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习题课件(3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习题课件(3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5 22:20:15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阶段练习1
1.下列最有利于形成人地和谐观念的是(   )
A.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
B.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C.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
D.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济南的小芳利用暑假去“世园会”游玩,下列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①运用中国政区图确定北京的位置 ②运用中国交通图规划去北京的行程 ③运用中国地形图预订住宿宾馆 ④运用“世园会”导游图选择游览的景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D
(2022东营)下图示意小明所在学校和火车站周边的道路网。读图,回答3~4题:
A
3.小明在从学校去火车站的路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右图)。他拍摄照片的位置可能位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左图中珠江路实际距离为1 500米,若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   )
A.1∶300 B.1∶3 000
C. D.
C
5.在地图上,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的雪面高程被标记为▲8 848.86米,其中 “8 848.86米”属于(   )
A.图例 B.注记
C.路程 D.比例尺
B
6.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人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读比例尺不同、图幅相同的三幅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以下活动分别需要用到A、B、C三幅地图中的哪一幅:
①在北京旅行、办事,要用到   图。
②确定北京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要用到   图。
③在动物园游览寻找景点,要用到   图。
(2)若在B图中量得天坛公园到国家图书馆的图上距离大约为4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国家图书馆位于天坛公园的    方向。
B
C
A
10.8
西北
(3)比较三幅图,归纳图幅相同,比例尺不同的情况下,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小和图上内容的详略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下表:
图幅相同 表示范围(大或小) 表示内容(详细或简略)
比例尺大    
比例尺小    

详细

简略
谢谢观赏!(共12张PPT)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地图的制作及三要素
1.地图的制作: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    缩小,并用   画在平面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   ,就成为一幅地图。
2.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和注记。
(1)方向
比例
符号
文字
方向
图例
分类 辨别方向的原则
有指向标的地图 根据   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 通常采用“   ”的规定确定方向
指向标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比例尺
①含义:表示   比   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③表示方式
分类 举例
  1∶100 000或1/100 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数字式
文字式
④比例尺大小的选择:绘制地图的范围大,内容简略,选用较  的比例尺;绘制地图的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较   的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在地图中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
②注记:地图上的  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数字。


符号
文字
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
社会经济
1.学会使用地图:地图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   地图。另外,还有新型地图,如电子地图。
2.收集地理信息:基本途径是    ,便捷途径是   。
3.思考地理问题:除了要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还要通过对比、   与综合等方法,探究它们的   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开展地理考察:包括地理考察的途径、进行地理考察要准备的物品和掌握地理技能。
阅读地理图书
访问互联网站
分析
特征
某校初一学生根据校园鸟瞰图绘制了校园平面图。据此回答1~3题:
B
地图的制作及三要素
1.绘制的校园平面图中缺少的地图要素是(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 D.注记
2.图书馆位于体育场的什么方向 (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C
D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
A.1∶10
B.图上距离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
C.十万分之一
D.
4.学习地理要学会不断地收集地理信息,下面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
A.电视新闻 B.访问互联网站
C.图书馆 D.道听途说
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
D
1.魏晋时期,裴秀以“一寸折百里”编制了《地形方丈图》,其中“一寸折百里”指地图三要素中的(   )
A.图例 B.比例尺
C.方向 D.注记
B
2.小明说他的手绘地图还没有完成,你认为下列图例最不可能出现在大学中的是(   )
D
A
B
C
D
3.利用小明的手绘地图,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校园的主要建筑物 B.校园的面积
C.校园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D.校园的海拔
4.图书馆位于田径场的什么方向 (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D
A
下图是小明到某大学进行研学旅行的手绘大学平面地图。据此回答2~4题:
5.野外考察是学习地理知识、欣赏大自然、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小新为野外考察准备了下列物品,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
A.地图 B.指南针
C.照相机 D.玩具
D
6.读北京某地交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校(八角路南面)在小健家的   方向。
(2)小健上学为减少转弯次数从小区西门出发应先沿 
  向   (方向)行进,再沿   路向 
  (方向)行进。
(3)为了环保,小健外出经常乘坐地铁,从小健家到地铁站,先后要经过   、   等道路。行进距离大约为  千米。
(4)图中①~④四个居民区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离学校最近的是   ,与小健家纬度最接近的是   。
东北
古城东街

八角

古城东街
石景山路
2



甲乙两幅图是同一学校的两位同学绘制的该校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位同学在相同大小的A4纸上,绘制同一学校平面图的范围却不同,其原因在于  .
  ,具体地说是甲图比乙图比例尺   (填“大”或“小”)。
(2)已知人工湖在校园的西南部,请你在乙图中绘出指向标。
参考答案:略。(提示:指向标朝向正下方)
(3)如果把乙图的比例尺变为原来的两倍,要想把校园平面图完整地画出来,还需要   张A4纸。
两幅图的比
例尺不同

