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7 09:3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
C.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2.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一个丙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3.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三甲肼,用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偏三甲肼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4.在通电条件下,甲酸与氧气的反应微观图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由此实验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B.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5.酸性高锰酸钾或三氧化铬()常被用作酒精检测仪。检测原理是在酸性(稀硫酸)条件下,与乙醇反应生成绿色的硫酸铬。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加热时固体中含氧量在逐渐下降
D.B点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
6.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之一,其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 C.NO2 D.N2O3
7.载人航天器中的物质和能源都十分宝贵,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氧循环研究,实现了空间站中氧气的再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和CH4质子数相同
B.反应①为
C.太阳能可作为反应②的能量来源
D.循环反应后氢原子数目增加
8.工业上用NO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理论上,、足量可以将NO、全部转化为
D.工业上,30kg NO生产得到42 kg
9.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学化学者基本素质,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1.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 和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 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12.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B.过氧化氢分解:H2O2═H2↑+O2↑
C.铁在氧气中燃烧:Fe+O2═Fe2O3
D.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4Al+3O2═2Al2O3
13.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 D.该反应中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2:1
14.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因素。取粗细相同的用砂纸打磨过的细铁丝进行实验,记录如下图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编号 铁丝种类 燃烧现象
① 含碳0.03%的铁丝 极少火星
② 含碳0.08%的铁丝 少量火星
③ 含碳0.15%的铁丝 明显火星四射
A.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其炸裂
B.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
15.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
B.氧烛不能与可燃物混装保存
C.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D.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
二、填空题
16.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
(1)资料一:发射嫦娥四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有偏二甲肼,发射时与助燃剂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化学式为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两种物质中都含有 。(填字母序号)
A.氮原子 B.氮分子 C.氮气 D.氮元素
(2)资料二: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发现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资料三:据报道,载人宇宙飞船中一般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颗粒的装置,其中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常温下就能消耗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成功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主火炬使用的燃料是氢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所示,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电解过程中,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1)航天空间站的太阳能板采用砷化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的值为 。

(2)氢氧发动机为火箭腾飞提供“硬核”动力,发动机工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载人航天器中处理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19.MnO2在能源、材料、信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常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和制备金属锰等物质。在化学上,还用作催化剂和氧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O2的制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锰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 。
(2)制备O2:加热氯酸钾和MnO2的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制备Cl2:,则X的化学式是 。
20.“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省有多项民间手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南昌瓷画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锆()。

(1)在850℃条件下,镁()与四氯化锆()发生反应生成锆与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锆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氧化锆,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图1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锆原子的中子数为 ;
(4)图2是锆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粒子的化学性质与锆原子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从A~G中选择)组合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H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
(4)装置Ⅰ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发出大量的热。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装置示意图,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用棒棒冰的包装自制成B装置代替A装置,图中用手挤压棒棒冰的包装目的是什么?
(3)若用C收集氧气,请设计方案证明该装置氧气已收集满。
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B两个实验方案的装置中,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序号),B实验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认为C实验方案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他的理由是 。
四、计算题
24.“西气东输”使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进入千家万户,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
(1)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一定质量的甲烷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2.2gCO2、7.2gH2O和一定量的CO,该反应生成的CO的质量为 g。
五、综合应用题
25.人类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物质,以满足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以下为人类利用海水获得所需物质的途径,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Ⅰ.分离淡水
(1)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进行蒸馏淡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淡化后淡水槽中得到的水属于 (选填“硬水”或“软水”)。

