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1.默写填空。
儒家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论语·学而》强调“按时温习的乐趣”的句子是: , ?
(3)《论语·子罕》感叹时光流逝,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
(4)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
(5)《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 ,
?
(6)(21-22·菏泽定陶区期中改编)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真是“ ,
?”(《论语·学而》)届时,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和运动员。
语录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
夜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解析:
“说”同“悦”,愉快。
C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
A.“志”,古今意义都是“志向”。B.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缘故、事故等。C.三人: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D.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一切水。故选A。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匹夫不可夺志也
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饭疏食,饮水
·
· ·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B.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C.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不亦说乎 不亦君子乎
·
·
·
·
·
·
·
·
解析:
A项第一个“为”意为“做,担任”,第二个“为”意为“替”;B项第一个“知”意为“了解”,第二个“知”意为“获得,得到”;C项第一个“其”意为“它的”,第二个“其”意为“他人的”;D项两个“亦”均解释为“也”。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送孟浩然之广陵
·
·
·
·
· ·
解析:
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中的“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
D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解析:
B项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思而不学/则殆”。
B
解析:
“逝者如斯”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不合语境。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
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将军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 · ·
· · · ·
· · ·
·
· · · ·
· · · ·
8.下列选项中对孔子人生经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指孔子十五岁时决定开始学习。
B.“三十而立”是指孔子三十岁时通过长期的学习、求索、思考,建立起了自己
的价值观。
C.“四十而不惑”是指孔子四十岁时博学多闻,堪称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
什么知识都难不倒他。
D.“六十而耳顺”是指孔子六十岁时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言论,不听取别人的任何
想法。
解析: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指孔子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C.“四十而不惑”是指孔子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D.“六十而耳顺”是指孔子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B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古代人名字里的“子”是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
子、孟子、老子等。
C.孔子,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道家代表人物。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对方的父亲用“令尊”,称自己的父亲
用“家君”。
解析:
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
C
(21-22·济南外国语学校期中改编)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传不习乎 传:传授
C.不逾矩 逾:越过
D.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与人期行
C.思而不学则殆 则是无礼
D.择其善者而从之 下车引之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文中选择一句,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 ·
·
·
·
·
·
·
·
·
·
·
·
·
· ·
解析:
“传不习乎”中的“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B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传不习乎 传:传授
C.不逾矩 逾:越过
D.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 ·
·
·
·
·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与人期行
C.思而不学则殆 则是无礼
D.择其善者而从之 下车引之
· ·
·
·
·
·
·
·
·
·
解析:
A.“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B.“与”都是介词,和,跟。C.“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D.第一个“之”为代词,指好的方面,第二个“之”为代词,指元方。
D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示例: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示例: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解析:
文言文翻译最好直译,做到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词、语序,有时还要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此题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到位,如,“笃(坚定)”“切(恳切)”“仁(仁德)”“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文中选择一句,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示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人各有所长,大家都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每个人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解析:
从文中任选一句,理解其核心意思,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的启发即可。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雍也》)
【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自《论语·述而》)
【丙】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注】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选自《论语·乡党》)
【注】:食物因经久而变味。
·
·
·
·
参考译文:
【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注】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选自《论语·乡党》)
