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05 09:1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2.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3.“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小明在房间里做作业,一听到客厅里的电视机传来这个声音时,就知道是全国最耀眼的明星——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含泪说出的,这是根据不同的人声音的什么特征不同判断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4.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5.我国的民族音乐渊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6.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7.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8.2023年4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歌《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 B.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二、填空题
9.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鸟鸣涧》是他的经典之作。如图诗中“月出”的参照物是 ;诗人根据声音的 辨别山涧传来的是鸟鸣声。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月亮升起,惊醒睡在树上的山鸟,鸟鸣声在山涧中回荡
10.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11.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
12.如图所示是一个由上百根金属管构建而成的雕塑,四面八方吹来的风通过管道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该声音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由于雕塑上的管道长短不一,故会发出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的声音,因此该雕塑被称为“唱歌的树”。

13.如图所示,当千年非遗“南音”遇上流行音乐,一首《百鸟归巢》惊艳2023年兔年春晚舞台。洞箫悠远,四宝清脆,述说古城绵延不绝的人间烟火,观众能够区分出洞箫、四宝乐器是根据不同乐器的 不同;“四宝”乐器更是“南音”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通过敲击不同部位来改变发出乐音的 。(以上选项均填写:“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简答题
14.苍蝇和蚊子都是由于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请问它们当中翅膀振动得快的是哪个?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15.小小音乐会。试着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说说你的乐器的物理原理。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
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如图)。
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如图)。
四、作图题
16.如图所示的图丙所示为某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请在图丁的坐标图中画出一种声音的波形图,要求该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变,响度变为图丙所示声音的一半。
17.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若图(a)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图(b)中画出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五、实验题
18.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验证 。
(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答: ;原因是: 。
19.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均选填序号)
①控制变量法②等效替代法③转换法④理想模型法⑤科学推理法
(1)图 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幅度”)增大。
六、计算题
20.渔民渔船上使用的声呐能用于探测海底地形或者导航,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
(1)如果声呐发声体每分钟振动1.2×107次,发声的频率是多少Hz?
(2)渔船静止在某处海面,声呐竖直向下发出声信号,1.6秒后接收到回声,该处海水深度是多少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频率表示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已知M发出声音的频率为440Hz,表示该音叉每秒钟振动440次,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M和N发出声音的频率都为440Hz,所以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引起N音叉振动的能量是由M音叉传递来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所以N音叉发声振动的振幅应比M音叉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量高,即响度大,故B错误;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由于不同的人的声带的结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根据音色不同的人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B.古筝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琴弦的振幅不同,响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古筝时是由琴弦振动发声的,故A正确;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箫声与鼓声发声的材料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下,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笛子和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笛声和鼓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声的响度可能比鼓声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尖细的笛声频率高,音调高,低沉的鼓声频率低,音调低,所以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故C正确;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鼓声和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男女歌手声音的传声介质均为空气,温度也相同,因此传播速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现场观众耳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地面 音色
【详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不断升高,即“月出”。
[2]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辨别发声体。诗人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山涧传来的是鸟鸣声。
10. 振动 空气 大
【详解】[1][2]当演奏者用古琴弹奏名曲时,琴弦由于拨动而振动,发出声音,在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
[3]声音的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11. 响度 变大
【详解】[1][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12. 空气柱 音调
【详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四面八方吹来的风通过管道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该声音是由于钢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由于雕塑上的管道长短不一,所以管中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管道会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13. 音色 音调
【详解】[1]不同乐器发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区分出洞箫、四宝乐器是根据音色不同。
[2]敲击同一乐的不同部位,不能改变其音色及响度,可改变其振动快慢,所以改变的是音调。
14.见解析
【详解】苍蝇和蚊子当中翅膀振动得快的是蚊子。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快慢来决定的,发声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高,而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苍蝇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由此可以判断,苍蝇和蚊子当中翅膀振动得快的是蚊子。
15.见解析
【详解】方案一:敲击水琴瓶,水和瓶子一起振动,水约多,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方案二:吹气时,空气柱振动,上下推拉“活塞”,空气柱的长短发生变化,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音调。
16.
【详解】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要求声音的音调不变,即频率不变;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要求声音的响度减小一半,即振幅减小一半,即波形有上下一个格的高度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 要求声音的音色不变,即波形不变,故如下图
17.见解析
【详解】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但音调不变,如下图
18. a、d 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不可行 没有控制琴弦的粗细相同
【详解】(1)[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琴弦的粗细相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由图和题意可知,应选择琴弦a和d。
(2)[2]选择琴弦a和b,材料和长度均相同,而粗细不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3)[3][4][选择琴弦b和c,长度相同,但材料和粗细均不同,没有控制琴弦的粗细相同,故不能探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19. 甲 ③ 使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不能 ⑤ 频率 ① 幅度
【详解】(1)[1][2][3]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显示出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故选填③。
(2)[4][5]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故选填⑤。
(3)[6][7][8]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选填①。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幅度增大。
20.(1)2×105Hz;(2)1200m
【详解】解:(1)发声的频率
(2)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由可得,此处海的深度
s=vt=1500m/s×0.8s=1200m
答:(1)发声的频率是2×105Hz;
(2)该处海水深度是1200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