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5 00: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女性写作者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相比于男性作者,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婉约气质在文学创作中被认为更有利于书写个体生命的体验。而网络文学带来的开放的创作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写作者近年来在创作题材以及方式上不断丰富,令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有了更多元化的女性视角。
在网络文学行业中,“女频”意为女生频道,特指那些关注女性发展、能打动女性读者内心的网络文学作品,“女频”网文的作者和读者也多为女性。作为当代文学领域中一个自成体系、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目前的“女频”网络文学主要包括古代言情、现代言情、现代都市(包括悬疑、职场、科幻等)以及现实题材等文学类型,不同的题材设定、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展现出当代女性多元和自主的文化心态。在这类网络文学创作中,人物的情感线尤其重要,不管是历史文还是现代文,大多会涉及婚恋和女性成长。人物的情感动态在这类文学作品叙事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尽管叙事手法各异,却无处不在地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折射。
“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通常聚焦女性的性格、命运和成长经历,尤其注重描写女主不同寻常的情感历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力求塑造更为复杂的人物性格,描绘更为绵密的内心世界。作品中,“大女主”作为有胸怀的女性,敢爱敢恨是她们的主要人物设定,同时,爱也意味着牺牲与隐忍,明知结果可能是悲剧却从不放弃。不难发现,这些“大女主”独立自主、不畏权势、积极抗争的姿态,伴随着个体情感的剧烈震荡,展现了情事剧变下女性炽烈的情感以及她们所做的痛彻心扉的选择。她们渴望与男性并肩而立、同甘共苦,体现了女性对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纯挚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可以说,古代言情网络文学中的古风表达形式也为传递现代女性的心声打开了一扇窗。这些网络文学作品中关于女性情感和奋斗的描写,既体现了古代女性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也映照了现代女性勇于面对生活和工作挑战的坚毅的性格。
近年来,新的文本形式也在“女频”类网络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充分展现了女性形象思维的独特性。以生活为原点,以情感为支点,“女频”类网络文学的创作不断探索文本表现形式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寻觅心灵世界与万丈红尘的机缘巧合,婉转而细微的描写表现了现代女性的知性与敏锐。比如,“三水小草”的《枕边有你》就以两性婚姻作为故事起点,通过夫妻二人互换身体的设定,从灵与肉的双重视角对女性生存境遇进行了细致描写。关注女性各方面成长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近年来也收获颇丰,包括“阿耐”的《欢乐颂》、“吉祥夜”的《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柴可”的《鲜花盛开的村庄》、“清扬婉兮”的《全职妈妈向前冲》等,这些作品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代女性的精神诉求,并逐渐形成以社会话题为核心的“人设+职业+情感+家庭”叙事模式,显示出网络文学在时代性与流行性方面的特色。
(摘编自马季《网络文学中的女性书写》)
材料二:
艺恩数据发布《2021阅文年度好书榜单》。记者注意到,此次入选女频好书Topl0榜单的作品中,除《玉无香》等一贯深受读者欢迎的言情类作品之外,也不乏《嫡长女她又美又飒》《登堂入室》《墨桑》等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展现时代风貌和独立女性精神的正能量作品。
江苏省网络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认为,此次登榜年度好书的女频类作品,皆为口碑作家的精品之作,不仅内容更加多元化、精品化,具有故事线清晰紧凑、人设处理新颖别致、叙事元素丰富的特点,而且作品立意高远,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
古代言情类作品依然占据了此次女频类榜单的半壁江山,但创作者和读者共同爱上“新国风”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90后”网络文学作家“千桦尽落”的《嫡长女她又美又飒》,讲述了镇国公府嫡长女白卿言力挽狂澜拯救家人命运,并与男主携手并进、共同成长的故事。“写多了小情小爱之后,我觉得应该写一些能够体现家国大爱和世族风骨的故事,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够与我们的成长有更多关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接受了比父辈更好的教育,起点更高,也理应有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大的抱负。希望我写的小说可以与年轻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千桦尽落”表示。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成为网络小说的精神富矿,也因此造就了我国网络小说创作的中华特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青丘”“九尾狐”来自《山海经》,《鬼吹灯》接续了中国民间的奇谈怪异和乡村聊斋故事传统。
如果说上榜女频作品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那么男频好书榜单则体现了我国网络文学作品审美的升级。上榜男频作品在结构方式的调配和叙事策略的发展上均愈发新颖,内容价值也得到了持续拓展。
(摘编自周志军《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向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性作者比男性作者更具有细腻、婉约气质,在文学创作中更有利于书写个体生命的体验,因而她们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地位便愈发凸显。
