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透过《东京梦华录》
追寻宋时代的别样生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960-1127)
(916-1125)
(1127-1279)
(1115-1234)
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1038-1227)
(1038-1227)
时代背景
提问:你们印象中,宋朝是个怎样的朝代?
观看《清明上河图(动画版)》回答问题
视频链接:【【裸眼VR】梦回北宋汴京-清明上河图画中行-哔哩哔哩】 https://b23.tv/lqLjTKT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
——钱钟书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序】
走进《东京梦华录》
《清明上河图》中的酒楼、食肆等
(1)农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北宋】赵佶《文会图》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厚农桑”——减少赋税,改善生产技术,
2.“劝农使”——官方参与其中,以农事为重
宋太祖
1.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占城稻
2.北宋自印度引进的——印度绿豆
宋真宗
农业在此时期空前的发达。宋朝的农田的单产是唐朝的1.7倍,将近两倍。据宋代经济史作者的计算,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量约176千克,北方小麦亩产量约89千克。无论是耕地总面积还是亩产量都远远超过前朝。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916-1125)
(960-1127)
(1038-1227)
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西夏王朝沿用和先后挖掘修造了大大小小的灌渠共68条之多,使9万顷左右的耕地得以灌溉和受益。
-薛路、胡若飞《西夏仁孝盛世的农耕业考略》,西夏研究2012,01
元世祖时……“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其他如岭北、云南等地的屯田也有显著的推广。
一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01页
(1038-1227)
(1127-1279)
辽灭渤海之后……使辽阳地区的农田得到更多的人去垦种。
一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63页
据《金史》食货志记载:以1183年统计,全国猛安谋克拥有垦田171万顷,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就是女真故地。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大部分土地也以开垦。
-任蕾《金世宗完颜雍发展农业生产之管见》,博物馆研2002.02
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农业显著进步。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商品粮
经济作物
据学者考证是兵分两路,一说从西域地区传入的是长绒棉,通过丝绸之路在汉代就已经传入。二是海南的海岛棉,则是从沿海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人口增长
破亿
思考: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会产生哪些影响?
黄道婆
位于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的黄道婆纺纱壁画。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哥窑窑址尚未发现,一说在浙江杭州,
一说在江西吉安,
一说在浙江龙泉。
(1)制瓷业
五大名窑分布图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瓷器在宋元海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船舱内有超过6万件的南宋瓷器。元朝瓷器也在西亚、东亚、太平洋海域等地都有发现。
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Ⅰ号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煤炭燃料的改进促进了金属冶炼业的发展。
◎宋代采煤示意图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2)矿冶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印刷业
北宋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书籍的需求量增加。带动了造纸业和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印刷术在前朝的基础上进入了黄金时期。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王洙原叔内翰常云: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全。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
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弊也。尝与宋宣献谈之,宋悉令家所录者作粘法。予尝见旧三馆黄本书及白本书,皆作粘叶,上下栏界出于纸叶。后在高邮借孙莘老家书,亦如此法。又见钱穆父所畜亦如此,多只用白纸作标,硬黄纸作狭签子。盖前辈多用此法。予性喜传书,他日得奇书,不复作缝缋也。
——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
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知识小结
1、农业
(1)一年两熟麦稻复种制已经相当普遍,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2)一些地方还出现种植经济作物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元得到大力推广。
(3)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
(1)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2)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3)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煤作燃料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质量。
(4)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进一步带动了 造纸业 的发展。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的种植
人口的增长
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繁荣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繁荣与商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分,日间求化。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如瓠羹店门首坐一小儿,叫饶骨头,间有灌肺及炒肺。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宋代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剑桥插图中国史》
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长安城共108个坊,内有东西二市,布局井然有序,坊有围墙,有坊门。坊门夜间紧闭,晚归者不准入内。东西二市各在两方之中,以墙围绕,定时启闭。《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交易时间的限制
时间限制打破
坊市分离制度被打破
空间有限制
坊市分离制度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坊市制度瓦解
“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香药铺
“赵太丞家”医药铺
“正店”酒店
驼队离开不设防的城门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基层市场涌现
“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基层市场涌现
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蔡河,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东北曰五丈河...西北曰金水河...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交通发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水路交通发达
宋代互市图 (与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榷场: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作用: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且巩固边疆地区。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榷场的出现
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5.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市舶司遗址东北区域全景(来源:泉州网)
宋代泉州市舶司(来源:泉州网)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 1-7. 新华书店, 1957.11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5.海上丝绸之路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北宋所铸“大宋通宝”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6.交子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至元通行宝钞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公元1023年,宋仁宗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6.交子
“皇祐、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
——曾巩《议经费扎子》
“治平二年,内外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
——《宋史 食货志》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7.城市的繁荣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北食则矾楼前李四家、段家爊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7.城市的繁荣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农业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制瓷业
矿冶业——煤
印刷业
手工业
商业发展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知识小结
(1)坊市制度打破,基层市场涌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反映了当时人们有充足财力满足生活享受,体现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2)金上京会宁府的建立
(3)宋与辽夏金贸易,官方设置榷场 ,民间贸易十分活跃。
(4)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5)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大型远洋货船装载货物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主要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6)城市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
知识小结
1.两宋时期
(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
三、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2.元朝时期
(1)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3)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三、经济重心南移
3.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宗(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三、经济重心南移
【知识梳理】
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
【课堂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迁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平民社会的到来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材料1:宋代科举更为完善。由唐朝的“工商不得入仕”到宋代的“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基本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强调公平竞争,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材料2:“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
材料3:“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四、社会的变化
(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
(2)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2.人身束缚的松弛
材料4:“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世袭人身占有) ——《唐律疏议》
材料5:“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6:“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趋于平等
人身束缚较强
契约关系
四、社会的变化
3.官府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1)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宋代除国有土地外,私人土地的买卖不受到任何限制。……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土地买卖愈益盛行。
——漆俠《宋代经济史》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可进行土地买卖
四、社会的变化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不与宋近者乎 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4.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宋代的社会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四、社会的变化
1个基础:宋代农业的发展;
6个繁荣:手工业,商业经济,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城市,货币;
1个转移:经济中心的南移;
3个变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快,人身自由增加,国家对社会控制放松;
课堂总结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中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农业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制瓷业
矿冶业——煤
印刷业
手工业
商业发展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
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
平民社会的到来
人身束缚的松弛
官府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知识小结
宋代经济的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请阅读下列内容,按要求完成表格:
①“苏湖熟、天下足” ②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③四川出现交子 ④引进占城稻
⑤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⑥南方造船业发达
⑦店铺广告 ⑧早市与夜市
行业 序号 结论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课后作业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课后作业
你是否同意商业革命的说法 请分组进行讨论。
组别 观点 结论
正方 同意
反方 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