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3课时)
项 目 纬线
定义
指示方向
位置关系
长度特点
数量
图示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最长,赤道向南北逐渐缩短,到南北极缩为一个点
平行
东西
无数条
项 目 纬度
0°纬线
字母代号
度数变化
度数范围
半球界线
特殊划分(低中高纬度)
赤道( 0 纬线)
0°~90
北纬度向北增大;南纬度向南增大
南纬(S)北纬(N)
赤道(0 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纬度越大,纬线越短
三、经线与经度
1.什么是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三、经线与经度
2.经线的特征
思考经线的特征: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半圆
相等
南北
相交于极点
英国首都伦敦东南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有一座子午宫,一条宽10多厘米、长10多米的铜质子午线镶嵌在地面上,笔直地从宫中伸出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本初子午线”。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认识本初子午线
0°
经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30°E
60°
90°
120°
150°
180°
30°W
60°
90°
120°
150°
180°
西经0°~180°
东经0°~180°
东经(E)
西经(W)
0 经线
向东度数增大
向西度数增大
就像切橙子皮一样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切开展为平面。
将南北两端拉伸得到经线为一组平行线
40O
50O
60O
70O
度数向东(右)增大为东经(E)
E
E
E
E
70O
60O
50O
40O
经度度数向西(左)减小为西经(W)
W
W
W
W
10O
0O
10O
20O
0度以东为东经,0度以西为西经
W
E
E
0°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170O
180O
170O
160O
E
W
W
三、经线与经度
40°
50°
60°
70°
E
E
E
E
A
A:50°E
B
B:70°E
读出A、B两点的经度。
小试牛刀:
三、经线与经度
A:20°W
B:100°E
C:20°E
A
B
C
小试牛刀:
以下三点经度的读法,写法
三、经线与经度
4.经线圈
思考: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
W
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相加等于180°;
一个在东经,
另一个在西经。
三、经线与经度
0°
0°
180°
180°
东 经
西 经
一个经线圈可以将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如果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你觉得哪两条经线应该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160°E
0°
为了避免把许多国家分成两个半球。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三、经线与经度
160°E
20°W
经线和经度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东半球
西半球
5.东西半球的划分
三、经线与经度
把下列经度和所属的东、西半球连接起来。
15°W 17°E 34°W 150°E 170°E 175°W
东半球
西半球
0o
90oE
90oW
180o
180o
20°W
160°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半球
小试牛刀:
三、经线与经度
经 线
定 义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变化规律
度数范围
半球划分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半圆
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向东增加为东经(E),向西增加为西经(W)
0-180°
西经20°和东经160°
1、本初子午线是 (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2、有关0°经线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侧是东半球 B、西侧是西半球
C、东侧是东经度 D、西侧是东经度
3、东半球的范围是 ( )
A、0°和180°之间
B、20°E到160°E 之间
C、20°W到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之间
当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