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赵普》选自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__________·赵普传》。赵普,__________政治家,相传有“______________”的说法。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及为相 ( )
(2)晚年手不释卷 ( )
(3)读之竟日 ( )
(4)普性深沉有岸谷 ( )
(5)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6)普明日复奏其人 ( )
(7)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碎裂奏牍掷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普/明日/复奏其人
5.默写。
(1)晚年__________________,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之竟日。
(2)宋初,在相位者多____________________,普________________,未有其比。
(3)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给赵普带来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主要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普少习吏事 ( )
(2)家人发箧视之 ( )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4)普明日复奏其人 ( )
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手不释卷 尽释前嫌
B.每归私第 状元及第
C.读之竟日 未竟事业
D.卒用其人 过河之卒
8.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在 相 位 者 多 龌 龊 循 默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主要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宋史·赵普传》)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太祖素恶其人 ( )
(2)且刑赏天下之刑赏 ( )
(3)岂得以喜怒专之 ( )
(4)良久不去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今 通 道 也
14.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宋史 北宋 半部《论语》治天下
2.答案:(1)等到 (2)放下 (3)整天 (4)形容人严肃刚正 (5)曾经 (6)再 (7)才 终于
3.答案:(1)宋太祖常劝(他)去读书。
(2)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3)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
(4)(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5)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
4.【解析】选A。正确停顿是:太祖/常劝以读书
5.答案:(1)手不释卷 阖户启箧取书 (2)龌龊循默 刚毅果断 (3)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以天下事为己任
6.答案:(1)熟悉 (2)打开 (3)担任 (4)第二天
7.【解析】选A。A项都是“放下”;B项分别为“府第,大的住宅/科举考试中选”;C项分别为“整/完成”;D项分别为“终于/兵”。
8.答案: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9.答案: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来读,整天都在读书。
10.答案:刻苦读书,奏荐人才。
喜欢。因为赵普好学,以天下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刚毅果断。
11.答案:(1)一向 (2)况且 (3)独断专行 (4)离开
12.答案:(1)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
(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13.答案: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4.答案: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
1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结合文中赵普为大臣迁官的事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着、坚定。
附【译文】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了,赵普就站在门口等着,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开,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课件13张PPT。第五课 赵 普 1.知识链接
赵普(922-992),字则平,北宋著名的
政治家,原先是后周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
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
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
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史称宋太
祖。之后,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被宋太祖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担任宰相。相传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图解课文1.一词多义
及为相 (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
未有其比 ( )
卒用其人 ( )
家人发箧视之 ( )
跪而拾之以归 ( )
答案:(1)担任/作为 (2)他/那 (3)书/代指奏章(1)为(2)其(3)之2.古今异义
(1)处决如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执行死刑
(2)龌龊循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常指不干净;脏;形容人品质恶劣
(3)普颜色不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答案:(1)处理决断 (2)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3)脸色 ﹒﹒﹒﹒﹒﹒(4)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明天
(5)普性深沉有岸谷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程度深;低沉
(6)寡学术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答案:(4)第二天 (5)沉着 (6)知识,学问﹒﹒﹒﹒﹒﹒3.文言句式
(1)则《论语》二十篇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碎裂奏牍掷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之竟日。(倒装句,状语“竟日”后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来是一部《论语》。 (2)(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整天都在读书。4.走进文本
(1)赵普读书,为什么要“阖户”才“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答案:“阖户”是关门的意思。赵普回到家关上房门才读书,是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受杂务干扰,以便自己学习更有成效。(2)赵普是如何向太宗奏荐人才的?从中可以看出赵普具有怎样的精神?
答案:“奏”“复奏”“又以其人奏”“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可以看出赵普具有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3)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答案:宋太祖悟出了赵普的良苦用心,由此也悟出了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说明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