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1-5 DCBDA 6-10 DACBD 11-16 ADBDBC
17.(15分)
(1)文明内涵:
相对稳定的文明环境;人们稳定保守、自信乐观、关注来世的心理状态;
古埃及文明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古埃及实现了统一;等级森严;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神权色彩浓厚,手工业和建筑业等水平较高。(每点2分,共6分)
(2)趋势:追求奢华;服饰造型人性化;人们热衷服饰时尚,审美能力提高.(每点1分,共3分)
原因:
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宫廷王室引领服饰时尚;
文艺复兴发生,人文主义提升人的地位探索人的奥秘观念,推动制衣理念的转变;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直接推动了服饰的传播。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和制衣技术,丰富了服饰种类;
文化艺术领域兴盛,印刷术传入和发展,客观推动服饰业繁荣;
(每点2分,共6分)
18.(12分)
(1)特征:具有专门的司法机构;陪审法庭权力较大;陪审法庭具有立法权;司法权制约行政权。(每点2分,共6分)
(2)条件:议会政治的传统;法律上地位的巩固;国王政治观念的变化;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每点2分,共4分)
(3)启示:司法进步影响社会进步与转型;司法公正能够确保政治公平;司法改革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每点1分,共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3分)
变化: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城市商业发展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创办了多所大学;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等。(每点2分,3点5分)
影响:
城市自治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新航路提供了经济条件;
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大学兴办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传播提供精神条件;
贵族限制国王权力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了历史传统
(每点2分,共8分)
(12分)
论题:世界文明在交流碰撞中由孤立走向整体(2分)
阐述:上古和中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不发达,各文明区域基本独立发展,相互联系较少;各大帝国的扩张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古代重要的欧亚商贸通道主要是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的经济文化交流;美洲文明独立发展,与世界其它文明缺乏交流。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发现了美洲;虽然破坏了亚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但带来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商品全球流通,促进世界各文明区域的交流,加强了联系,使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8分)
总之,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由孤立走向整体(2分)
(其它论题酌情给分)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试卷说明:试卷共二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型(1-16题 48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型(17-20题52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说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下列对文明产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始采集和渔猎 ——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发展——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B.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农业畜牧业——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文字出现
C.原始采集和渔猎——早期城市出现——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D.原始农业畜牧业——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图1所示,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由此圆筒变成“印章”。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
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 )
图1
①出现了贫富分化 ②出现了象形文字
③进入了文明时代 ④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 .②④
3.公元前312年罗马人正式修建了第一条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变成整个道路系统的中心网点,势力延伸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到2世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皆汇集于帝国之都,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壮景。材料的变化体现了( )
A.交通发展有利于帝国的稳定 B.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
C.外贸的发展推动了交通发展 D.奴隶制促进帝国的发展
4.图2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令状一则,该令状表明当时
图2
欧洲天主教会统治的强化 B.封君封臣制下领主权力大
C. 加剧了国王与教会的矛盾 D.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潮流
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可通过拷问迫使其供出同谋与罪行;如王侯涉及叛国罪,需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同样需接受拷问。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合理与节制的特点 B.承认刑讯逼供的合理性
C.旨在维护贵族特权统治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WC·丹皮尔指出,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又称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这体现了( )
A.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创新 B.古印度的科技领先世界
C.商业贸易加速文明交流 D.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7.据记载,封建时代,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上级武士利用血缘亲属关系支配下属武士及其附庸,甚至统治全国。此外,武士集团中,甥舅、妹丈等姻戚关系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日本武士集团( )
A.容易造成中央权势的衰微 B.维护了天皇的专制权力
C.加强幕府政治的统治力量 D.照搬中国唐王朝的做法
8.图3是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的灿烂的文明,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图3
A.阿兹特克人在①处建造了金字塔庙宇 B.玛雅人在②处发明“浮动园地”
