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炎热的夏天,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减少
B.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
C.身上流的汗水慢慢“消失”
D.装冰水的瓶子外“冒汗”
2.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经常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导致护目镜上起雾,影响观察(如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护目镜上的“雾”在护目镜的外侧
B.护目镜上的“雾”可能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
C.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3.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4.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小明对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温暖的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感到凉快,这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深秋的清晨,有时会看到路边草木上的露珠,这是凝华现象
D.北方的冬天,人在室外说话时口中会呼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5.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水珠”,下列4个场景中,“水珠”的形成过程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深秋草叶上的“水珠”
B.雪后放晴,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
C.洗完热水澡后,浴室镜子上出现的“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
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冬天江河结冰
春天白雾弥漫
D. 阳光下露珠变小
7.愉快的周末到了,壮壮和家人吃自助餐时看到冷柜周围冒出的“冷气”如图所示,联想到了热水壶烧热水时壶嘴周围冒“热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都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C.“热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8.如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冰面下布满制冰管,液态二氧化碳在制冰管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使水结冰。下列有关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 升华 B.汽化 凝固 C.升华 液化 D.凝华 凝固
二、填空题
9.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部分器材,安装甲装置时应先调整 (A/B)的高度,A、B两同学分别在两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其中剪裁合适的是 (A/B)同学。
10.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11.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12.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 (填物态变化名),会 身体的热。
13.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雾气”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口罩是抗疫必备物资,其核心材料熔喷布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超细纤维,最后组合成布。
三、简答题
14.冬天,牙医为了能方便看清患者口腔内部,便将小金属镜放入口腔,但金属镜放入口腔内,往往镜面上有一层水珠而妨碍看清口腔。
(1)说明镜面上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2)提出解决办法,并说明理由。
15.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吃冰棒和往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请根据这种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吃冰棒凉快这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往皮肤上擦酒精凉快这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3)这两种现象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四、作图题
16.在室温为20℃的实验室里,小芳用80克的水做液体的沸腾实验,画出了如下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而小强用50克的水和同样的热源来做实验,请你在下图丙中画出小强实验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标准大气压下)。
17.一支合格的温度计,将液体泡沾上酒精,放在空气中,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图像。(室温约为20oC)
五、实验题
18.如图-1,是一个探究酒精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示意图,具体实验步骤略。
(1)小华对图-1(b)的实验设计提出质疑: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酒精沸点约为78℃,实验时,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 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2)小华做出如图-2的改进,用热水改变酒精的温度。在保温杯内加满70℃的热水,用薄片盖在保温杯上且与水面充分接触,将0.1mL酒精滴在薄片上,记录酒精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换用70℃以下不同温度的热水多次实验。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他可选择 (选填“塑料”或“铝”)薄片进行实验,理由是 ;
(3)小华根据“在气候湿润的地方,或阴雨天气的时候,空气湿度大,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密闭的房间内,用智能加湿器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到一定数值;
②用10g水将1张全棉柔巾全部浸湿,然后完全展开,用细绳和吸管将其悬挂在电子秤下端,如图-3所示,记录此时电子秤示数;1小时后,再次记录电子秤示数;
③改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换用规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实验过程中,房间内温度及空气流动变化忽略不计。)
表1
空气湿度 40% 45% 50% 60% 70%
11.8 11.8 11.8 11.8 11.8
6.4 6.6 6.9 7.5 7.8
表2
物质 密度 沸点 比热容
水 100
酒精 约78
食用油 约250 约
分析表1中的数据,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g;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 ,水蒸发得越快;
(4)请你参考表2中的数据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事实依据: 。
19.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 ;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温度/℃
(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 现象;
(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 热量;
(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
六、计算题
20.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中的两项错误之处:
① ;
② 。
(2)纠正错误后,小凡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如表所示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从记录数据或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时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
(4)在本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冰块逐渐减少,冰块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身上流的汗水慢慢“消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是汽化,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装冰水的瓶子外“冒汗”,是由于空气中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子发生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护目镜上的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护目镜的内侧,故A错误;
B.护目镜上的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护目镜上的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
3.D
【详解】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是减小了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不断补充水,不会加快水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雪变成液态的水,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在地面上洒水感到凉快,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故B错误;
C.路边草木上的露珠,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这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呼出的“白气”,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这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深秋草叶上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雪后放晴,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是固态的雪熔化形成的;洗完热水澡后,浴室镜子上出现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是室内热的水蒸气碰到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综上所述,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与其它三项物态变化不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冰雪遇暖消融,冰由固态雪熔化为液态水,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江河结冰,液态的水凝固为固态的冰,故B符合题意;
CD.雾和露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吃自助餐时看到冷柜周围冒出的“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而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液态二氧化碳在制冰管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B。
9. B A
【详解】[1]实验中,为了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整铁圈B,确定其高度时应点燃酒精灯。
[2]B同学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故剪裁合适的是A同学。
10. 吸收 液化
【详解】[1]路基温度上升,液氨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2]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氨沉入棒底。
11. 吸收 凝固
【详解】[1][2]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12. 汽化 吸收
【详解】[1][2]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由于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会使人的温度降低,人易着凉。
13. 液化 凝固
【详解】[1] 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雾气”是呼吸时从嘴里带出来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2]由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形成了固态超细纤维,由液体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14.(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口腔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小镜子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
(2)放入口腔之前,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是为了使平面镜的温度升高,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发生液化现象,使镜片变得模糊不清。
15.见解析
【详解】(1)吃冰棒时,冰棒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人会觉得凉快。
(2)酒精擦在皮肤上,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此过程吸热,人会觉得凉快。
(3)熔化过程和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16.
【详解】加热条件完全相同,初温相同,小强的水的质量要小于小芳的水的质量,故小强的水的温度变化快,由于都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都为100℃,故温度时间图像如下图示:
17.
【详解】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当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有酒精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如图所示:
18. 沸腾 铝 铝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 4.3 低 沸点 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其他条件相同时,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
【详解】(1)[1]酒精沸点约为78℃,而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因此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沸腾,影响实验现象的观测。
(2)[2][3]因为铝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因此,为了使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应当选择铝薄片进行实验。
(3)[4]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5]由实验数据可知,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1h后,空气湿度越小,棉柔巾的质量越小,即蒸发的水的质量越多,水蒸发的越快。
(6)[6][7]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表格2可知,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其他条件相同时,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
19. 秒表 汽化 扩散 保持不变 吸收 方便安全(或省时,受热均匀,保持营养等合理即可)
【详解】(1)[1]实验中要测量时间,实验室用秒表测量时间,故还需要秒表。
(2)[2][3][4]汽化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奶香四溢,是牛奶分子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闻到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3)[4][5]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可知,牛奶加热到2.5min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故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沸腾过程中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牛奶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6]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会“潽锅”,因为牛奶达到沸点后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故不会沸腾,出现“潽锅”。另外水浴法加热,牛奶受热均匀,能有效锁住牛奶营养。
20. 温度计示数没有稳定时就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98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加入初温较高的水
【详解】(1)[1][2]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立即读数,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正在上升,还没有达到热水的温度;而且他还把温度计水中拿出来读数,温度计的示数会受外界温度影响,也是不对的;即两项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示数没有稳定时就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2)[3]在坐标上依次描出图表中对应的点,用平滑的线把这些点连线起来,如图
(3)[4][5]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6]要缩短完成实验的时间,也就是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盖纸盖、加入的水少一些、加入初温较高的水、加大火焰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