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2.张老师在给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两次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3.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彻底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
B.太平天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C.清政府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
D.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5.“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这些是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为(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7.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某同学绘制了一幅图示,该图示中的史实促使太平天国( )
A.开始兴起 B.达到顶峰 C.由盛转衰 D.最后崩塌
8.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9.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10.“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有人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发展历程总结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逐梦”和“内乱毁梦”四个篇章。该事件可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
12.咸丰元年(1851年)到六年,皖、赣、桂、苏、湘、鄂官员变动数达到了50%,其中安徽、江西、广西三省的变动数达到了70%,安徽省这一时期死亡的知县占全国知县的50%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 B.弃官从商意识的推动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13.咸丰元年(1851年)到六年,皖、赣、桂、苏、湘、鄂六省官员变动数达到50%,其中安徽、江西、广西三省的变动数达到70%以上,安徽省这一时期死亡的知县占全省知县的50%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发展南方经济的需要 D.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14.太平天国运动中,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胡绳指出,“它是旧式的农民战争——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所发展到的最高峰”其特征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展开为巨大的爆发”。这次农民战争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16.太平军在定都前,为了某一个军事目标,往往会全军出击,他们采取流寇式的、不断前进的恐怖行军;随着拜上帝教的党徒悉数集结在南京,已经建立起和清朝南北对峙的政权,太平军也引发了战术上的全面变化,必须为保卫南京而战争。可知定都南京( )
A.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军事高峰 B.推动了太平军战略战术的变化
C.开始取代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D.为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奠定基础
17.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收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太平军痛打洋枪队》连环画”“《左宗棠收复新疆》油画”组图,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8.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百日维新
19.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林则徐虎门销烟场景图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 太平军大破洋枪队绘画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近代化早期探索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自然经济的解体
20.中国人民一直有着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传统。在太平天国后期,率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将领是( )
A.李秀成 B.杨秀清 C.石达开 D.洪秀全
21.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 “鹤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
A.禁烟运动时的中国军民 B.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C.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D.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22.这场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但最终仍然失败。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标志是( )
A.安庆失陷 B.天京事变 C.金田起义 D.天京陷落
23.八年级有三位同学分别就下列内容作了演讲,虎门销烟,哭泣的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该演讲内容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创办新式学校 D.推翻君主专制
24.初二(1)班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下列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C.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25.在抗击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中,与抗争斗争相对应的事件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黄海大战
26.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有很大的不同,是“新形势”下的农民斗争,其不同主要表现在( )
A.斗争对象 B.领导方式 C.领导阶级 D.斗争结果
27.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了“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丧失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28.指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太平天国将领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华尔 D.邓世昌
29.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帝反封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
30.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综合题
31.19世纪中期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开始的这一场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截至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共+四年,它的余波又继续了四年,这场大革命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3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民谣道:“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1)材料一中“天父杀天兄”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了重振朝纲,洪秀全提拔谁来总理朝政?
材料二: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朝江苏地方当局雇佣美国人华尔,招募一批外国人,组成洋枪队。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围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洋枪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华尔也身受重伤。后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华尔被太平军击伤,不久毙命。
(2)材料二中“洋枪队”的出现,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33.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提出解决土地政策的方案,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都没有行得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民生主义指的是1905年成立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哪一句话?根据材料二归纳民生主义主要想解决问题?
(3)材料一、材料二土地政策方案各代表哪个阶级想法?根据你所学习历史知识,认为这两种方案行得通吗?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它见证了历史的风雨沧桑。近代以来它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扰(提示:1842年、1937年),经历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提示:1927年蒋介石……),同时它也进行了英勇的抗争(提示:1853年洪秀全、1912年孙中山、1949年战役)。可以说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它也是英雄之城。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它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1)按顺序写出“1853年洪秀全”1912年孙中山”“1927年蒋介石”分别在南京建立的政权名称。
(2)“1842年”签订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1937年”“南京”“遭受侵扰”的事件。“1949年”的哪一事件标志着“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3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
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1)材料一 是太平天国哪一纲领性文件,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有民谣道:“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2)材料二中“天父杀天兄”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了重振朝纲,洪秀全提拔谁来总理朝政?