B. 网络文学中的“女频”特指那些关注女性发展、能打动女性读者内心的网络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言情这一种文学类型,它的作者和读者也多为女性。
C. “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中的女主人公常常敢爱敢恨、积极抗争,渴望与男性并肩而立、同甘共苦,这体现了女性对美好纯挚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D. 入选女频好书Top10榜单的作品,不仅有深受读者欢迎的言情类作品,还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展现时代风貌和独立女性精神的正能量作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多的女性写作者近年来在创作题材以及方式上不断丰富,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拥有更多元化的女性视角,这得益于网络文学带来的开放的创作环境。
B. “女频”类网文大多会涉及婚恋和女性成长,人物的情感动态在作品叙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虽叙事手法各异,却无处不在地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折射。
C. “女频”类网文以生活为原点,以情感为支点,探索文本表现形式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表现了现代女性的知性与敏锐和独特性的女性形象思维。
D. 女频类榜单的作品中,一贯深受读者欢迎的古代言情类作品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千桦尽落”的《嫡长女她又美又飒》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聚焦女性的性格、命运和成长经历的一项是( )
A. 蒋胜男《燕云台》讲述大辽铁血红颜萧燕燕,凭借敢作敢为的性格、深谋远虑的眼界,在韩德让、耶律贤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将大辽推上兴盛之路的故事。
B. 台湾作家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讲述了研究生痞子蔡通过网上留言与女孩“轻舞飞扬”相识相恋,正当痞子蔡畅想美好未来时,女主却因病去世的故事。
C. “冰心明月”创作的《穿越之暴笑王妃》,主要讲述现代女孩苏小诺屡屡碰壁,穿越重生为风云王朝苏宰相家的千金苏飘柔后,事业和爱情双双获得成功的故事。
D. “天下归元”的《扶摇皇后》讲述了出生底层的平凡少女扶摇,为解除身上封印而踏上历险征途,在此过程中与长孙无极相知相爱,成功对抗不公命运的故事。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地发展?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我正想要问祖父,那磨房里是谁家的小孩。这时冯歪嘴子从外边来了。
戴着他的四耳帽子,他未曾说话先笑一笑的样子,一看就是冯歪嘴子。
我们家里的火炉太热,把他的脸烤得通红。他说:“老太爷,我摊了点事……”
冯歪嘴子坐在太师椅上扭扭歪歪的,摘下他那皮帽子来,手里玩弄着那皮帽子。未曾说话他先笑了,笑了好一阵工夫,他才说出一句话来:“我成了家啦。”
说着冯歪嘴子的眼睛就流出眼泪来,他说:“请老太爷帮帮忙,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
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着向祖父说:“爷爷,那磨房里冷啊!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
祖父往一边看,似乎他在思索的样子。我又说:“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
祖父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冯歪嘴子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道谢,道谢。”
冯歪嘴子刚一走出屋去,祖父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
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甚么意思。
晌午,冯歪嘴子那磨房里就吵起来了。
冯歪嘴子一声不响地站在磨盘的旁边,他的掌柜拿着烟袋在他的眼前骂着,掌柜的太太一边骂着,一边拍着风车子,她说:“破了风水了,我这碾磨房,岂是你那不干不净的野老婆住的地方!”
“冯歪嘴子,从此我不发财,我就跟你算账。你是什么东西,你还算个人吗?你没有脸,你若有脸,你还能把个野老婆弄到人的眼皮下边来……你赶快给我滚蛋……”
说着,她往炕上一看:“唉呀!面口袋也是你那野老婆盖得的!赶快给我拿下来。我说冯歪嘴子,你可把我糟蹋苦了,你可把我糟蹋苦了。”
那个刚生下来的小孩是盖着盛面口袋在睡觉的,一齐盖着四五张,厚墩墩的,压着小脸。
冯歪嘴子过去把面口袋拿下来了,立刻就露出孩子通红的小手来,而且那小手还伸伸缩缩地摇动着,摇动了几下就哭起来了。
那孩子一哭,从孩子的嘴里冒着雪白的白气。
那掌柜的太太把面口袋接到手里说:“可冻死我了,你赶快搬罢,我可没工夫跟你吵了……”
说着开了门缩着肩膀就跑回上屋去了。
磨房里没有寒暑表(温度计),我家里是有的。我问祖父:“爷爷,磨房的温度是多少呢?”
祖父说在零度以下。
祖父看一看天色就说:“在零下七八度。”
后来冯歪嘴子就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又想去看看。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别人看了都说:“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的好手!”
等到了晚上,在煤油灯下,我家所有人都聚集了的时候,那才热闹呢!连说带讲的。这个说,王大姑娘这么的。那个说王大姑娘那么着……说来说去,说得不成样子了。
说王大姑娘这样坏,那样坏,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东西。
人们都取笑着冯歪嘴子,说:“冯歪嘴子有了大少爷了。”
冯歪嘴子平常给我家做一点小事,磨半斗豆子做小豆腐,或是推二斗上好的红黏谷,做黏糕吃,祖父都是招呼他到我家里来吃饭的。就在饭桌上,当着众人,老厨子就说:“冯歪嘴子少吃两个馒头吧,留着馒头带给大少爷去吧……”
冯歪嘴子听了也并不难为情,也不觉得这是嘲笑他的话,他很庄严地说:“他在家里有吃的,他在家里有吃的。”
等吃完了,祖父说:“还是带上几个吧!”
于是冯歪嘴子用帽兜着馒头回家去了。
东邻西舍谁家若是办了红白喜事,冯歪嘴子若也在席上的话,肉丸子一上来,别人就说:“冯歪嘴子,这肉丸子你不能吃,你家里有大少爷的是不是?”
