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19课俄日的历史转折知识回顾1、17世纪到18世纪主要有哪些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这些国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
民族解放战争(美国)
22361861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在当时的俄国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90%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到国内市场的扩大,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自由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经济: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农奴暴动频繁。两种可能革命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2.目的:为了挽救危机,维护统治
3.时间:1861年4.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1、经济: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农奴暴动频繁。改革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来赎买。方案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政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来赎买。方案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俄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改革者封建土地所有制,沙皇专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进步性局限性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的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列宁1、上述材料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那一重大历史事件?2、材料一可以看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怎样评价该历史事件?课堂小结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原因:
目的:
内容
评价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暴动威胁沙皇统治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获得“解放”时,必须出钱赎买份地性质:
意义:
局限性: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温故知新 在古代,日本是通过哪件事情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19世纪中期 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整体感知,局部分层。
选中词语,提炼要点1、闭关锁国,封建幕府掌握实权。2、外国人侵,幕府统治岌岌可危。3、1868年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 年继承王位, 1868 年以《易经》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号为明治元年。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日本明治维新(二)内容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1898 年,日本学龄儿童就学率达 97% ,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要之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无国民安得有人材?无国民且不成社会。”。
—钱单士厘:《癸卯游行记.归潜记》
材料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日本明治维新(三)评价(作用意义)性质: 积极性:局限性:1.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天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对外政策的变化闭关锁国对外开放学习侵略扩张前:时:后:(三)评价(作用意义)性质: 积极性:局限性:1.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天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3.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背景:
内容
评价
幕府统治陷入危机;倒幕运动(前提)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
意义:
局限性: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重大的转折点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
军事:“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改革者:明治天皇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示?1、要善于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2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经济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重视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请思考改革 学习 借鉴 创新 发展 纵观学习过的人类改革历史:
封建社会:中国商秧变法
中古欧洲查理马特改革… …
近代社会: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
现代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 … 你能感受到这些成功的改革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经验吗?对个人成长有哪些指导呢?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D1.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5.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比较这两次改革,其共同点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A6.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D12.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 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B 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C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13.19世纪60年代,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英国、荷兰
B日本、俄国
C英国、西班牙
D荷兰、西班牙B9.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A 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B 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 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D 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D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电力的广泛应用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取代蒸汽
成为工厂
机器主要
动力电器产品
改善人们
的生活新
能
源电气时代“冯如一号” 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时间:19世纪70年代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2.标志:1.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制成内燃机汽车3.领先国家:美国、德国2.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成飞机4.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话、电灯(爱迪生)5.交通运输领域:18世纪60年代 英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轮船、火车机车 蒸汽时代1、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逐步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4、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美国、德国电灯、电话、内燃机、汽车、飞机、飞艇电气时代1、经济方面: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方面:出现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社会生活:改变生活方式,扩大活动范围哈格里夫斯、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爱迪生、卡尔-本次、莱特兄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汽船(轮船)、火车(蒸汽机车)电车、汽车、飞机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1、许多生产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的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侧重于重工业部门。(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19世纪70年代开始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极其缓慢。
③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如果你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我们国家以后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登高望远必须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主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问题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的精神和品质。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政策
4、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主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