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6 09:5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统编版】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了解长征
学习任务一
关于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尽艰险,跋山涉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如今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恢弘的诗作。
创作背景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
突破敌四道防线
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陕北吴起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1936年10月22日
1935年10月
1936年10月9日
1934年10月
1935年1月15日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 雪》等。
关于作者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也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两句为一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关于诗体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学习任务二
朗读诗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朗读诗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横渡
wēi yí

wán


mín
读出节奏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创作背景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文指红军 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走:滚动。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字书写




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生字书写


云崖 山崖
生字书写

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铁索 思索
借助注释,明确诗歌大意
学习任务三
教师强调:
(1)“律”和“崖”的书写:这两个字的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2)“索”的书写: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
理解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绵延不断、高低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不过像从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理解诗意
绵延不断、高低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不过像从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理解诗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理解诗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颔联:写红军对山的征服。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尾联: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
理解诗意
首联:总写了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颔联: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尾联: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
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结合资料,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四
感情朗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整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诗中的“难”这个字概括了这一历程的特点。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整体感知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难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课堂小结
这首《七律 长征》是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诗歌,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红军英勇战斗的图画。革命诗歌主要指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家所写的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情怀,表现革命意志的诗歌。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