冯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等席散之后,用手巾包着,带回家来,给他的儿子吃了。
又过了两三年,冯歪嘴子的第二个孩子又要出生了。冯歪嘴子欢喜得不得了,嘴都闭不上了。他在家里边,一看见他的女人端一个大盆,就说:“你这是干什么,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他看见他的女人抱一捆柴火,也这样阻止着她:“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可是那王大姐,却一天比一天瘦,一天比一天苍白,她的眼睛更大了,她的鼻子也更尖了似的。冯歪嘴子说,过后多吃几个鸡蛋,好好养养就身子好起来了。
天气有些寒了,人们都穿起夹衣来。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冯歪嘴子的女人是产后死的,传说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
冯歪嘴子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冯歪嘴子算完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
看吧,看他可怎样办!
东家西舍的也都说冯歪嘴子这回可非完不可了。那些好看热闹的人,都在准备着看冯歪嘴子的热闹。
可是冯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他虽然也有悲哀,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驴饮水了,他就立刻让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
他说:“慢慢地就中用了。”
(有删改)
[注]王大姑娘喜欢上了冯歪嘴子,二人自由恋爱结婚,没有明媒正娶,违背了传统。王大姑娘住到冯歪嘴子家后,村子里的人经常会去看他们,但人们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歪嘴子的大儿子出生后,母子俩睡在冰冷的磨坊里,他赔着笑脸央求“我”的祖父,祖父让他们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B. 得知冯歪嘴子儿子出生在磨坊里,磨坊掌柜夫妇一起来骂冯歪嘴子一家,他们毫无同情心的做法给冯歪嘴子一家施加了莫大的生存压力。
C. 在煤油灯下“我家所有人”都说“王大姑娘这样坏,那样坏,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东西”,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深恶痛绝。
D. 对于众人的嘲笑,“冯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他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任凭人们奚落,他勇敢地追求幸福,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曾说话他先笑了,笑了好一阵工夫”,小说描写了冯歪嘴子在穷困中求生存的形象。
B. “可冻死我了”“开了门缩着肩膀就跑”,掌柜太太的表现反衬了王大姑娘的生活现状。
C. “人们都取笑”,老厨子当众奚落冯歪嘴子,小说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恶劣。
D. 都觉得冯歪嘴子“算完了”,可他“活着还很有把握似的”,小说通过对比凸显他的愚昧。
8.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王大姑娘原本被人称为“兴家立业的好手”,后来“我家所有人”说她“这样坏,那样坏”。人们对王大姑娘的态度为什么改变了?这样的改变反映和揭露了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C.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缘故,与“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B. 阳,山南面,水的北面。地名第二个字用“阳”的,很多与此有关,如“咸阳”。
C. “火尚足以明也”与“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明”字含义不同。
D. “非常之观”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非常”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褒禅山的名字和唐朝和尚慧褒有关,而慧空禅院也与慧褒有关。王安石还从石碑残存的字判断,现在把“华”字读成“华实”的“华”,那是字音读错了。
B. 王安石一行先游“前洞”,曾经来那里游览并题字留念的人很多;再游“后洞”,“后洞”深远幽暗,进去越深,向前进就越困难,到达那里并且题字留念的人少。
C. 很多爱好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后洞”的尽头。而王安石他们跟那些爱好游览的人比起来,游览的距离还不到十分之一,但王安石已经很满足游洞的快乐。
D. 王安石感慨古人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周密,所以常常有收获;他还感叹古代有些书籍不能保存而使得后代以讹传讹,所以做学问要深刻地思考、谨慎地采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14. 从王安石游洞的经历来看,做一件事情要达到目的,需要哪些条件呢?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①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②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③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④,君休读。狂处士⑤,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081年,苏轼被贬黄州,朱寿昌时任鄂州知州。②高楼,武昌黄鹤楼。③南山,陕西终南山,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④《江表传》,书名,这里指三国典籍。⑤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后因辱骂江夏太守黄祖而被杀。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景,长江和汉水碧涛汹涌,浩浩荡荡,滚滚东流,富有雄伟气势。
B. 词人由深碧想到锦江春色,还说自己是“剑外思归客”,表达了思乡之情。
C.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承上启下,下片词人向友人开怀倾诉。
D. 词人认为君子不宜读《江表传》,词人感慨祢衡因狂放而招致杀身之祸。
16.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水一样流逝而只剩下寒烟衰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一句阐述了齐国不曾割地求和而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而“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给燕国招致祸患的原因。
(3)“管”“弦”连用,常用来代指音乐,这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其涉及的内容和思想可谓 ① 。《红楼梦》创造出了长篇小说的网状式结构,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整体推进,小说 ② ,环环相扣而自然,事事相因而无闲笔。全书有一条围绕着宝玉的爱情和婚姻的线索,还有一条以凤姐为主的家族线索,另有一条以贾雨村、刘姥姥为主的社会线索,这三条线索相互交融。《红楼梦》像崇山峻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观,这样的奇观总能 ③ 。
《红楼梦》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命运的叩问,这种思考和叩问带有忧郁的色调,像一首瑰丽的精神史诗而令人陶醉。《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对人生感悟和追求,不是表现为对传统仕途经济的超越,而且表现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作上述新闻的标题的一项是( )
A. 支持农村地区购买新能源汽车
B. 两部门出台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C. 我国已建成较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D. 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振兴