【注】:食物因经久而变味。
【丙】食物不以做得精细为满足,细切的鱼、肉不以切得细密为满足。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箪食 (2)人不堪其忧 的
(3)饭疏食 (4)不多食 的
15.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割 不 正 不 食 不 得 其 酱 不 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出了颜回贤德的高尚品质。
B.【乙】文“曲肱而枕之”和【丙】文“鱼馁而肉败”的两个“而”字意思不同。
C.【甲】文“一箪食,一瓢饮”和【乙】文“饭疏食,饮水”的两个“饮”字意思不同。
D.【丙】文表明孔子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粮食的数量,
酒可以随便喝直至喝醉。
18.【乙】文体现了孔子吃粗粮,喝冷水,不贪图物质享受的特点;【丙】文表明孔子对食物十分讲究,原则是粮食越精细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这两者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
·
·
·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箪食 的
(2)人不堪其忧 的
(3)饭疏食 的
(4)不多食 的
·
·
·
·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能忍受
吃
吃
答案示例: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15.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割 不 正 不 食 不 得 其 酱 不 食。
解析: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此句也可联系前文“臭恶,不食。失饪,不食”的断句形式进行判断。故断句为: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答案示例:
食物不以做得精细为满足,细切的鱼、肉不以切得细密为满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解析: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食,食物;厌,满足;精,精细;脍,细切的鱼、肉。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出了颜回贤德的高尚品质。
B.【乙】文“曲肱而枕之”和【丙】文“鱼馁而肉败”的两个“而”字意思不
同。
C.【甲】文“一箪食,一瓢饮”和【乙】文“饭疏食,饮水”的两个“饮”字
意思不同。
D.【丙】文表明孔子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
过粮食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直至喝醉。
解析:
“酒可以随便喝直至喝醉”表述有误。根据“唯酒无量,不及乱”可知,孔子认为酒可以随便喝但是不能喝醉。
D
答案示例:
不矛盾。孔子生活的年代,饮食大多只能果腹,较低级、粗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主要是指在做祭祀用的饮食时,应选用上好的原料,加工时要尽可能精细,这样才能达到尽“仁”尽“礼”的意愿。可见,孔子的饮食思想是与祭祀相联系的,是建立在“仁”“礼”的崇儒重道基础上的。
18.【乙】文体现了孔子吃粗粮,喝冷水,不贪图物质享受的特点;【丙】文表明孔子对食物十分讲究,原则是粮食越精细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这两者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再结合文章阐述理由。由【乙】文可知,孔子生活的年代,物质较匮乏,饮食就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食物较低级,做工较粗糙;而【丙】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物不以做得精细为满足,细切的鱼、肉不以切得细密为满足)”“祭于公,不宿肉(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意在讲明在制作祭祀用的食物时,从原料到制作过程都追求完美,才能表达尽“仁”尽“礼”的意愿;以小见大,通过孔子饮食方面的思想与祭祀相关联,可见孔子的行为都是在崇儒重道的基础上,奉行“仁”“礼”观念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
数②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④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⑤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选自《史记》)
【注】①进:进展,此处指换新曲。下文“益”同此。②数:节拍之数,指弹奏技巧。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志: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为人:做人,即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译文: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
数②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④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⑤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选自《史记》)
【注】①进:进展,此处指换新曲。下文“益”同此。②数:节拍之数,指弹奏技巧。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志: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为人:做人,即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学了十天仍没换新曲子(学习)。师襄子说:“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它的弹奏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有一种静默深思的神情了,有一种欣然喜悦、高瞻远瞩、志向高远的神情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奏
(2)丘已习其曲矣 奏
(3)丘未得其志也 奏
(4)有所穆然深思焉 奏
20.下列句子中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B.丘已习其曲矣
C.丘未得其志也
D.有所穆然深思焉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2)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22.孔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哪则语录?
·
·
·
·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奏
(2)丘已习其曲矣 奏
(3)丘未得其志也 奏
(4)有所穆然深思焉 奏
·
·
·
·
弹奏
熟悉
领会
思考
解析:
注意(1)中的“鼓”,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20.下列句子中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B.丘已习其曲矣
C.丘未得其志也
D.有所穆然深思焉
解析:
“师襄子”前面省略了介词“于”。
A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解析:
文言文翻译最好直译,做到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词、语序,有时还要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此题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到位,如,“习(熟悉)”“未(没有)”。
答案示例:
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
(2)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答案示例:
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22.孔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哪则语录?
答案示例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示例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本文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而且通过孔子好学善思、锲而不舍、用心专一的求学精神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教育家孔子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