C.印加帝国在③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D.印加人在④处建立马丘比丘城
9.“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对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指的是航海家迪亚士
②“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
③1492年的航行开辟了东西方最短航线
④航海活动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尽管这是(17世纪)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邪恶、最不人道的贸易模式,但却是刚刚诞生的全球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材料主要说明( )
A. 英国海盗式贸易影响了全球市场形成
B.荷兰商业贸易对全球市场形成的推动
C.东西方贸易发展促成了全球市场形成
D.奴隶贸易推动了近代世界市场的发展
11.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面向现实;到了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方面了。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决不局限于文学家,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意志的康德都属于启蒙思想家。这一变化( )
A.源于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B.推动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
C.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D.鼓舞了中国维新思想家们的斗志
12.新教主义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显现自己的,白昼更替、四季循环、月亮盈亏和星辰运行都有一定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就认识了上帝的智慧,显示了上帝的全知全能。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C.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诉求 D. 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发展
13.图4是18世纪某国颁布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
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与之有关的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接受自然法则和自然界的造物主的旨意赋予的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图4
提出了自由平等原则,冲击了君主专制
B.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布殖民地独立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促进了南北的统一
D.宣扬权力互相制衡,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14.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
C.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D.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15.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他认为1861年改革主要是由于( )
A.对外战争失败的教训 B.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封建农奴制存在阻碍 D.巩固沙皇统治的需要
16.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给德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战乱和领土分裂,以至于民众强烈渴望和平与秩序,愿意接受集权统治,形成了臣民心态”。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日趋落后 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C.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D.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50年,埃及服饰的发展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埃及人会穿一种短裙申提(最初仅供法老穿用),这种服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上层阶级穿用。服饰的布料多采用亚麻纤维,由于亚麻织物凉爽、轻便,适合埃及的气侯。各神殿中的祭司浮雕形象在或长或短的申提外面常穿一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国裙;伊西斯神殿中的托勒密二世浮雕头裁王冠,王冠的圆柱形基座后部向上延伸,托起了两个花冠,红色花冠代表下埃及,上部的白色花冠代表上埃及,基座和两个花冠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王冠的整体。
——摘自梅利莎·利文顿编著,宋炀译《世界服饰史图典·古代到19世纪的时尚》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服饰时尚的领导者集中在日益辉煌的欧洲宫廷,包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寻国。欧洲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丰胸、细腰、矮小、圆臀特点,这种造型观念是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女服饰面料都比较豪华,女士往往还佩戴华丽的珠宝首饰。欧洲人对服装的迷恋还体现在服装类书籍的发展之中,仅1560年至1601年间,意大利、法国、佛兰德斯和德国就出版了十几本服装类书籍,这些书籍是木版画作品集和雕版印刷品,其中有很 欧洲的服饰,也有一些涉及近东,非洲甚至新大陆地区的服装。
——摘编自黄士龙《中西服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的文明内涵。(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原因。(9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西方政治社会中已经分化出了专门的司法机构,如雅典出现的阿留帕克、埃非特法院、11人法院、迪埃德特法院和40人法院等。在雅典,掌握国家政权的九个执政官的任职资格、任职期间的行为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审查,执政官也必须向陪审法庭述职,雅典的法庭还具有对立法权的制约功能。
——摘编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例》
材料二
早在中世纪英国国王加冕的誓词中,就有国王要承诺遵守和维持王国民众所选择的法律和正当习惯的规定,查理一世即位时的加冕词也宣称:国王“同意遵守并维护王国现有的法律和正当习俗”。“光荣革命”后,法律取得了高于王权的地位。17世纪后期以来,英国议会借助革命和复辟王朝的政治妥协确立了自中世纪以来就一直争取的权力和地位。18世纪以来,英国司法制度逐步朝着近代转型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邵政达《近代早期英国司法转型研究(1485—17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社会司法发展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社会司法进步的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司法发展的历史启示。(2分)
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对近代西欧崛起产生的影响(13分)
20.(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5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6 15-18世纪欧洲人的贸易路线
根据图5、图6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符合逻辑,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