / / /
/ / / /
/ / / /
五言律诗
颔联
颈联
尾联
首联
对偶句
对偶句
押“an”韵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作品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诵读古诗,理解诗义
再读诗歌,把握情感
这首诗歌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试着画一画诗歌的情感脉络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有人根据颔联的内容画了两幅画,请你品味诗句,比较下面两幅画,看看哪幅图更能贴切地表现诗歌内容?
品读诗歌,赏析名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景
诗人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表现了风平浪静、大江顺流的大景,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视野的开阔
方向的端正
品读诗歌,赏析名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景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字和“入”字把“日”和“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而“日”和“春”作为一种新事物的象征,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点明时令:冬末春初
太阳生于残夜
新春闯入旧年
品读诗歌,赏析名句
拓展·游子思乡诗
特定的时间和景物触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特定的时间:重阳节、中秋节、年终岁尾等。
特定的景物:月、大雁、夕阳等

传递思念

象征春天
本节课学习内容回顾
我们分析了《次北固山下》的情感脉络,特别是对颈联的情感进行重点的赏析;含英咀华品读了诗歌的颔联,学习了品读诗句的方法。最后,我们总结了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媒介,特定时间、特定的景物触发游子思乡之情。
作 业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佳句,唐代丞相张说对这句诗颇为喜爱,想请你用楷体字将这句诗题在政事堂。在与丞相品读切磋时,请你从炼字、手法、情感等任一个方面,来赏析这句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
第三课时
诵读古诗,理解诗义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诵读古诗,理解诗义
分享资料,理解意象内涵
杨花(柳絮)
如絮似雪、轻柔飘荡。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杨花无根无蒂,像游子一样漂泊无定。所以常借杨花表达离恨哀思。
分享资料,理解意象内涵
子规
子规鸟又叫杜宇、布谷、杜鹃、望帝、蜀鸟。
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它是文人墨客常咏之物。
分享资料,理解意象内涵
1.惜春、伤春。 “一声杜宇春归尽” 借杜鹃烘托惜春伤春之情。
2.思念和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3.悲苦哀情。望帝(杜宇)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分享资料,理解意象内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诗歌都借月抒发了思乡怀远之情。把月看成通情达意的使者,陪伴友人,我们从这里能看到李白的浪漫情怀和他与王昌龄的深厚情谊。
迁移思考 意象的组合形式
《天净沙·秋思》中也使用了一连串的意象,你能找出来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象的组合形式:名词的连用,用白描勾勒出一幅深秋游子漂泊图。
意象的组合关系
1.意象的空间关系
2.意象的动静关系
3.意象的情感色彩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小桥、流水、人家
萧条昏暗
清新安适
意象的情感色彩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小桥、流水、人家
萧条昏暗
清新安适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借景抒情
诗眼——断肠
“断肠”统领了全诗的意象。表达了游子倦于漂泊,凄苦的思乡之情。
学习要点回顾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代诗歌的意象。了解了几个常见意象的含义,意象除了可以点名时节,对于表达情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还感受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两首诗歌情感,学习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作业
1.查找资料,找一找李白诗中带有月的诗句,了解其中月的意象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2.仿照《天净沙·秋思》或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格式,写一首饱含离别之情的小诗。
学生作业示例
月下怀君
新酒陈坛月初萌,
旧时光景心自升。
与君换盏同席日,
化作飞蓬各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