22.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施耐庵的《水浒传》都是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作品,用一句话简要概述其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多年前,孔子告诉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着利他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的故事。利他主义者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价值,而为他人提供价值的人往往最终也会得到回报;利己主义者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但一味地利已而不利人甚至损人,不利于合作与共赢,不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最终也会反噬自己。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女性写作者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相比于男性作者,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婉约气质在文学创作中被认为更有利于书写个体生命的体验。而网络文学带来的开放的创作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写作者近年来在创作题材以及方式上不断丰富,令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有了更多元化的女性视角。
在网络文学行业中,“女频”意为女生频道,特指那些关注女性发展、能打动女性读者内心的网络文学作品,“女频”网文的作者和读者也多为女性。作为当代文学领域中一个自成体系、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目前的“女频”网络文学主要包括古代言情、现代言情、现代都市(包括悬疑、职场、科幻等)以及现实题材等文学类型,不同的题材设定、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展现出当代女性多元和自主的文化心态。在这类网络文学创作中,人物的情感线尤其重要,不管是历史文还是现代文,大多会涉及婚恋和女性成长。人物的情感动态在这类文学作品叙事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尽管叙事手法各异,却无处不在地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折射。
“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通常聚焦女性的性格、命运和成长经历,尤其注重描写女主不同寻常的情感历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力求塑造更为复杂的人物性格,描绘更为绵密的内心世界。作品中,“大女主”作为有胸怀的女性,敢爱敢恨是她们的主要人物设定,同时,爱也意味着牺牲与隐忍,明知结果可能是悲剧却从不放弃。不难发现,这些“大女主”独立自主、不畏权势、积极抗争的姿态,伴随着个体情感的剧烈震荡,展现了情事剧变下女性炽烈的情感以及她们所做的痛彻心扉的选择。她们渴望与男性并肩而立、同甘共苦,体现了女性对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纯挚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可以说,古代言情网络文学中的古风表达形式也为传递现代女性的心声打开了一扇窗。这些网络文学作品中关于女性情感和奋斗的描写,既体现了古代女性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也映照了现代女性勇于面对生活和工作挑战的坚毅的性格。
近年来,新的文本形式也在“女频”类网络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充分展现了女性形象思维的独特性。以生活为原点,以情感为支点,“女频”类网络文学的创作不断探索文本表现形式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寻觅心灵世界与万丈红尘的机缘巧合,婉转而细微的描写表现了现代女性的知性与敏锐。比如,“三水小草”的《枕边有你》就以两性婚姻作为故事起点,通过夫妻二人互换身体的设定,从灵与肉的双重视角对女性生存境遇进行了细致描写。关注女性各方面成长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近年来也收获颇丰,包括“阿耐”的《欢乐颂》、“吉祥夜”的《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柴可”的《鲜花盛开的村庄》、“清扬婉兮”的《全职妈妈向前冲》等,这些作品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代女性的精神诉求,并逐渐形成以社会话题为核心的“人设+职业+情感+家庭”叙事模式,显示出网络文学在时代性与流行性方面的特色。
(摘编自马季《网络文学中的女性书写》)
材料二:
艺恩数据发布《2021阅文年度好书榜单》。记者注意到,此次入选女频好书Topl0榜单的作品中,除《玉无香》等一贯深受读者欢迎的言情类作品之外,也不乏《嫡长女她又美又飒》《登堂入室》《墨桑》等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展现时代风貌和独立女性精神的正能量作品。
江苏省网络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认为,此次登榜年度好书的女频类作品,皆为口碑作家的精品之作,不仅内容更加多元化、精品化,具有故事线清晰紧凑、人设处理新颖别致、叙事元素丰富的特点,而且作品立意高远,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
古代言情类作品依然占据了此次女频类榜单的半壁江山,但创作者和读者共同爱上“新国风”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90后”网络文学作家“千桦尽落”的《嫡长女她又美又飒》,讲述了镇国公府嫡长女白卿言力挽狂澜拯救家人命运,并与男主携手并进、共同成长的故事。“写多了小情小爱之后,我觉得应该写一些能够体现家国大爱和世族风骨的故事,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够与我们的成长有更多关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接受了比父辈更好的教育,起点更高,也理应有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大的抱负。希望我写的小说可以与年轻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千桦尽落”表示。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成为网络小说的精神富矿,也因此造就了我国网络小说创作的中华特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青丘”“九尾狐”来自《山海经》,《鬼吹灯》接续了中国民间的奇谈怪异和乡村聊斋故事传统。
如果说上榜女频作品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社会责任感的提升,那么男频好书榜单则体现了我国网络文学作品审美的升级。上榜男频作品在结构方式的调配和叙事策略的发展上均愈发新颖,内容价值也得到了持续拓展。
(摘编自周志军《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向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性作者比男性作者更具有细腻、婉约气质,在文学创作中更有利于书写个体生命的体验,因而她们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地位便愈发凸显。
B. 网络文学中的“女频”特指那些关注女性发展、能打动女性读者内心的网络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言情这一种文学类型,它的作者和读者也多为女性。
C. “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中的女主人公常常敢爱敢恨、积极抗争,渴望与男性并肩而立、同甘共苦,这体现了女性对美好纯挚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D. 入选女频好书Top10榜单的作品,不仅有深受读者欢迎的言情类作品,还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展现时代风貌和独立女性精神的正能量作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多的女性写作者近年来在创作题材以及方式上不断丰富,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拥有更多元化的女性视角,这得益于网络文学带来的开放的创作环境。