3
谢谢观赏!(共12张PPT)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开地理之“谜”
1.在我们生活的   中,隐藏着许多奥秘。
2.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
地理环境
《易经·系辞》
1.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确认   ,知道   。
2.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   ,进而提高对生活的   能力。
地理与日常生活
方位
天气变化
基本情况
适应
1.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必须   ,如自然状态下的   地区是难以种植水稻的,即使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也要解决灌溉问题。
2.与工业建设: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   、能源、水源、   和运输等条件。
3.其他:建设项目的确定,   线路的选择,商业网点的开发,    的编制,都离不开地理学的原理和技术。
地理与生产建设
因地制宜
干旱
原料
市场
交通
地区发展规划
4.此外,在解决全球性的   、资源、   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   等方面,地理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口
环境
可持续发展
1.在图1中,可以捕捉到   人在冰天雪地中捕鱼的生动场景;在图2中,可以感受到 
  足球比赛的热烈气氛;在图3中,可以领略到欧洲   的独特风情;在图4中,可以欣赏到   (大洲)质朴粗犷的传统舞蹈。
地理与风土人情
因纽特
南美
威尼斯“水城”
非洲
图1
图2
图3
图4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那里气候   ,很少下雨。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   ,头戴头巾。
炎热
长袍
1.下列问题中,属于地理现象的是(   )
A.刺鲀遇到危险时,身体会迅速鼓起
B.“四季如春”的昆明在大范围的寒潮中出现雨雪低温天气
C.秦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当我们触碰含羞草时,它的叶子会合拢
B
解开地理之“谜”
2.“打车软件”“共享单车”都得用电子地图定位,这说明“地理”与什么关系密切 (   )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工业生产 D.风土人情
地理与日常生活
A
地理与生产建设
3.“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说明地理与什么关系密切 (   )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风土人情 D.工业生产
B
5.漫画《粽情端午》反映地理与   的关系。(   )
地理与风土人情
C
A.日常生活
B.生产建设
C.风土人情
D.科学研究
4.下列各项工业活动中,不合理的是(  )
A.糖厂—靠近甘蔗产地
B.乳品加工厂—靠近奶牛场
C.服装厂—远离城镇
D.钢铁厂—靠近铁矿、煤矿产地
C
1.纵观古今中外,对“地理”一词的解释,下列说法最不准确的是(   )
A.“地理”是对“大地的记述”
B.“地理”是“山川陵谷”
C.“地理”是“地球的理论”
D.“地理”是“种地的理由”
2.教师节前夕,某校地理老师收到了学生送来的贺卡,其中有四张贺卡上各为地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其中与地理老师的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是(   )
A.画图形,以规矩成方圆 讲几何,用数据论长短
B.谈方位,分清东西南北 论气候,断定春夏秋冬
C.经纬间穿梭,国内事国外事事事皆知 天地内畅想,自然理人文理理理都通
D.不分昼夜,如地球运动 无论冬夏,若春风拂面
D
A
3.下列四位同学的学习体会,最贴近“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是(   )
A.我记住了很多国家的首都
B.我知道了石油资源的分布
C.我能用地理的眼光分析问题
D.我会背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4.下列景观中,反映地理与生产建设关系的是(   )
C
B
A
B
C
D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没有高耸的荷兰风车,荷兰人就无法从大海中争得土地,也就没有当地盛名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芬芳。
材料二 太平洋中的岛国瑙鲁,平均海拔不足一米,因大量采挖鸟粪形成的磷酸盐矿,全国面临灭顶之灾,计划全国搬迁。
(1)材料一说明:荷兰现有的国土有一部分是从   中争取的,其中对陆地增加起重要作用的是   。
(2)材料二说明:瑙鲁灭顶之灾指  ,荷兰填海造陆的方法对瑙鲁  (填“无用”或“有用”)。
(3)两则材料都反映出人类活动受   的影响和制约。
海洋
风车
国土被海洋淹没
无用
地理环境
暑假期间,北京的小明随父母自驾到贵州山区的西江苗寨旅游。根据小明在旅途中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小明在旅途中的活动与相关地理工具对应错误的是(   )
A.野外自然探险—指南针
B.规划出行路线—地图
C.观测天气—温度计、雨量器等
D.考察河流水文特征—地球仪
D
2.为了帮助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大量砍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
B.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C.大量增加牲畜数量,增加牧民收入
D.加强民族文化宣传,发展旅游业
D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