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四年级 上册(R)
第八单元 历史故事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时一 筑要素基石
名师导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文章简短,但描写生动,故事性强。学习时,先理解课题,说出题目的意思;再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然后将文言文转化成现代语言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故事。
要素 理解字义
例1:读句子,体会并写出“之”字所指代的内容。
(1)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
(2)人问之。 _______
(3)取之,信然。 _______
李子
王戎
李子
要素 背诵文言文
例3:读下面的语句,梳理故事的脉络,在括号里注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进行背诵。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 )
(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
(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
经过
结果
起因
要素 复述故事
例3:借助图片或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竞走(jìng jìn) 王戎(lóng róng) 看见(kān kàn)
诸多(zhū zhù) 唯一(wēi wéi) 看护(kān kàn)
√
√
√
√
√
√
2.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戎 戒〕( )装 〔赏 尝〕( )试 〔诸 堵〕( )位
〔竟 竞〕( )争 〔唯 维〕( )独 〔曰 日〕答( )
戎
尝
诸
竞
唯
曰
3.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 )
A.品尝 B.曾经 C.常常
(2)诸儿竞走取之。( )
A.众,许多 B.之于 C.之乎
B
A
(3)诸儿竞走取之。( )
A.竞走比赛 B.竟然走了 C.争着跑过去
(4)唯戎不动。( )
A.只有 B.唯一 C.唯恐
(5)取之,信然。( )
A.相信他 B. 的确如此 C.写信告诉
C
A
B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之,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和许多小孩子一起出去玩。
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王戎是东汉人,是“竹林七贤”之一。( )
(2)课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的志人小说集。 ( )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是“看到道路旁边李树的很多树枝都被风吹折了”。( )
6.下面哪个成语出自这则故事?( )
A.投桃报李 B.瓜田李下 C.道旁苦李 D.桃李满门
×
√
×
C
课时二 构素养大厦
品读 诸儿取之
1.读句子,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 ( )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的为人。
B
(2)“折枝”的意思是( )
A.折断了树枝 B.折断了的树枝
C.压弯了树枝
(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C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品读 唯戎不动
2.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写了王戎与“诸儿”面对李子时的不同表现,突出了王戎的______________。
对比
聪明过人
(2)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3)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
A.别的小孩子尝过,发现了李子是苦的。
B.李树长在路边,李子如果不苦,早被摘光了。
C.李树长在道路旁,李子必然是苦的。
D.别人争抢获取的不是好东西。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B
(4)王戎相比诸小儿的过人之处是( )(多选)
A.能够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AB
3.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D.做事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A
4.拓展阅读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①承间:趁机。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详沉静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纵百姓观之( ) ②了无惧色(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想一想,王戎听到虎吼为什么不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看
害怕
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儿也不害怕。
因为他知道老虎被栅栏挡住了,不会伤害到自己。
(4)读了这则故事,你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还知道王戎的什么故事?
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遇事冷静分析的品质值得我学习。示例:我还知道王戎是个有名的孝子,母亲起身王戎都要帮母亲扶着拐杖。
5.《王戎不取道旁李》和《王戎观虎》这两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王戎小时候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启迪,请你给大家推荐一篇这样的有智慧的文言文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要求: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