B. “女频”类网文大多会涉及婚恋和女性成长,人物的情感动态在作品叙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虽叙事手法各异,却无处不在地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折射。
C. “女频”类网文以生活为原点,以情感为支点,探索文本表现形式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表现了现代女性的知性与敏锐和独特性的女性形象思维。
D. 女频类榜单的作品中,一贯深受读者欢迎的古代言情类作品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千桦尽落”的《嫡长女她又美又飒》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聚焦女性的性格、命运和成长经历的一项是( )
A. 蒋胜男的《燕云台》讲述大辽铁血红颜萧燕燕,凭借敢作敢为的性格、深谋远虑的眼界,在韩德让、耶律贤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将大辽推上兴盛之路的故事。
B. 台湾作家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讲述了研究生痞子蔡通过网上留言与女孩“轻舞飞扬”相识相恋,正当痞子蔡畅想美好未来时,女主却因病去世的故事。
C. “冰心明月”创作的《穿越之暴笑王妃》,主要讲述现代女孩苏小诺屡屡碰壁,穿越重生为风云王朝苏宰相家的千金苏飘柔后,事业和爱情双双获得成功的故事。
D. “天下归元”的《扶摇皇后》讲述了出生底层的平凡少女扶摇,为解除身上封印而踏上历险征途,在此过程中与长孙无极相知相爱,成功对抗不公命运的故事。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地发展?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1. A 2. D 3. B
4. ①先从网络文学的女性写作者引出“女频”类网文的类别及内容特点。②接着从“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和新的文本形式两个方面进一步具体论述“女频”类网络文学作品的特征。
5. ①增强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创作立意高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的作品;②创作者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在结构、叙事、内容等方面提升网络作品的审美层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因果关系不当,女性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重要地位便愈发凸显的原因很多,原文还有“而网络文学带来的开放的创作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写作者近年来在创作题材以及方式上不断丰富,令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有了更多元化的女性视角”,A项因果关系缺乏足够的依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古代言情类作品……《嫡长女她又美又飒》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错误,原文有“创作者和读者共同爱上‘新国风’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嫡长女她又美又飒》”,《嫡长女她又美又飒》不属于古代言情类作品,而属于“新国风”。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不属于“大女主”类型网络文学,其中没有体现“聚焦女性的性格、命运和成长经历”。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二段,“我国网络文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女性写作者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在网络文学行业中,‘女频’意为女生频道,特指那些关注女性发展、能打动女性读者内心的网络文学作品……目前的‘女频’网络文学主要包括古代言情、现代言情、现代都市(包括悬疑、职场、科幻等)以及现实题材等文学类型”,先从网络文学的女性写作者引出“女频”类网文的类别及内容特点。
第三、四段,“‘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通常聚焦女性的性格、命运和成长经历,尤其注重描写女主不同寻常的情感历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力求塑造更为复杂的人物性格,描绘更为绵密的内心世界”“近年来,新的文本形式也在“女频”类网络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充分展现了女性形象思维的独特性”,接着从“大女主”类型的网络文学和新的文本形式两个方面进一步具体论述“女频”类网络文学作品的特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此次登榜年度好书女频类作品,皆为口碑作家的精品之作,不仅内容更加多元化、精品化,具有故事线清晰紧凑、人设处理新颖别致、叙事元素丰富的特点,而且作品立意高远,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上榜女频作品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可概括出,增强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创作立意高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的作品;
结合“不乏《嫡长女她又美又飒》《登堂入室》《墨桑》等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展现时代风貌和独立女性精神的正能量作品”
“写多了小情小爱之后,我觉得应该写一些能够体现家国大爱和世族风骨的故事,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够与我们的成长有更多关联”可概括出,创作者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男频好书榜单则体现了我国网络文学作品审美的升级。上榜男频作品在结构方式的调配和叙事策略的发展上均愈发新颖,内容价值也得到了持续拓展”可概括出,在结构、叙事、内容等方面提升网络作品的审美层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我正想要问祖父,那磨房里是谁家的小孩。这时冯歪嘴子从外边来了。
戴着他的四耳帽子,他未曾说话先笑一笑的样子,一看就是冯歪嘴子。
我们家里的火炉太热,把他的脸烤得通红。他说:“老太爷,我摊了点事……”
冯歪嘴子坐在太师椅上扭扭歪歪的,摘下他那皮帽子来,手里玩弄着那皮帽子。未曾说话他先笑了,笑了好一阵工夫,他才说出一句话来:“我成了家啦。”
说着冯歪嘴子的眼睛就流出眼泪来,他说:“请老太爷帮帮忙,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
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着向祖父说:“爷爷,那磨房里冷啊!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
祖父往一边看,似乎他在思索的样子。我又说:“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
祖父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冯歪嘴子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道谢,道谢。”
冯歪嘴子刚一走出屋去,祖父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
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甚么意思。
晌午,冯歪嘴子那磨房里就吵起来了。
冯歪嘴子一声不响地站在磨盘的旁边,他的掌柜拿着烟袋在他的眼前骂着,掌柜的太太一边骂着,一边拍着风车子,她说:“破了风水了,我这碾磨房,岂是你那不干不净的野老婆住的地方!”