Ⅱ.提纯海盐
(2)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海盐,即氯化钠,人类在海滩上建盐田,通过贮水池、蒸发池和结晶池得到食盐晶体和母液,此种结晶方法采用的原理是 。
Ⅲ.母液制镁
将海盐从海水中分离提纯之后剩下的母液称为苦卤,其中含有许多有价值的元素,如镁元素。目前从苦卤(含有)中提取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3)在苦卤中倒入石灰乳,即可得到悬浊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操作①的步骤为过滤,实验室过滤操作如下图,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5)在沉淀物中加入稀盐酸后即可得到,该反应属于反应 (填基本类型)。
(6)通过电解熔融使其分解,即可得到金属镁和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在下用焦炭还原氧化镁,也可以制得金属镁,但该方法的缺点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氮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氢气得到氧,属于还原剂,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分析】根据题意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2H4O2,则一个丙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故正确;
D、根据方程式,甲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则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正确。
故选B。
3.A
【详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含有4个N原子、8个O原子;而反应后含有N、H、O、C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8、8、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判断在X中应含有2个C原子、8个H原子和2个N原子,化学式为C2H8N2,故选:A。
4.A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错误;
B、由②可知,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HCOOH与O2在铂催化剂和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由此可知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CrO3与乙醇反应生成硫酸铬,乙醇被CrO3氧化为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另一种物质是H2O,所以CrO3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逐渐减小,固体质量逐渐减小,说明CrO3加热时逐步分解有氧气生成,所以加热时固体中含氧量在逐渐下降,故C正确;
D、设CrO3的质量为100g,则CrO3中铬元素的质量为:,B点剩余固体残留率为76%,B点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0g×76%=7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铬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物中铬元素的质量为5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6g-52g=24g,则剩余固体中铬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即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Cr2O3,故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和10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尚缺的4个氮原子与4个氧原子存在于4X中,则X的化学式为NO,故选B。
7.D
【详解】A、氢、氧、碳的质子数分别是1、8、6,则H2O质子数为,CH4质子数为,H2O和CH4质子数相同,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反应①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C、反应②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需要能量,太阳能可作为反应②的能量来源,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改变,则循环反应后氢原子数目不变,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反应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与 O2 的分子数之比为2:1,选项错误;
B、转化过程中,反应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有0变为-2,选项错误;
C、由图知,反应①②循环发生,故理论上O2、H2O足量可以将NO、NO2全部转化为HNO3,选项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NO全部转化为HNO3,硝酸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一氧化氮,则,选项错误。
故选C。
9.C
【分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A.没有气体符号,错误;
B.没有反应条件,错误;
C.正确;
D.没有配平,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水,常温下是液体,故A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成物是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C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即生成物的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A、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错误;
B、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N2和H2按个数比1:3进行该反应,错误;
C、是NH3, N、H元素的质量比为14:3,错误;
D、从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此选项错误;
B. 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此选项错误;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此选项错误;
D.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正确;
B.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该反应中的生成物一种是化合物,一种是单质,此选项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此选项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2:1,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A、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A说法正确;
B、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B说法正确;
C、铁与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C说法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5.A
【详解】A、氧烛中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若与可燃物混装,可能会引起爆炸,故B正确;
C、氧烛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故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故D正确。
故选A。
16.(1) H2O D
(2)+4
(3)
【详解】(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C、H、N、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生成物中除X外C、N、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6、4,X的化学计量数为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1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X的化学式为H2O;物质由元素组成,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偏二甲肼含有偏二甲肼分子,四氧化二氮含有四氧化二氮分子,不含有氮分子、氮气,分子由原子构成,偏二甲肼分子、四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氮原子。故填:H2O;D。
(2)钛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则:(+2)+x+(-2)×3=0,得:x=+4,故填:+4。
(3)过氧化钠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7. 2H2+O22H2O 2:1 变大
【详解】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如图所示,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试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
电解过程中水的质量不断减少,硫酸钠质量不变,故硫酸钠的浓度变大。
18.(1)18
(2)
(3)
【详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2+8+x+3=31,解得x=18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19.(1)+7价
(2)
(3)MnCl2
【详解】(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是+7价,MnSO4中锰元素是+2价,MnO2中锰元素化合价是+4价,因此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锰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价;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锰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氯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则X的化学式是MnCl2。
20.(1)
(2)化合反应
(3)51
(4)A
【详解】(1)由题意可知,反应为镁和四氯化锆在850℃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锆与氯化镁,故方程式为2Mg+ZrCl4Zr+2MgCl2。
(2)锆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氧化锆,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反应特点,故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原子中,质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由信息示意图可知,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91,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信息示意图可知,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故质子数为40,故锆原子的中子数=91-40=51。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锆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故化学性质与锆原子相似,故A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第一层为最外层,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故化学性质与锆原子不相似,故B不符合题意;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化学性质与锆原子不相似,故C不符合题意;
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10,故化学性质与锆原子不相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1)锥形瓶
(2) ABCE或ADE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详解】(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由于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排水法干燥,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可选择E向上排空气法,故可选择图中的ABCE或ADE组合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H收集 CO2 ,气体应该从长管a端通入,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装置Ⅰ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出大量的热。
22.(1)
(2)使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开始
(3)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a,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详解】(1)A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可将固体置于无纺布包中,液体置于棒棒冰包装的下部,用手挤压棒棒冰的包装,使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开始;
(3)若用C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从b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a,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23.(1) A
(2)蒸馏水和酒精混合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详解】(1)A方案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不含气体,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方案中的产物有气体,装置未密封,气体逸散会导致装置总质量减轻,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实验方案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A;;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C实验方案中蒸馏水和酒精混合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填:蒸馏水和酒精混合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4.(1)
(2)4.2
【详解】(1)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定质量的甲烷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2.2gCO2、7.2gH2O和一定量的C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均不变,7.2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则甲烷的质量为;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2gCO2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则一氧化碳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4g-0.6g=1.8g,故该反应生成的CO的质量为。
25.(1)软水
(2)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3)
(4)滤纸破损
(5)复分解反应
(6)
(7)该反应条件要求苛刻,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详解】(1)淡化后淡水槽中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不含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
(2)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海盐,即氯化钠,人类在海滩上建盐田,通过贮水池、蒸发池和结晶池得到食盐晶体和母液,此种结晶方法采用的原理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3)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操作①的步骤为过滤,实验室过滤操作如下图,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
(5)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6)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在2000℃下用焦炭还原氧化镁,也可以制得金属镁,但该方法的缺点是:该反应条件要求苛刻,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