材料三 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朝江苏地方当局雇佣美国人华尔,招募一批外国人,组成洋枪队。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围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洋枪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华尔也身受重伤。后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华尔被太平军击伤,不久毙命。
(3)材料三中“洋枪队”的出现,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意愿,排除B项;“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与义和团运动的有关,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与“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洪秀全屡试不第后1843年在罗孝全的帮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因此此图不能说明两次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由图片信息“西方列强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据题干“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项正确;太平天国并未实现全国的统一,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太平天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属于历史解释,符合题意,B项正确;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清政府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可判断出该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以后,洪秀全把基督教教义同中国的儒家思想大同思想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的目的,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C项;辛亥革命与“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 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所以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学习西方治国,A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并不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的平均分配方法,所以,平均分配土地不是《资政新篇》的主张,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中无论是土地的分配还是选官都体现了男女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天京变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C项正确;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排除A项;1856年,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崩塌,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据题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单元主题可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都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据题干“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B项正确;太平军主要由农民组成,排除A项;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排除C项;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据题干“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清朝统治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中国历史上壮烈的一章,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排除A项;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的斗争,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逐梦”和“内乱毁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洪秀全屡试不第后,1843年在罗孝全的帮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可知与“宗教构梦”相关;“战争追梦”主要是指太平天国北伐西征进入军事全盛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属于政策筑梦,天京事变,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属于“内乱毁梦”,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指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思想解放运动,与题干内容“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逐梦”和“内乱毁梦”不符,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与题干内容“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逐梦”和“内乱毁梦”不符,排C项;二次革命,是指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与题干内容“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逐梦”和“内乱毁梦”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51年南方省份官员变动大、安徽官员死亡比例大,结合所学知识,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此后开展北伐、西征,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导致南方省份官员变动大,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在中国烧杀抢掠,排除A项;此时期,中国并未出现弃官从商、实业救国的思潮,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51年南方省份官员变动大、安徽官员死亡比例大,结合所学知识,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此后开展北伐、西征,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导致南方省份官员变动大,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英法联军在中国烧杀抢掠,排除A项;甲午战后出现实业救国思潮,排除B项;发展南方经济的需要,与材料反映受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A项正确;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玎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排除B项;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展开为巨大的爆发”,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 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 盾日益尖锐,随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的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B项正确;三元里抗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战役,不属于农民战争,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可见义和团运动针对的是帝国主义而非地主阶级,排除C项;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属于农民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随着拜上帝教的党徒悉数集结在南京,已经建立起和清朝南北对峙的政权,太平军也引发了战术上的全面变化,必须为保卫南京而战争”可知,这体现现,定都南京,改变了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由原先的“全军出击,他们采取流寇式的、不断前进的恐怖行军”变为“必须为保卫南京而战争”,B项正确;西征胜利和打破江南、江北大营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军事高峰,排除A项;太平天国是一个局部政权,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定都天京对军事战术的影响,不能体现为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得出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根据题干“《太平军痛打洋枪队》连环画”得出太平军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气焰;根据题干“《左宗棠收复新疆》油画”得出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巩固了我国西北边防,为新疆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得出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A项;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自我觉醒的真实写照,《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的是坚持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分析题干示意图可知,此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的两大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他们决定利用中国国内发生太平天国运动之时,而清政府又忙于镇压之机,强迫清政府修订条约,并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当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便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政府遭到太平军的沉重打击,这就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必须借助“洋人”的帮助,才能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决定“借师助剿”,由此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剿杀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也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肩负起反侵略的任务,这是我国以往历代农民起义所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清政府联合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镇压太平军,这样,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因此,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义和团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百日维新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均与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军大破洋枪队等都是中国人民面对外国侵略进行的不屈抗争,由此可知,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的抗争,A项正确;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外国的侵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均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0.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后期指的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0年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的头目华尔。A项正确;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出走,排除BC项;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领导,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之后,自己贪婪的本性便彻底暴露出来。他为了更好地享受权势,直接在南京大兴土木,修建了不少宫殿花园,排除D项。故选A项。
21.C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鹤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头军应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太平军。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9世纪60年代,太平军攻打至浙江一带。民歌中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C项正确;禁烟运动发生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排除A项;义和团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1894-189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D项正确;安庆失陷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排除A项;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B项;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23.B
【详解】根据题干“虎门销烟,哭泣的圆明园”属于近代列强的侵略。“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属于中国人民的抗争,面对对列强对中国的亲了,中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抗,这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B项正确;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为救亡图存,我国不同阶级探寻的向西方学习之路,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创办新式学校的信息,排除C项;推翻君主专制是辛亥革命,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24.A
【详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反抗史,不是近代化探索,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是在器物方面的探索,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是在制度方面的探索,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太平军的失败一个主要原因是遭到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华尔的洋枪队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B项正确;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在先,鸦片战争在后,无法体现在西方列强发动战争时我国人们的英勇抗争,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间,义和团运动抗击的是1900-1901年八国联军的入侵,排除C项;黄海大战抵抗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日本侵略,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6.A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从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对象是本国的反动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而以往农民起义的斗争对象是本国的反动统治,根据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7.D
【详解】从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了列强和清政府共同镇压,也从侧面表明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国军队没有攻陷过北京,排除A项;题意中说“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因此清军已丧失抵抗能力错误,排除B项;题意中只提及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了列强和清政府共同镇压,没有反映外国势力已侵华,排除C项。故选D选。
28.B
【详解】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州、常州,进逼上海,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太平军在李秀成的领导下,英勇抗击,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缴获大最洋枪洋炮,B项正确;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天王”,没有直接指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排除A项;清朝地方官员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进攻,排除C项;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排除D项。故选B项。
29.D
【详解】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可分析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与列强和封建势力内外夹击有关,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侧重他肩负的双重使命,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更正确的理论指导,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指的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展起义力量,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于1851年爆发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未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是1900年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排除B项;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3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壮烈的一章。
【详解】根据材料一中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共十四年……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壮烈的一章。
32.(1)天京事变;洪仁玕。
(2)反侵略。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及所学知识可得,“天父杀天兄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也就是天京事变;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为了重振朝纲,洪秀全提拔洪仁玕来总理朝政,并且提出了《资政新篇》来发展太平天国。
(2)性质:根据材料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围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33.(1)太平天国运动;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平均地权”;贫富不均问题。
(3)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行不通。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由材料“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可知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由材料“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可知“平均地权”;由材料“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可知贫富不均问题。
(3)结合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可知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可知这种方案行不通。
34.(1)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2)《南京条约》;南京大屠杀;南京解放。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城,制造了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垮台,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5.(1)《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2)天京事变洪仁玕。
(3)反侵略。
【详解】(1)文件:根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个纲领性文件指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及所学知识可得,《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产生深刻的影响,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2)事件:根据材料“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及所学知识可得,“天父杀天兄”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也就是天京事变;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为了重振朝纲,洪秀全提拔洪仁玕来总理朝政,并且提出了《资政新篇》来发展太平天国。
(3)性质:根据材料“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围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