“冯歪嘴子,从此我不发财,我就跟你算账。你是什么东西,你还算个人吗?你没有脸,你若有脸,你还能把个野老婆弄到人的眼皮下边来……你赶快给我滚蛋……”
说着,她往炕上一看:“唉呀!面口袋也是你那野老婆盖得的!赶快给我拿下来。我说冯歪嘴子,你可把我糟蹋苦了,你可把我糟蹋苦了。”
那个刚生下来的小孩是盖着盛面口袋在睡觉的,一齐盖着四五张,厚墩墩的,压着小脸。
冯歪嘴子过去把面口袋拿下来了,立刻就露出孩子通红的小手来,而且那小手还伸伸缩缩地摇动着,摇动了几下就哭起来了。
那孩子一哭,从孩子的嘴里冒着雪白的白气。
那掌柜的太太把面口袋接到手里说:“可冻死我了,你赶快搬罢,我可没工夫跟你吵了……”
说着开了门缩着肩膀就跑回上屋去了。
磨房里没有寒暑表(温度计),我家里是有的。我问祖父:“爷爷,磨房的温度是多少呢?”
祖父说在零度以下。
祖父看一看天色就说:“在零下七八度。”
后来冯歪嘴子就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又想去看看。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别人看了都说:“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的好手!”
等到了晚上,在煤油灯下,我家所有人都聚集了的时候,那才热闹呢!连说带讲的。这个说,王大姑娘这么的。那个说王大姑娘那么着……说来说去,说得不成样子了。
说王大姑娘这样坏,那样坏,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东西。
人们都取笑着冯歪嘴子,说:“冯歪嘴子有了大少爷了。”
冯歪嘴子平常给我家做一点小事,磨半斗豆子做小豆腐,或是推二斗上好的红黏谷,做黏糕吃,祖父都是招呼他到我家里来吃饭的。就在饭桌上,当着众人,老厨子就说:“冯歪嘴子少吃两个馒头吧,留着馒头带给大少爷去吧……”
冯歪嘴子听了也并不难为情,也不觉得这是嘲笑他的话,他很庄严地说:“他在家里有吃的,他在家里有吃的。”
等吃完了,祖父说:“还是带上几个吧!”
于是冯歪嘴子用帽兜着馒头回家去了。
东邻西舍谁家若是办了红白喜事,冯歪嘴子若也在席上的话,肉丸子一上来,别人就说:“冯歪嘴子,这肉丸子你不能吃,你家里有大少爷的是不是?”
冯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等席散之后,用手巾包着,带回家来,给他的儿子吃了。
又过了两三年,冯歪嘴子的第二个孩子又要出生了。冯歪嘴子欢喜得不得了,嘴都闭不上了。他在家里边,一看见他的女人端一个大盆,就说:“你这是干什么,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他看见他的女人抱一捆柴火,也这样阻止着她:“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可是那王大姐,却一天比一天瘦,一天比一天苍白,她的眼睛更大了,她的鼻子也更尖了似的。冯歪嘴子说,过后多吃几个鸡蛋,好好养养就身子好起来了。
天气有些寒了,人们都穿起夹衣来。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冯歪嘴子的女人是产后死的,传说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
冯歪嘴子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冯歪嘴子算完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
看吧,看他可怎样办!
东家西舍的也都说冯歪嘴子这回可非完不可了。那些好看热闹的人,都在准备着看冯歪嘴子的热闹。
可是冯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他虽然也有悲哀,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驴饮水了,他就立刻让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
他说:“慢慢地就中用了。”
(有删改)
[注]王大姑娘喜欢上了冯歪嘴子,二人自由恋爱结婚,没有明媒正娶,违背了传统。王大姑娘住到冯歪嘴子家后,村子里的人经常会去看他们,但人们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歪嘴子的大儿子出生后,母子俩睡在冰冷的磨坊里,他赔着笑脸央求“我”的祖父,祖父让他们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B. 得知冯歪嘴子的儿子出生在磨坊里,磨坊掌柜夫妇一起来骂冯歪嘴子一家,他们毫无同情心的做法给冯歪嘴子一家施加了莫大的生存压力。
C. 在煤油灯下“我家所有人”都说“王大姑娘这样坏,那样坏,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东西”,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深恶痛绝。
D. 对于众人的嘲笑,“冯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他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任凭人们奚落,他勇敢地追求幸福,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曾说话他先笑了,笑了好一阵工夫”,小说描写了冯歪嘴子在穷困中求生存的形象。
B. “可冻死我了”“开了门缩着肩膀就跑”,掌柜太太的表现反衬了王大姑娘的生活现状。
C. “人们都取笑”,老厨子当众奚落冯歪嘴子,小说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恶劣。
D. 都觉得冯歪嘴子“算完了”,可他“活着还很有把握似的”,小说通过对比凸显他的愚昧。
8.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王大姑娘原本被人称为“兴家立业的好手”,后来“我家所有人”说她“这样坏,那样坏”。人们对王大姑娘的态度为什么改变了?这样的改变反映和揭露了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C 7. D
8. ①通过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使小说内容真切。“我”是故事的见证者、讲述者,使小说内容真实可信,给读者亲切感。
②提供了儿童的视角。“我”不过六七岁,以儿童单纯的眼光来看成人世界的故事,引人深思。
③推动情节发展。“我”向祖父反映实情,祖父最终同意冯歪嘴子搬到草房里暂住,进而引出王大姑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 ①王大姑娘因为自由恋爱而和冯歪嘴子结婚,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因而被众乡邻认为是“野老婆”而唾弃。
②小说写乡邻对王大姑娘的唾弃和精神迫害,反映了乡民以至国民的精神状态,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给社会带来的灾难。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C.“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深恶痛绝”错误。结合全文理解,作者是想表达封建落后思想摧残了这些人的精神,扭曲了他们的灵魂,他们既是加害者,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因而作者的用意是揭露和鞭挞封建思想。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小说通过对比凸显他的愚昧”错误。冯歪嘴子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他表现得无比坚强,而不是“愚昧”。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从“我正想要问祖父,那磨房里是谁家的小孩。这时冯歪嘴子从外边来了……”可知,“我”是故事的见证者、讲述者,本文通过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让读者印象深刻。
从“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可知,本文通过儿童的视角叙述,文中的“我”还是一个不涉世事的孩子,“我”以儿童单纯的眼光来看成人世界的故事,更加引人深思。
从“说着冯歪嘴子的眼睛就流出眼泪来,他说:‘请老太爷帮帮忙,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着向祖父说:‘爷爷,那磨房里冷啊!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祖父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又想去看看。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等处可知,“我”在文中推动了情节发展。“我”向祖父反映实情,祖父最终同意冯歪嘴子搬到草房里暂住,进而引出王大姑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结合原文“冯歪嘴子一声不响地站在磨盘的旁边,他的掌柜拿着烟袋在他的眼前骂着,掌柜的太太一边骂着,一边拍着风车子,她说:‘破了风水了,我这碾磨房,岂是你那不干不净的野老婆住的地方!’……”“说王大姑娘这样坏,那样坏,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东西……”和注释“王大姑娘喜欢上了冯歪嘴子,二人自由恋爱结婚,没有明媒正娶,违背了传统。王大姑娘住到冯歪嘴子家后,村子里的人经常会去看他们,但人们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可知,王大姑娘因为自由恋爱而和冯歪嘴子结婚,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因而被众乡邻认为是“野老婆”而唾弃。
从“可是那王大姐,却一天比一天瘦,一天比一天苍白,她的眼睛更大了,她的鼻子也更尖了似的”“天气有些寒了,人们都穿起夹衣来。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冯歪嘴子的女人是产后死的,传说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可知,对于王大姐与磨馆冯歪嘴子自由恋爱结婚,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人们无法认同和接受这一事实,他们认为王大姐伤风败俗,他们的冷酷间接造成王大姐的悲剧。小说写乡邻对王大姑娘的唾弃和精神迫害,反映了乡民以至国民的精神状态,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给社会带来的灾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C.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缘故,与“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B.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地名第二个字用“阳”的,很多与此有关,如“咸阳”。
C. “火尚足以明也”与“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明”字含义不同。
D. “非常之观”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非常”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褒禅山的名字和唐朝和尚慧褒有关,而慧空禅院也与慧褒有关。王安石还从石碑残存的字判断,现在把“华”字读成“华实”的“华”,那是字音读错了。
B. 王安石一行先游“前洞”,曾经来那里游览并题字留念的人很多;再游“后洞”,“后洞”深远幽暗,进去越深,向前进就越困难,到达那里并且题字留念的人少。
C. 很多爱好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后洞”的尽头。而王安石他们跟那些爱好游览的人比起来,游览的距离还不到十分之一,但王安石已经很满足游洞的快乐。
D. 王安石感慨古人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周密,所以常常有收获;他还感叹古代有些书籍不能保存而使得后代以讹传讹,所以做学问要深刻地思考、谨慎地采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14. 从王安石游洞的经历来看,做一件事情要达到目的,需要哪些条件呢?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如果)尽了我的努力(志向)还不能到达,就可以没有悔恨了,谁又能够来讥笑我呢?
(2)在书信往返中不应该粗疏和轻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14. ①“志”,要有坚定的志向,坚强的意志,不从俗,不随众;
②“力”,要有充沛的精力;
③“物”,要善于借助外物,借助外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百余步”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曰‘花山’”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故”:缘故。句意: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故”:旧的,原来的。句意: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B.正确。
C.正确。“明”:照明。句意: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明”:使……明,彰明。句意: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D.“含义相同”错误。“非常”:非同寻常。句意:非同寻常的景观。/“非常”:意外的变故。句意: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王安石已经很满足游洞的快乐”错误。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可知,王安石后侮跟着他们出来,不能尽情享受游洞的快乐。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志”,努力;“至”,到,到达;“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孰”,谁。
(2)“反覆”,书信往返;“卤莽”,粗疏,轻率;“具道”,详细地说;“所以”,……的理由;“见恕”,宽恕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知,需要“志”,要有坚定的志向,坚强的意志,不从俗,不随众;
从“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可知,需要“力”,要有充沛的精力;
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知,需要“物”,要善于借助外物,借助外力。
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弟子在其墓旁盖的屋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并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①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②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③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④,君休读。狂处士⑤,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081年,苏轼被贬黄州,朱寿昌时任鄂州知州。②高楼,武昌黄鹤楼。③南山,陕西终南山,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④《江表传》,书名,这里指三国典籍。⑤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后因辱骂江夏太守黄祖而被杀。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景,长江和汉水碧涛汹涌,浩浩荡荡,滚滚东流,富有雄伟气势。
B. 词人由深碧想到锦江春色,还说自己是“剑外思归客”,表达了思乡之情。
C.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承上启下,下片词人向友人开怀倾诉。
D. 词人认为君子不宜读《江表传》,词人感慨祢衡因狂放而招致杀身之祸。
16.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表达了词人对祢衡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悲痛和惋惜之情。 ②词人感慨曹操、黄祖虽称雄一时,但在历史长中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③词人希望友人超然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情于文章事业,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词人认为君子不宜读《江表传》”错误,词人是劝告朱寿昌不要读三国典籍,以免悲痛。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意思是,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表达了词人对祢衡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悲痛和惋惜之情。“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当众嘲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假借刘表属将黄祖之手将其杀害,葬于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意思是,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词人感慨曹操、黄祖虽称雄一时,但在历史长中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争底事”,即争何事,意即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称霸一时的风云人物,如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流,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此句流露出苏轼豁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意思是,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词人希望友人超然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情于文章事业,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词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水一样流逝而只剩下寒烟衰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一句阐述了齐国不曾割地求和而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而“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给燕国招致祸患的原因。
(3)“管”“弦”连用,常用来代指音乐,这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②.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③.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④. 至丹以荆卿为计 ⑤. 管弦呕哑 ⑥. 多于市人之言语(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凝,嬴,荆,卿,呕,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其涉及的内容和思想可谓 ① 。《红楼梦》创造出了长篇小说的网状式结构,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整体推进,小说 ② ,环环相扣而自然,事事相因而无闲笔。全书有一条围绕着宝玉的爱情和婚姻的线索,还有一条以凤姐为主的家族线索,另有一条以贾雨村、刘姥姥为主的社会线索,这三条线索相互交融。《红楼梦》像崇山峻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观,这样的奇观总能 ③ 。
《红楼梦》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命运的叩问,这种思考和叩问带有忧郁的色调,像一首瑰丽的精神史诗而令人陶醉。《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对人生感悟和追求,不是表现为对传统仕途经济的超越,而且表现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博大精深 ②浑然天成 ③引人入胜
19. ①比喻句由本体“《红楼梦》”、喻体“崇山峻岭”和比喻词“像”构成。把《红楼梦》比作崇山峻岭,使表达生动形象。②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人们认识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吸引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探究《红楼梦》。
20. 示例:《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不但表现为对传统仕途经济的超越,而且表现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红楼梦》被成为“百科全书”,说明内容广博,可填“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学识广博精深。
②由“环环相扣而自然”可知,《红楼梦》虽然纷繁复杂但却很有逻辑,很自然,可填“浑然天成”。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
③“奇观”是很吸引人的,可填“引人入胜”。引人人胜:现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美妙动人。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构成:“《红楼梦》像崇山峻岭”,比喻句由本体“《红楼梦》”、喻体“崇山峻岭”和比喻词“像”构成。
②效果:把《红楼梦》比作崇山峻岭,使表达生动形象。“横看成岭侧成峰”是说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能看到与众不同的风光,而“奇观”则更吸引人去探索。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人们认识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吸引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探究《红楼梦》。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①结构混乱,将“的对人生感悟和追求”改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或“的人生感悟和追求”;
②搭配不当,“不是……而且”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不是”改为“不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作上述新闻的标题的一项是( )
A. 支持农村地区购买新能源汽车
B. 两部门出台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C. 我国已建成较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D. 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振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
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可知,主要阐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第二段,结合“但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可知,主要阐述我国农村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意义。第二段是对第一段内容的相关补充说明,故新闻的主要内容应是“两部门出台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故选B。
22.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施耐庵的《水浒传》都是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作品,用一句话简要概述其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65个字。
【答案】示例1:关汉卿的《窦娥冤》讲述了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被冤枉为杀人凶手并被判斩首示众而最后感天动地的故事。(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示例2:施耐庵的《水浒传》叙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而四处征战的故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概括情节的能力。
小说的内容概括主要针对故事情节,注意把人物和事件表述准确简洁。
关汉卿的《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多年前,孔子告诉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着利他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的故事。利他主义者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价值,而为他人提供价值的人往往最终也会得到回报;利己主义者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但一味地利已而不利人甚至损人,不利于合作与共赢,不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最终也会反噬自己。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孔子的名言,并阐述了利他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的特征,指出利他主义者为他人提供价值而最终也会得到回报,而利己主义者一味地利己不利人,最终也会反噬自己。从中可以提炼出两组关键词“利己”与“利他”,“回报”与“反噬”。从而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争做利他主义者,将个人小我融入到集体大我中,在献身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利己与利他的内涵与实质,二者的辩证关系,发扬利他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何处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利他主义的重要性”时,可以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各行各业的中华儿女牺牲小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例,如黄文秀北师大毕业后回家乡扶贫,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疫情期间,无数“00后”白衣天使、志愿者主动奔赴抗疫一线,铸造成抗疫的钢铁长城等事例,论证利他主义精神的内涵表现。也可以引用《雷锋日记》中“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的言论,论证当代青年应铸牢利他思想,在利他中成就自我。还可以眼于社会热点现象,列举当前社会存在的“精致利己主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心态等进行反面论证,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摒弃极端利己思想,争做利他主义青年。
2.守立己达人之心,于利他中成就自我。
3.走出个人孤岛,厚植利他精神。
4.先大家而后己身,勉国志则献忠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